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7天30亿票房,打破14项影史纪录,幕后故事《长津湖》你必须知道

  原标题:7天30亿票房,打破14项影史纪录,幕后故事《长津湖》你必须知道

  –看到《长津湖》了吗?

  这个国庆档,电影《长津湖》,已经悄然成为一句经典的问候语,类似于“吃饭了吗?”为了电影。

  不少看完电影的网友都成了“自来水”,把这部电影发给了没去电影院看的朋友。

  在今年的国庆档中,大制作《长津湖》格外引人瞩目。

  而这部影片也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自9月30日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飙升。

  上映当天,总票房突破3亿。

  上映第三天,票房突破10亿,比《战狼2》快10,成为内地影史第90部突破10亿大关的影片。

  这一天,《长津湖》打破了《战狼2》的单日票房纪录,成为华语电影史上战争片单日最高票房冠军。

  上映第七天,10月6日,累计票房30亿。口碑票房双丰收,《长津湖》连续打破14项影史纪录。

  真正的国庆大爆炸。

  那么这个“爆款”是怎么来的呢?以下是您需要了解的幕后信息。

  01.制片人于冬:希望50年后年轻人依然喜欢这部电影

  博纳影业是一家私人公司,不得不佩服于冬接下如此大片的勇气。

  但对于于冬来说,投《长津湖》更多的是一种信仰。

  每个中国人都听过他抗美援朝的故事。

  美国、韩国、中国人拍摄了抗美援朝的故事。

  然而,“长津湖会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力挽狂澜,直接影响到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场战役,长期默默无闻时间。

  对于于冬来说,拍摄《长津湖之战》是一项重大的责任,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对于他来说,能够拍摄《长津湖之战》本身就是一种荣幸。

  不过,这超出了于冬之前的摄影经历。

  因此,从写剧本到找导演,再到思考演员的选择,再到筹备开拍,他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他对电影《长津湖》也有野心:“我相信年轻人喜欢电影《长津湖》的不仅仅是今天,而是五十年后!”

  02.三位名导:拍摄《长津湖》是一件很值得的事

  一部电影三个导演,《长津湖》从一开始就可以被质疑。

  结果,2019年底上映的准备工作被疫情赶超,道具被运往东北,但影片被推迟到2020年11月才正式上映。

  其实这部电影虽然有3位导演,但是整部影片都是线性叙事,完整的讲一个故事。陈凯歌是第一个启动这部电影的人,他写了第一篇文学作品。

  包括“吴千里”回家探亲以及与弟弟“吴万里”的相处以及万里第一次进军营的一些细节。

  曾经当过军人的陈凯歌,亲身体验了军人的“精神力量”。

  同时,作为一个非常善于捕捉人物复杂内心的导演,他特别擅长拍摄战争片中的“真人”。

  而个人风格非常明显的徐克,这次也彻底放弃了个人风格。

  徐克刚接到拍摄邀请时,觉得很值得。

  但对于“徐老怪”来说,录制真实、历史相关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考验。

  为了在片中真实感受“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徐克甚至想到了在这种环境下制作剧本。

  同样受到极寒天气影响的,还有导演林超贤。

  林超贤之前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都是在热带地区拍摄的。

  其实这和林超贤本身也有关系,因为他很怕冷,但是一点也不怕热。

  所以到了零下十度的拍摄地点,再加上动作戏和道具本身的意外情况,《长津湖》成了林超贤拍得最慢的片子,有时候一天只能拍一个镜头。

  但林超贤还是尽力创新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在一场志愿者原地躲在干涸的河床里装尸体的戏中,他大胆地一枪打到底。

  虽然这让摄影变得更加困难,但却让最终的呈现效果更加精彩。

  一个非常昂贵的大型电影拍摄,需要导演亲自拍摄,工作量非常大。

  《长津湖》而三位导演棍棒般的拍摄,不仅保留了故事的完整性,也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了战士们在战争洗礼中的成长。

  03.蓝小龙、王树增:电影背后的灵魂

  一部好电影离不开一个有灵魂的剧本。

  导演陈凯歌说,“战争片归根结底是人。”

