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道阅读:2023年04月19日
周易第二十四卦
地雷复
坤上震下
万物更新之象 重修破旧之意
编码:000001(夫妻反目,中下卦)
卦辞:若占此卦不相和,忧疑愁闲无定夺。恩人无义反成怨,是非平地起风波。
推断:寻人不见,心事不定,交节换月,自然安宁。
大象:雷在地中振发,喻春回大地,一元始,万象更生。
运势:开运亨通之象,万事不宜急进,按部就班可成。
爱情:性急则事败,缓可得成,有 合可能。
疾病:病防 发,但可治,为肝、肠胃、神经系统病变。
失物:有失而 得之可能。
诉讼:多人之事,但经多次扰攘才可解决。
周易卦爻辞原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 其道,七日来 ,利有攸往。
初九:不 远,无只悔,元吉。
六二:休 ,吉。
六三:频 ,厉无咎。
六四:中行独 。
六五:敦 ,无悔。
上六:迷 ,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周易卦爻辞解文
复卦象征复归:亨通顺利。阳气从下面产生而逐渐向上行进没有阻碍,朋友前来也没有灾难危害。返回复归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经过七天就会前来复归。利于前去行事。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象辞说:复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坤(地)上,为雷在地中、阳气微弱地活动之表象,因而象征复归;从前的君主在阳气初生的冬至这一天关闭关口,使商人旅客停止活动,不外出经商、旅行,君主自己也不巡行视察四方。
初九,刚刚开始行动,就能知过必改、复归正道,这样就不会发生灾祸,也不会出现内心的悔恨,必然会获得大吉大利。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象辞说:“刚刚开始行动,就能有知过必改、复归正道的表现”,说明能注意自身修养。
六二,以真善美做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目标,虽然有时会走弯路,但是,只要能够复归正道,就必然获得吉祥。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象辞说:“以真善美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目标,能够复归正道,就必然获得吉祥”,是因为六二能够向下亲近具备仁德的人。
六三,屡次犯错误却又能屡次改正过错、复归正道,这样虽然有危险,但是最终却不会遇到灾祸。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象辞说:“屡次犯错误却又能屡次改正过错、复归正道,这样虽然有危险”,但毕竟能够改过从善,复归正道,所以最终却不会遇到灾祸。
六四,位居阴爻的正中,独自专一地复归正道。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象辞说:“位居阴爻的正中,独自专一地复归正道”,说明是为了奉行追随正道。
六五,敦厚忠实地复归正道,内心不会有什么后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象辞说:“敦厚忠实地复归正道,内心不会有什么后悔”,是因为六五爻虽然远离阳刚,但却能够反省考察自己的言行以完善自我,通过这样的途径,促成自己返回正道。
上六,犯了错误,仍然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复归正道,这样必然凶险,会有天灾人祸不断降临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用兵作战,终将一败涂地;用于治国,国君遭受凶险。这样的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长达十年之久,国家不能振兴。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象辞说:“犯了错误,仍然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复归正道所产生的凶险”,是由于违背为君之道的缘故。
卦爻辞注解
复卦:通顺。出门的人不生病。赚了钱没有害。在路上来回,七天就能来回。有所往有利。
倒数第一阳爻:走得不远就回来,没有大问,大吉。
倒数第二阴爻:很好地回来,吉。
倒数第三阴爻:皱¨眉头回业,有危险,但无害。
倒数第四阴爻:促迫地回来,没有悔恨。
最大阴爻:迷失回来的路,凶,有灾殃。至于行军迷路,终于有大败,以及他的国君受害。凶。至于十年不能出征。
卦爻卦辞诗
地雷复
盛阴过后一阳生
雷在地中始复萌
出入朋来无阻滞
循环往复七天成
前行主动加积极
问者当能事事亨
复卦的互卦是坤为地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24卦复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坤为地(动初爻)
地泽临(动二爻)
地火明夷(动三爻)
震为雷(动四爻)
水雷屯(动五爻)
山雷颐(动上爻)
复卦的错卦是天风姤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复卦的综卦是山地剥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易经】第24卦 【复】地雷复 坤上震下
第二十四卦 复卦
复卦,由下震上坤组成,卦形作“”,象征“回复”。上卦“坤”为地,下卦“震”为雷:震雷在地下微动,喻示阳气“回复”。全卦展示事物正气复转,生机更发的情状,指明“正道”复兴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译文复卦象征回复:亨通。阳气生长没有害处,结伴前来没有过错。返转回复有一定规律,过了七天必然回复。利于有所前往。
