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子女问父亲,为啥还那么虔诚毛主席,钟期光:你们好糊涂啊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对那段特殊岁月发生的事情,作了总结。并对毛主席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后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极端思潮。对于这种思潮,钟期光也听说了不少……

  钟期光:没有毛主席,哪有今天的中国

  一天,钟期光特意将子女们叫到面前,对他们说对这种思潮要做到不信,也要做到不传。

  

  钟期光的全家福

  对此,子女感到十分奇怪。想到父亲在那段岁月因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导致脑血栓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才留下了终身瘫痪时,便不解地问父亲:“您遭到了那么多不公正的对待,怎么对毛主席还是那么虔诚?”

  听了子女的话,钟期光知道他的子女们肯定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带偏,而进入了一个误区,便严肃地说:

  “你们好糊涂啊!没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哪有中国人民的今天!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千秋万代的旗帜……共产党人决不能因为个人受过委屈,而忘掉革命的大局啊!”

  看着父亲严肃的神情,子女们都认识到了自己思想的局限性,便当面向父亲表示,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坚定思想,绝不再因为他人,而对毛主席的感情发生任何变化。

  说起来,钟期光是在1972年瘫痪的。那段时间简直是刻骨铭心,钟期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是在1966年,钟期光被扣上了反对毛主席的帽子,遭到了不公正对待。对此,陈毅元帅非常气愤。

  

  钟期光与战友的合影

  和钟期光共过事的人,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普通士兵,没有不夸钟期光的。作为钟期光曾经的直接上司,陈毅元帅对钟期光是熟知的,尤其喜欢他那种做人低调,不争功,不骄不伐,很会团结同志的性格。

  陈毅元帅记得,那还是在革命年代,有一天,钟期光坐吉普车主持工作。恰巧遇到了一个受了伤而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排长。

  那个排长心里本来就逼着一肚子的气,看到钟期光坐在吉普车上,因脾气急躁一时不理解,冲上去便打了钟期光。对此钟期光心里虽然感到委屈,但也没有当场发作。

  事后,华野六纵司马员王必成知道了这件事情,立即将那个排长抓起来,亲自送到钟期光的面前,表示要严加惩处。

  在被抓起来的那一刻,那个排长就知道了被自己打的那个人是钟期光,心里非常愧疚。知道自己惹了大祸,那名排长跪在钟期光面前,低着头,一再表示是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实在不应该那么冲动,并请求钟期光的原谅。

  看到那名排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钟期光心里的委屈一下子就放下了,立即走上前去,当着王必成的面给那名排长松了绑,并说:“这也不是你的错,认错就好了,以后好好为革命立功。”

  

  钟期光等人在天安门

  听了钟期光的话,那名排长点着头表示自己再也不冲动了,遇到事情一定会冷静思考。后来,那名排长果然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平时和大家相处得也十分融洽。

  后来,这件事情传到陈毅的耳朵里,陈毅笑着说:“这个钟期光,胸怀还真是很宽广啊!”

  1967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下,钟期光收到了登上天安门参加“五一观礼”活动的请柬。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请柬的那一刻,钟期光的心里非常感激,流下了热泪。

  5月1日,钟期光早早地来到天安门城楼上,望着缓缓而来的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及天安门广场上喊着“毛主席万岁”的群众,钟期光心里十分激动,热泪盈眶。

  过了一会儿,陈毅元帅来到钟期光的面前,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我还不了解你吗!说你反对毛主席的全是胡说八道。你不用怕,我陈毅,第一个保你!”

  后来,钟期光的处境越来越不好,到了1972年,钟期光患上了脑血栓。但因他的境况不好,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导致他瘫痪了。

  

  钟期光和子女在一起

  看到孩子们都这么懂事,钟期光感到非常高兴,目送着他们走出了自己设在家里的办公室,也就是他的书房。

  这个书房,是钟期光最喜欢的,每当谈到严肃的事情,钟期光都会在这个书房里进行。这是因为,钟期光本来是一个教书先生,要是没有对人吃人的旧社会的憎恨,自己也不会走上革命道路,而会踏踏实实地当好一个先生,教书育人。

  毛主席:你们可以回家去看看

  1909年1月2日,生于湖南平江肥田白湖口的钟期光,在4岁的时候,就进入私塾读书;12岁时,考入了平江县天岳书院读书,开始接受现代教育和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年仅17岁的钟期光,中学毕业后,来到平江南乡爽源镇白马庙小学当老师。

  

  钟期光旧照

  在教学的时候,钟期光真想一辈子就和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知识,看它们成长。但是想到现实中的黑暗,钟期光就将这种愿望深深地埋在心底。在心中重新燃起了革命的烈火。教书期间,为了宣传革命,钟期光还办了农民夜校,从事农民运动。

  2月,钟期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入党的那一刻,钟期光举着拳头,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那一刻,钟期光感到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再是一个柔弱的教书先生,而是一个有了坚定信仰的革命者,光明就在前方!