  而蓝小龙则被观众誉为“最会写战争剧的编剧”。

  他的《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依然是豆瓣上的多点剧。

  其中,个性鲜明的角色即使时隔多年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拍好《长津湖》,蓝小龙用了5年的时间准备剧本,初稿足足写了13万字。

  《长津湖》还用上了蓝小龙独有的“钢铁七连”计数法,“战魂”的气势再次炸裂观众的泪腺。

  但同时,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战争片,它也需要专业历史顾问的陪伴。

  《长津湖》由历史学家王树增陪同。为了写一部抗美援朝战争的书,他不仅研究了大量的史料,还多次采访当事人,勘察战场。

  他也为电影《长津湖》付出了很多努力。

  04.大投入,双难

  拍战争片,大场面和特效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

  在《长津湖之战》中,我军志愿军大都在夜间行军,所以这部电影的夜景很多。

  历史上,美军装备精良,《长津湖》道具组根据史料生产过不少坦克。

  而每辆坦克都需要时间来处理细节——挂网和包裹外面的布袋——只为让坦克恢复到50年代的状态。

  要知道,《决战中途岛》拍摄的时候,只用了3辆真坦克,其余都是用CG画出来的。

  在影片的结尾,演职员名单上列出了超过12,000人。现场有数百或数千人。拍大场面的时候,有六七千人和剧组在场。

  特效对于大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而《长津湖》有很多特效。整个剧组有几十家特效公司,一时间有近40家公司开工。

  制片人于冬和制片人黄建新在采访中多次提到,拍这部电影非常辛苦。

  正因为前期筹备难度大、投入大,演员选错了,极有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但是此刻,《长津湖》的性格显然是非常抗拒这笔交易的。

  05.千里注定:吴京易烊千玺

  2019年11月,于冬找到吴京,想请他来演吴千里。

  当时,吴京的腿伤最为严重,接受了康复治疗。再受一次伤,他的腿就废了。

  拄着拐杖,将手中的胶片递给于冬:“你看我这样,能演军人吗?”

  这被拒绝了。

  于冬把剧本递给他,“你现在不用回答,先看重点,等你看到这张艺术图,你就知道他就是你。”

  吴京接到剧本哭了好几回。

  几天后,他主动找到于冬,“还有关系吗?”

  “我在等你!”

  “我在玩!”

  吴京进组时,还拄着拐杖。几位导演纷纷“顺水推舟”:“哦,你腿受伤了,让你的腿在片中受伤”。

  作为一名动作演员,吴京从没想过一场哭戏会让自己登上热搜。

  电影中的“吴千里”回家探亲,同时带来了弟弟“吴百里”去世的消息。

  吴京跪在老母亲面前,一滴泪滴落在地上。这一滴眼泪,给陈凯歌带来了赞美,也给观众带来了泪水。

  吴京拄着入团的拐杖,随后“递”给了易烊千玺。拍戏的时候,易烊千玺的韧带受伤了。

  去片场有个斜坡,易烊千玺拄着拐杖走不上去,她扔掉拐杖,跪着爬上了片场。

  吴京表示,看到这一幕,就知道易烊千玺前途无量。

  有网友评论此事:“那个时候的易烊千玺不是易烊千玺,而是带着万里信仰奔赴战场。”

  “武万里”遇见易烊千玺,似乎是命中注定。

  五年前,蓝小龙写《千里传》的时候,易烊千玺还没有出演国剧。

  但几年后,看了《少年的你》之后,于冬觉得“吴万里”这个角色应该由易烊千玺来演。

  易烊千玺没有辜负于冬的期待。

  快速进入状态,展现出身经百战的新兵形象,

  易烊千玺用一句话结束了自己的心理建构:“少年怎么老得快?经历一场战争,少年也能快到30岁。”

  作为电影的主线,吴万里的成长故事也如同易烊千玺的成长故事。

  无论是导演还是吴京,还是段奕宏,都竖起了大拇指。

  徐克导演曾经去看易烊千玺的其他戏,却发现易烊千玺好像“变了”,无论是外貌还是精神状态,完全就是两个人。

  所谓“一人千面”,大概就是这样吧。

  在的剧组,吴京和易烊千玺一起呆了半年。

  在段奕宏看来,他们可以也必将成为演员中的榜样。

  06.祁连《小动物》

  “祁连是一个动物园,每个角色对应一种动物。”