《彖传》说:复,通泰。因为内卦为震为阳,外卦为坤为阴,阳刚返复于内,所以卦名曰复。一切举动符合正道,无往而不顺利,所以“出门、居处均无疾病,又有友人相助,可以无灾祸”。“反复循环,至七则为一周期”,这是天的原则。“有所往则有所利”,因为初爻为阳爻,表明阳刚已渐生长。复卦的卦象,体现了天地运行的实质性规律。
《象传》说:本卦内卦为震为雷,外卦为坤为地,天寒地冻,雷返归地中,往而有复,依时回归,这是复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雷,在冬至之日关闭城门,不接纳商旅,君王也不巡视邦国。
解读复卦下为震、为雷,上为坤、为地,是雷在地中之象。雷潜于地中,象征着阳气刚刚回复,一阳始生于下,还很微弱,还无力奋出地面。在节气上,这正是阴气极盛、阴极生阳、阳气初生的“冬至”之时。由于阳气始生,不能随意损耗,应该静养以待其壮大。人在此时也要安静保养,闭上关卡,君王百姓都要停止活动,以利于养精蓄锐。卦辞强调进取,是着眼于发展的趋势;
《象辞》强调静养,是着眼于暂时的现状。这二者立意虽相反,其精神实质却并不矛盾。猛力前冲之前,先要后退几步,这叫“蓄势”。静养正是为进取而积蓄力量。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译文初九:走得不远就回复到正道,不至于悔恨,大吉。
《象传》说:走得不远就回复到正道,比喻能时时反省,严于修身。解读初九处在复卦之初,首先回复于阳。犹如一个人离开正道不远,很快就回来了,还不至于达到悔恨的程度。一时偏离正道、误入歧途,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善于省察、修正自己的失误,故爻辞称初九的不远而复为“大吉”。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译文六二:喜悦地回复,吉祥。
《象传》说:喜悦地回复,吉祥,因为六二谦逊地亲近仁人。
解读六二当阳气回复之时,性柔居中得正,与初九最为亲近,最早受到阳刚之气的影响,以回复于阳为可喜庆之事。因此,六二虽然在初九之上,却能视初九为“仁人”,亲而下之,谦逊地归向于它,这就是《象传》所说的“下仁”。这样,六二就会心悦诚服地向阳刚回复,而得到“休复之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六三:愁眉苦脸地勉强回复,虽有危险,却没有过错。
《象传》说:愁苦地回复虽有危险,从回复于正道的意义上来说,是没有过错的。
解读六三以阴爻居阳位而失正,又与初九无比无应,对于回复于阳并无内心需要。只是处于阳气回复之时,在客观形势的裹挟之下,不得不勉强地回复于正道。所以“频复”只能“无咎”而已,到底不能与“休复”之“吉”同日而语。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译文六四:居中行正,专心回复。
《象传》说:居中行正,专心回复,说明六四遵从正道。
解读六四处于上卦之下,上下各有两个阴爻,而自己居在众阴之中,所以叫做“中行”。六四以阴爻居阴位得正,且正应于初九,所以叫做“独复”。六四处在群阴之中而独能复,说明它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不过,若从客观条件来说,它毕竟是以阴居阴,所应的初九正在阳气甚微之时,不足给它以有力的援助,它实际上不能有所作为。从道,从初九阳刚之善道、正道。强调六四“中行独复”是从道,表明它不是为谋利。此爻喻指怀有向善、向道之心,却受制于客观环境限制的人,暂时还不能大展拳脚。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译文六五:敦厚地回复,没有悔恨。
《象传》说:敦厚地回复,没有悔恨,说明六五能够以中道反省考察自己。
解读六五以柔爻居尊位,持中而不偏;又处于坤体之中,而坤地是厚实的象征。所以六五能够敦厚诚恳地一心向善,回复于阳。本来,由于六五与初九阳刚无比应关系,处于阳气回复之时,应该有悔的;但是由于六五居中而且能复,以中道作自我考察,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变“有悔”为“无悔”了。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译文上六:迷失了回复的路,有凶险,有灾祸。如果用于行军作战,最后只有大败,使得他的国君也遭凶险,以至于十年不能再出征打仗。
《象传》说:迷失了回复的路,有凶险,是由上六违返了阳刚之道。迷途难返,凶险,有灾祸。筮遇此爻,出兵打仗,终有大败,连累国君遭遇凶险,元气大伤,十年后还不能再举征伐。
解读以阴柔居复卦之终,有迷不知返之象,犹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不知悔改,在歧路上一直走到底,其凶是必然的。灾,是外来之灾,眚是自作之灾。有灾眚,外来之灾与自作之眚都会找上门来。外来之灾也是由自作之眚招致的。迷而不复,无论干什么都不行,动辄得咎。在这种情况下行师打仗,必以大败告终。治国,则君主必凶。十是数的终极。十年不克征,是说只要迷而不复的状况不改变,便永无胜利之日,永远“有灾眚”,永远“终有大败”,永远“以其国君凶”。人君在上统治百姓,治理国家,本当复天下之善,现在却迷而不复,岂不是反君道!反君道是天下最大的迷复,小象讲“反君道”,其实包括了一切迷复。一般人的迷复,都由于反道而导致凶的结果。
第77章 功成不处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①,其不欲见贤②。
【注释】
①处:有“占有”的意思。
②见:通“现”,表现。
【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弓弦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拉满一些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子持功高,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贤能。
