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携手奔赴!第十批江苏援疆力量镌刻共建共富的苏伊印记

  从水墨江南之滨到雪域天山之巅,虽相隔近万里,但一脉情深。从改善民生兴疆到建设产业富疆,再到推动文化润疆,2020 年以来,第十批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团结带领援疆干部人才,对口支援伊犁州直 11 个县市和兵团四师七师 2 市 29 个团场,共安排项目 696 个、资金 62.1 亿元。这场跨越山海的携手奔赴,让伊犁河谷飞速蜕变、飞奔向前,在祖国边疆镌刻下共建共富的苏伊印记。

  万里援疆,民生先行

  江苏和伊犁两地情谊源远流长。1997 年,中央确定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二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江苏儿女奔赴伊犁河畔接续耕耘,助推伊犁蓬勃发展。

  △麦坦古丽在做眼部检查

  " 我的眼睛在家门口的医院治好了,真的很感谢来自江苏的医生。"56 岁的麦坦古丽 · 艾比力住在特克斯县特克斯镇。2022 年 7 月的一天,她突然觉得眼睛不太舒服,看东西看不清,眼前黑黑的。如果是在从前,麦坦古丽只能去很远的大城市的医院才能放心看病。但如今,她不用跑很远,在家门口的特克斯县江宁人民医院就能放心看病。通过眼底照相机的 AI 诊断,医生快速给她确诊了病因。经过几个月的免费跟踪治疗,麦坦古丽又重新看到了清晰的世界。这得益于南京江宁援疆组与伊犁州临床医学研究院共同建设的特克斯县视网膜病变防控体系。

  2022 年,江宁援疆组与伊犁州临床医学研究院携手建设了特克斯县视网膜病变防控体系,投入 200 多万元在特克斯县人民医院及 6 家乡镇卫生院安装了 7 台眼底照相机,同时投入 300 万元在伊犁州临床医学研究院建立了眼科 AI 远程医学中心,用于后台 AI 诊断。据介绍,视网膜病变防控筛查已纳入特克斯县全民健康体检惠民工程范畴,对辖区内进行体检的 6 万名 15 岁以上居民每年进行一次眼底免费筛查,每人减免筛查费用 48 元,全年为群众直接减免费用近 300 万元。

  麦坦古丽就是上述项目的受益者之一,而这只是江苏医疗援疆的一个缩影。三年来,江苏有针对性开展了 " 组团式 " 医疗援疆,把先进的医疗资源带到祖国边陲,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数据显示,三年来,江苏援疆医疗团队接诊超 15 万人次,抢救急重症病人 6500 人次,并引进新技术 245 项。

  △魏似月在和学生交流

  让带不走的队伍在伊犁生根发芽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直以来,江苏援疆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为美丽伊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2020 年,江苏省大港中学学生发展处副主任魏似月主动报名前往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任教。" 这是一所新建学校,年轻教师占多数,他们的成长也意味着当地教育发展的未来。" 从教 20 多年的魏似月经验丰富,作为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她通过 " 传帮带 ",先后指导培养了 8 位青年教师,与他们结成师徒,帮助他们迅速成长,成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而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 " 优秀导师 "。

  △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我捧着一颗真心而来,希望能尽己所能为伊犁的教育事业贡献江苏力量。" 魏似月说。近年来,江苏援建的高中教学水平持续提升。2021 年,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本科上线率 82.71%,1 人喜获伊犁州文科状元。2022 年实现清华、北大零突破。

  这仅仅是江苏为伊犁倾力打造带不走的队伍的一个缩影。过去三年,江苏选派了农业、交通、环保、文博、融媒体等 100 多名专家来到伊犁开展业务帮扶,并不断深化 " 以校包系 "" 以院包科 " 机制,组织了 138 所江苏学校与受援地 155 所中小学、38 所江苏职业院校与伊犁 11 所职业院校、77 家江苏医疗机构与受援地 15 所医院的 86 个重点科室结对共建。

  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 正如这个春天在新疆草原上破冰而出的顶冰花,迎风而立,成片绽放,为雪域高原带去春的活力。