  朱亚文暗示的人物关系,完美概括了每个人物的特点。

  老牌硬汉胡军作为这部电影中的暖心担当熊,在《长津湖》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对于“雷公”这个角色,胡军的第二部作品非常有味道。

  他认为雷公是炮手,左耳受损,几乎听不到声音,于是设计了一个“喇叭”来接收声音。

  这个小小的设计,让“雷公”外刚内柔的形象栩栩如生。

  “狐狸”梅生是个严厉的教官。当这份剧本发给朱亚文时,曾当过兵的父亲激动得按捺不住。

  他问朱亚文,“你必须接受这部戏!”

  作为曾经的退伍军人,朱亚文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够穿上军装,出现在军队工作岗位上。

  军人的性格,也是朱亚文遗传给他的。剧中有一幕“美生”从陡坡上滚下来。

  拍到这里的时候,朱亚文已经翻了三个多小时,在惯性的作用下撞到了头。不仅是朱亚文,“于从容”李晨在剧中也是如此。

  李晨自导自演过军事戏,所以他会从自己的角度对戏的拍摄提出一些建议。

  进组前,李晨准备了很多健身器材,想在拍戏间隙用上。

  结果进团后,才知道是白买了。这部剧需要演员们的一些能量!

  游戏中的于从容是一个严肃的乐观主义者,除了李晨之外,游戏中也不例外。在一个场景中,李晨和吴京躲在钢板后面躲避敌人的火力。因为剧组准备的轰炸点过于密集,钢板碎片落入了李晨的眼中,吴京也被“炸”到了一旁。

  最后,李晨干脆处理了一句:“这个不行,再做一个。”

  这话让一旁的吴京吓了一跳,“大哥刚才好刺激啊!”

  可能“靖哥”叫大哥吧,李晨这次真的是“大哥”了。

  被称为“戏精怪兽”的段奕宏,虽然这次戏份不多,但每次都让人印象深刻。

  按照他的解读,“谭子维”这个角色超越了“战争狂人”这个角色,成为了一个经过战争洗礼、在战争中明白生死的军人形象。

  同样的角色,他演的真的不一样。

  07.《长津湖》最大的“彩蛋”

  许多观众看完影片后并没有离开放映厅,而是在片尾等待彩蛋。

  但都没有。

  其实《长津湖》最大的彩蛋就是我们自己。

  没有71年前征战沙场的少年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

  为什么“长津湖之战”如此令人难忘?

  为什么提起那场战斗,我们不自觉地湿润了眼眶?

  因为那些在国难中牺牲的好孩子,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新中国和祖国人民筑起一道道铁壁。

  就像导演制片人黄建新说的那句话,“什么是永恒?军人就是那个为了保护我们而牺牲自己的人。”

  一瞬间就是永恒。

  《长津湖》是一部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的电影。

  抗美援朝是一段只有中国人才能感同身受的历史。

  鼓吹个人英雄主义的洋人不懂中国人的手足之情,不懂什么叫“放弃武装战斗”。

  《长津湖》是一部战争片,也是一部关于“人”的电影。

  是毛主席独自踏雪前行,决定“除敌于国”以防万一。

  领导之子毛岸英,是重新定义了“英雄”二字的人,像普通人的孩子一样葬身异乡。

  正是梅声和吴万里,在奔赴前线的路上,坦诚地和队员们分享了他们现在的焦虑和恐惧。

  《长津湖》为什么值得一看?

  因为这段历史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因为这场战斗,照亮了新中国的未来。

  演员吴京说:“希望我们的表演不要让志愿军老战士们丢脸。”

  《长津湖》,我做到了。

  -结尾-

  【正文|和清】

  [编辑|于飞年】

  重点

  @李扬柴,

  更精彩,不要迷路:

  两弹男主彭桓武:不会洗衣做饭,43岁结婚,80岁捐100万元

  陈薇:比起那些没有回国的清华人,这样的清华人才更值得尊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