【导读】
本章体现了老子的一种平均思想,他反对财富集中在作为统治者的一小部分人手中,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号召统治者能以民心为心,以民欲为欲,厚待百姓,回归谦虚、俭朴。
【解析】
这一章讲天道的法则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和人类社会的情形恰好相反。圣人成功后不居其功,正是效法天道的法则,用自己的有余补天下的不足。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在句中,“损”与“抑”指的是节制的意思。“不足”与“下”可以理解为“因弱小而一无所有”。事实上,这里的抑、举、损、补,它们作为动词,都指的是为整体的和谐而作的一种协调工作。另外,这里的高、下、有余、不足都是一种不和谐的状态。在这几句中,老予以天之道与人之遭作比较,突出天之道的博大和人之道的渺小,从而得出人之道要效仿天之道的结论。在阐述天之道的时候,老子把天之道比喻成张开的弓箭,人们张开弓箭目的是为了射捕猎物,所以箭头的方向要随着猎物的移动而改变,高了压低它,低了抬高它;有余的就减少,不足的加以补足。因此,天之道就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阐述完天之道以后,老子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人之道。什么是人之道呢?就是人类统治者所奉行的社会法则。人之道与天之道截然相反,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在老子看来,人之道是造成天下贫富不均和权利不平等的根源。而天之道则是为了追求平等,所以它能长久,能够使人心安宁,防止动乱的发生。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有道者”即得道者,指的是认识世界道德本质,自觉充当道德主体并能遵循道德行事的人。在这一句中,老子自问自答,进一步说明了有道之人的行为特征:有道之人会把自己多余的衣物、粮食和财物拿出来奉献给贫穷的人,以达到社会均等的目标,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定。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为”指的是圣人统治人类社会的话动,这种活动与道统治世界的活动相一致,目的也是为了协调人与人的活动并使之保持和谐统一,所以它是超越个人意志的活动。“不欲见贤”意为不追求、不贪图他人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或生活待遇。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在本章的末尾,老子以圣人的所作所为得出了一个结论: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高,会把自己多余的部分分给不足的人,绝不炫耀,绝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谦和、恭敬、卑下的德行。
王弼《道德经注》
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谁能处盈而全虚,损有以补无,和光同尘,荡而均者?唯其道也。是以圣人不欲示其贤,以均天下。
与天地具备相同的品质,就能像天那样具备宽容、广泛接纳的品质。人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局限,没法变成都一样的。只有轻视自身、没有私欲才能做到这样吧?回到自己自然形成的状态,然后才能具备天地所具备的品质。能够做到在圆满的状态还能顾及、填补空虚的事物,使多余的减损,不足的增加的;能够与光芒和谐,与尘土混同,影响广大而平均的,只有道。所以圣人不显示自己的贤能,是为了让天下平均,而不是以自己的突出打破这种均衡。
苏辙《老子解》
张弓上筋,弛弓上角,故以况天之抑高举下。天无私故均,人多私故不均。有道者,赡足万物而不辞。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非有道者无以堪此。为而恃,成而处,则贤见于世。贤见于世,则是以有余自奉也。
上了弦的弓送给别人时要把弓弦朝上,没有上弦的弓送给别人时要把木质部分的弓角朝上,老子以此来比喻天压制高的事物,提举低的事物。天没有私欲所以能够对万物一视同仁,人的私欲多,所以有所偏向。有道的人,养育万物不辞辛劳。为别人做得越多,自己拥有的就越多;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就越多,没有道的人没法做到。有了作为就以此自傲,有了成果就想利用它带来的好处,贤能就展示在世人面前了。贤能展现出来了,就是以自己的丰足、专长来侍奉自己。
【经典解读】
“天之道”即自然规律,茫茫宇宙之中万事万物都保持着有序的平衡,多了的会自然损减,少了的会自然补全。然而,人类社会却不是这样的,那些掌权的统治者本来就占有了大量资源,却依然不满足,还想尽各种方式来压榨人民、盘剥人民;而那些居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不仅仅要承担沉重的社会生产任务,还要被统治者征税、服劳役,常常不堪重负,以至于“不畏死亡”。
“人法地,地法天”,不与天道相合的社会制度是不会稳定的,不依从于天道调整自己行为的统治者也是不会长久的。故而,老子主张“人之道”要效法“天之道”,统治者要像那些有道的圣人一样,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已在生活上保持谦虚节俭而厚待百姓。
