节目预告 | 深圳宝安:深化认罪认罚 强化检察治理
节目预告
Program preview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法治城区建设,深圳宝安区检察院顺应近年来重大犯罪下降、轻微刑事犯罪占比大幅上升的趋势,积极探索构建轻罪治理体系,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本周六(4月8日)22:20
请准时打开
大湾区卫视频道《今日湾区》
收看节目
请欣赏精彩预告视频
↑点开视频即可收看预告
深化认罪认罚 强化检察治理
轻罪治理是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0年5月,深圳宝安区检察院探索刑事检察系统集成管理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集约化办案、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实现案件轻重分离和简快办理的分流。
宝安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探索证据开示制度,推动“控辩协商”的探索适用,从更高层次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在全国率先试行逮捕理由开示,引导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积极退赃赔偿,主动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羁押事由,多举措深化适用认罪认罚,强化检察治理,推动诉源治理。
坚持科技赋能 助力检察履职
走进宽敞明亮的宝安区检察院综合指挥中心,检察人员正通过非羁押协同监管智能平台,在线抽查监督犯罪嫌疑人的活动情况,这是宝安区检察院推动轻罪治理现代化的成果。
借助科技力量,宝安区检察院对非在押涉罪人员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强化,实现了对涉罪非羁押人员的诉讼全流程闭环监管;还研发微信小程序“云管通”,由检察人员随时随地在线督促行为人在承诺后认真完成认罪认罚考察内容,保障社会公益服务考察机制落地落实。至今,已对91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佩戴电子手环措施,赋羁押码518人,监管成效明显。
治罪治理并重 彰显检察担当
除了监管方式创新,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也尤为重要。宝安区检察院积极探索以社会公益服务考察为主的轻罪治理模式,在全国首创“时长折抵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为前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或对社会具有较大价值导向的行为给予认可,引导社会公众平时积极行善,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对于通过社会公益服务考察,积极修复犯罪损害的,我们注重相对不起诉的积极适用,以司法的善意和温度,让其尽早回归,并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社会。至今,我们已引导 241 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为社会贡献近10000小时的公益活动。 ”宝安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卢倩文介绍。
此外,宝安区检察院积极调研总结办案过程中发现的类案问题,以检察建议促进社会治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抓好法治建设的“前端”;宝安区检察院还积极推动府院联动机制,联合行政机关共同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目前,已在三个街道综治中心设立“轻罪治理工作室”,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对策的研究,同时,将案件矛盾化解、心理帮扶等前置到基层社区,以综合治理的大格局,共同推进轻罪治理质效的提升。
“对于轻罪治理这项工作,我们基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不断从法治建设的前端、中端和末端来丰富它的内容,通过强化前端犯罪预防、中端教育挽救、末端跟踪回访,用心用情办好各类小案,尽最大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取得更好的治罪与治理效果。” 宝安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张连刚表示。
轻罪治理工作道远任重。宝安区检察院将继续做好轻罪治理“文章”,通过检察能动履职“对症下药”,消除社会治理中的“顽瘴固疾”,助力宝安法治城区建设。
编辑 | 甘甜
责编 | 子英
审核 |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