  1927年6月,“马日事变”后,钟期光被当地的土豪劣绅诬告“宣传共产,私擅捕杀”,而遭到了悬赏通缉。

  这样的诬陷,让钟期光觉得,必须要拿起枪杆子,参加革命,才能不再受欺负,情人才有生存的机会。于是,义愤填膺的钟期光,走上了投笔从戎的革命道路。

  不久后,钟期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队伍之一的湖南工农义勇军平江第一大队。后来,钟期光随湖南工农义勇军平江第一大队,来到湘赣边界,参加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毛主席旧照

  在参加秋收起义期间,钟期光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对革命的讲话,对毛主席对毛主席的渊博的学识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感到十分崇拜。于是,钟期光暗暗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跟着毛主席闹革命!

  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主席决定带着部队转移到井冈山一带,继续革命。期间,毛主席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后,钟期光被任命为中共平江县区委书记、游击队党代表,回到平江县,发展游击武装和开展地方工作。

  在平江县工作期间,在钟期光的努力下,组织领导了平江农民扑城暴动等3次较大规模的武装暴动。

  1928年7月,在钟期光的护送下,中共湘鄂赣边区的特委书记滕代远来到平江,与第1团的党组织取得联系,传达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的指示。

  

  钟期光和战友们在一起

  平江起义获得成功后,中共平江县委和起义部队,在天岳书院召开了庆祝胜利大会,成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领导的红军队伍在敌人的打击下,由于敌众我寡,被迫进行了转移,到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红军会师。彭德怀走后,钟期光奉命继续留在平江,坚持武装斗争。

  1930年7月,钟期光调任红五军秘书长,参与了组织红五军攻打长沙的战斗。

  1934年初,钟期光被任命为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留在湘鄂赣边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这一年,钟期光年仅25岁。

  期间,钟期光以毛主席在井冈山的做法为榜样,在药姑山一带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扩大苏区,加强地方武装建设。

  

  毛主席旧照

  在钟期光的努力下,药姑山苏区被建设得红火热闹,形势一片大好,被湘鄂赣省委称赞为“小井冈山”。

  5月,在钟期光领导的红军独立团和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红十六师,袭击了羊楼司火车站,缴获了大批物资。这些物资被调往羊楼洞,供湘鄂赣省委使用。那时候,钟期光领导下的药姑山苏区被戏称为省委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

  9月,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傅秋涛经过临湘,特意前往药姑山面见钟期光,向他传达了省委关于扩充红军队伍的指示精神和恢复红十六师的决议。

  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正式恢复了红十六师的番号,钟期光领导的红军独立团被编入红十六师,成为了红十六师的主力部队。

  1935年5月,钟期光被任命为红十六师师政治部主任。在钟期光等人的努力下,全师发展到5000余人,声势十分浩荡。

  任职期间,钟期光协助红十六师的其他领导取得了羊楼洞、赵李桥、大源桥、高枧、虹桥等战斗的胜利,得到了上级临高的表扬。

  

  钟期光旧照

  抗日战争爆发后,湘鄂赣的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钟期光被任命为政治处主任。

  1938年,钟期光被任命为抗日先遣支队的政治部主任,与粟裕一起率部挺进江南,在敌后发动群众,进行艰苦抗战。任职期间,钟期光的表现,受到了粟裕的肯定。

  后来,钟期光历任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任职期间,钟期光先后参加指挥了车桥战斗、苏中反“清乡”和反“扫荡”战斗、黄桥战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顽战役,并参与创建了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

  1941年5月,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盐城地区创办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由刘少奇亲自担任校长,并参加授课。

  一天,钟期光奉命前往军部报送参加党校训练班名册;同时,向总部请示一师举办党员训练班的相关事宜。

  就在钟期光向刘少奇会搞工作期间,日军的飞机突然来到军部上空,对军部进行了轰炸。此时的刘少奇,因为专心撰写《论党内斗争》的讲稿,而没能及时察觉到危险降临,坐在办公桌前一动没动。

  

  钟期光(右一)陪同刘少奇(右二)视察南京军事学院

  看到刘少奇没有任何动静,钟期光立即冲到刘少奇的办公室里,把刘少奇拉到屋外。

  在躲避的过程中,钟期光发现刘少奇由于哮喘发作,根本走不了路。见此情形,钟期光立即背起刘少奇,向安全的地方跑去。就在他们刚刚躲在远处的石拱桥下时,军部被几颗炸弹炸毁,顿时火光便烧了起来。

  后来,在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后,到军事科学院进行视察。在看到钟期光时,刘少奇快步走上前去,握着他的手,对夫人王光美说:“这就是我常对你讲的救命恩人。那次,我差一点儿就见马克思了!”