当今社会,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资源、财富迅速地向少数人手中聚集都足以引起所有学者、统治者的关注。几十年前,马克思就在《资本论》中说:“事实上,原始的积累方法绝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抨击了资本的聚集,资源占有者对劳动者的掠夺。最近,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在其新著《21世纪资本论》中更是提到:“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
《论语》中说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公。”正是因为不公平现象的广泛存在让社会变得充满敌视和仇恨,充满各种奸邪和罪恶。如何才能效法“天之道”,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所有统治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哲理引申】
汉初采取的宽松治理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国家的不断富足,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因素。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个不同于普通民众的阶层,史书上将其称之为“豪强”。各地的豪强们通过各种手段占据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可以“交通王侯”,甚至“封君皆低首仰给”,《史记·平准书》在谈到“豪强地主”时指出“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他们“役财”而成“豪党”,经济上进行兼并,政治上“武断于乡曲”,成为地方土霸王。董仲舒则愤慨地揭露豪强兼并的严酷现实:“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汉武帝之时这些豪强势力更大,遇上天灾百姓经常有食无粮、居无房的情况,而那些巨富豪强们则“馆舍林立,前堂罗钟鼓,立曲旅,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而且这些有了钱财势力的豪强们经常行不法之事,聚集亡命犯罪之徒,横行乡里,连政府官吏都不敢与之争锋。比如,著名的洛阳豪强郭解,杀的人很多,还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还私铸钱币、盗挖坟墓,洛阳城中有了纠纷人们都不找官府,而找郭解进行调节。
豪强虽然也有豪放侠义之辈,但他们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于是汉武帝决定对这些豪强进行打击抑制。朝廷下令将势力极大的一些豪强家族迁往茂陵居住,以便朝廷监管;朝廷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同时汉武帝启用了大批法家酷吏。著名的酷吏如周阳由、赵禹、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咸宣、田光明等,他们所到之处,必夷其豪,族灭豪猾之属,连坐奸豪之家,一时间很多曾经受豪强横行危害的郡县“道不拾遗、无犬吠之盗”。著名的豪强郭解,也被抓捕处死。
对豪强的抑制,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缓解了百姓的苦难和对政权的不满,使得汉武帝能够集中力量对抗北方的匈奴,能够有足够的精力、财力去四方开疆拓土,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
纵观历史,所有的王朝灭亡原因大部分都在于富者对财富的垄断和兼并,导致底层人民不满,而引起的农民起义,汉武帝的政策无疑极大地推迟了这种状况在西汉的到来。如今,人们常说要建设一个橄榄型的社会,就是使财富分配更加平均、更加合理,这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此时,老子“损有余,补不足”的观点和汉武帝抑制豪强的举措仍然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论语》子罕篇0919句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1)篑:音kuì,土筐。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2023年04月18日
农历兔年闰二月廿八
周二
第3257天
睿见、前瞻、实用
早读分享
仙言潮声
人活得快乐,并且有价值有尊严,长寿才有意义!
美好的一天从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开始!
经典诵读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唐)钱起《逢侠者》
注解:
许多心事向你诉说不完,可西斜的阳光就要照在前路。
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战国)《吕氏春秋·开春纪·察贤》
注解:
依凭自己的力量就会劳累;依靠众人的力量就会轻松。
早安人民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就不必担忧结果,瞄准方向去做就好。永远不要放纵自己的懒惰,去锻炼、学习、思考;永远存有努力向上的心气,不被一时的失意打倒;永远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既勇敢又乐观。新的一天,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