  " 想让新疆发展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靠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去创造灿烂辉煌的未来。" 镇江市援疆前方工作组党委书记、组长张映桥表示,希望通过援疆人和当地人的共同努力,让伊犁硕果盈枝。

  为发展 " 造血 ",因地制宜兴办特色产业

  " 苏大强 " 强在产业发展,江苏万里援疆,也把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 复制 " 了过去,为伊犁的可持续发展积极 " 造血 "。

  据统计,2021 年,伊犁州直产业园区实现生产总值 255.7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673.4 亿元。截至目前,12 个县市(口岸)工作组牵线州直各类产业园与 17 家江苏开发园区结成共建关系,省前指批复设立了 9 家援疆产业园。

  △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区

  " 新疆有广阔的土地,但缺少项目。南通有项目,但缺少土地。"2013 年 12 月,张华作为第八批援疆干部从江苏南通来到伊宁县,这一干就是十年,把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这片孕育生机的土地。他介绍,近三年,南通援疆工作组把南通纺织服装产业优势移植到了伊宁县,并结合伊宁县自身潜在优势,打造了一个强县富民的 " 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面积 20 平方公里,完成投资 50 多亿元,建成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 100 多万平方米,实现就业 5000 多人。" 伊宁县是我难以割舍的的第二故乡,在这里,通过我们和当地人共同的努力让更多人过上了美好生活,我想这就是援疆的意义。" 张华说。

  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共富。从独具特色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到芳菲梦幻的吐尔根杏花沟,再到辽阔治愈的那拉提空中草原 ...... 大美新疆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三年来,江苏把旅游援疆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实施重点旅游项目 40 多个,招商签约落地文旅项目 30 多个。充分发挥江苏省全国 5A 级景区最为富集的优势,打造了那拉提景镇融合样板,景区提升改造完成投资 32.9 亿元,引入无锡灵山文旅集团合作实施拈花湾系列重大项目,引进金陵饭店、扬州冶春等知名品牌。

  △大型历史歌舞剧《解忧公主》

  文化润疆滋养入心,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又多姿多彩,文化认同也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12 岁的维吾尔族姑娘赛非艳家住霍城县,她跟着来自无锡江阴的老师学习了两年多的二胡。在这之前,她只在电视上见到过二胡。现在,赛非艳已经可以熟练演奏《赛马》《良宵》等曲目。" 来自江阴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二胡,我们每周有 3 次二胡课。以后,我还想学习更多传统的民族乐器。"

  △赛非艳在演奏二胡

  像赛非艳一样的孩子能有机会学习拉二胡,正是文化润疆的一个生动注脚。2021 年,江阴援霍工作组引入江阴二胡协会天骐民乐团,以 " 组团式 " 援疆方式推动 " 二胡进校园 " 项目,在霍城县江阴小学开展二胡教学培训,每年选派 6 名二胡教师分 3 批赴霍开展二胡教学,每批教学 2 到 3 个月。目前,该项目共选派了 10 名二胡教师来霍开展教学工作,培训了 3 批共 90 名学员。

  " 最是文化润人心,通过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搭建江阴和霍城两地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推进两地文化交流,更好地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 江阴天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科表示。

  为促进交流互鉴,省前指、江苏省文联、伊犁州政府联合创立了 " 苏伊文化交流中心 ",经常性开展活动。比如,举办书画艺术交流展、组织两地艺术剧团互访交流演出等。其中,大型历史歌舞剧《解忧公主》先后在江苏南京、无锡、扬州和伊犁进行演出。此外,江苏还投入援疆资金 5 亿多元支持伊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石榴籽书屋、乡村文化体育场所等建设或改造提升,强化文化载体建设,让中华民族水乳交融的故事生生相续。

  如今的新疆早已不是那个 " 春风不度 " 的塞外边陲,一茬接一茬的援疆力量接续书写情暖天山的动人华章。而其中的江苏儿女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尽显江苏担当,让苏伊之情如伊犁河水一样隽永流长,携手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奔涌向前。

  现代快报 + 记者 杜雪迎 文 / 摄

  (编辑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