  解放战争时期,钟期光历任了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参与指挥了高邮战役、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著名战役等。

  

  钟期光和粟裕在一起的留影

  为了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钟期光在每次大战之前,都会深入部队,进行战前动员,并积极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协助参与后勤补给和联络民工支前等后勤保障工作。对于钟期光在这一时期的贡献,粟裕评价说:

  “钟期光同志工作很实际,很实在。从江南到苏中,政治工作实际上都是由他支持的。”

  1949年,上海解放后,钟期光协助陈毅市长,参与了上海市军管会政工部的领导工作,具体落实了中共中央的有关城市政策与城市纪律,为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散兵游勇及流氓,维护城市生活秩序,保卫党政机关及公共场所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10月,钟期光调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主持学校的党务和政治工作。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钟期光担任了政治部主任,参与了学院的组建工作;1955年3月,钟期光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政委,仍然兼任政治部主任。

  1955年9月,解放军实行军衔制,钟期光被授予上将军衔。

  

  钟期光上将

  1957年10月,钟期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

  1958年11月,中央政治局在武昌举行扩大会议。钟期光以中央候补委员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决定家在附近的与会人员,可以趁此机会,回到家乡去探亲。

  回到平江后,钟期光首先参观了天岳书院。从天岳书院出来后,钟期光的心里惦记着大姐钟自然,便来到书院后面的大姐家看望。

  到了大姐家,钟期光才知道大姐已经去世了。想到大姐要他照顾外甥的事情,钟期光感到非常难过,含着泪说:

  “每想起楚斌在皖南突围时的牺牲,我就感到十分愧疚,红军北上抗日时,大姐流着泪,在我耳边反复嘱托,要我多多关照楚斌,我真是很对不起大姐啊!”

  在外甥牺牲的时候,钟期光为了不让大姐伤心,便将这件事情隐瞒了下来,没敢告诉大姐。

  

  钟期光旧照

  新中国成立后,钟自然在看到儿子的烈士证书时,才知道儿子已经牺牲。那段时间,钟自然捧着儿子的烈士证书,一直哭了好几天,在姐夫赖翰章的再三安慰下,她的情绪才逐渐好转。

  听了姐夫的话,钟期光立即请求姐夫带他到姐姐的坟前祭奠,当面给大姐赔礼道歉。

  拜祭完大姐后,钟期光在回来的路上,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父母早逝,我读书5年的棉衣棉裤棉鞋,都是大姐置办的,逢年过节,家里来客,大姐总是不忘记到书院,喊我回家一起吃饭。在我感冒发烧的时候,大姐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熬汤送药……关心体贴的大姐,就像我的娘一样!”

  离别时候,钟期光特意给姐夫留了2包纸包糖和50元钱。对此,姐夫一直推辞,坚决不肯接受,钟期光说:“在书院的5年里,你给我买纸笔的零花钱,也远不止这个数啊,这是还债!”

  看到外甥质斌的棉衣十分破旧,钟期光又给他留了30元钱,要他做一身棉衣,冬天穿着保暖。

  

  钟期光在军事学院的旧照

  后来,钟期光和闻讯来到钟期光家的亲友们一起吃了饭。吃饭期间,钟期光向乡亲们询问在大革命时期,红军借的钱粮,有没有还清。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共产党讲信誉,都还清了!”

  听了大家对话,钟期光十分欣慰,笑着说:“那就好,应该这样!”

  1960年12月,钟期光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协助院长兼政委叶剑英元帅工作。在军事科学院任职之后,钟期光会想到自己当初教员的职业生涯,感到这就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便安下心来,全身心从事教学工作。这一干就是6年。

  后来,钟期光的处境变得非常艰难,后来因为患上脑血栓没能得到及时治疗,而造成了瘫痪。1976年,钟期光才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上海接受了治疗。

  1977年,钟期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顾问。1982年9月,钟期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5年,钟期光带头自动退出中顾委的职务,得到了邓小平的好评。

  

  钟期光旧照

  1991年5月22日,钟期光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临终前,钟期光还叮嘱他们要在“出院时,把借医院的生活器具如数归还”。后来,钟期光的女儿回忆说:

  “小时候,记忆中的父亲就是一个工作狂。从记事起,就看到他成天忙工作。他似乎没有任何爱好,没有业余生活。他对个人的事想得少,对工作的事想得多。他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工作,为了别人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