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全村首富的女儿”巧珍:她的“疯狂爱”,害人害己
她的丈夫是个50多岁的老人,瘫痪在床,嘴歪眼斜,没有自行车,也没有人请他来迎接。她的前面是一个吹唢呐的人,后面是香香的丑丈夫,拉着湘湘穿着红绸子。
香香才20岁,正是花样年华,如此破落。
刘巧珍对香香喊了一声 "香香",香香放下手中的红绸,掀开红盖头,冷漠地看着刘巧珍:这个让她 "疯狂恋爱 "的女人,这个 "送她出走 "的女人。那个 "送她走 "的女人。
香香的眼神厉了一下,她是恨刘巧珍的,然后她的眼神又变得漠然,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她只能认命。
在原文中,刘巧珍的父亲刘立本被描述为三句话:"他赚钱的速度快到马都赶不上","家里的财富是村里最好的","对于富人,朝臣们一般都很尊敬"。".
刘立本是高家村最有钱的人,刘巧珍每天可以开拖拉机,可以请一群小学生吃饭,可以花自己的钱烫头发,和刘立本的钱和能力是分不开的。
如今,刘巧珍是高家村的 "首富女儿"。
这是祥祥完全不能比的。不管你承认与否,你的家庭背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刘立本的活泼、机智和富有让刘巧珍从小就看到了更多的世界,让她在商业领域有了一些经验和技能。
即使刘巧珍离开了高家的村庄,她也能养活自己。
刘巧珍也有一个称呼:村花。
在原著中,刘巧珍敢于追求不成功的高加林,因为她知道自己有一个其他女孩抓不住的好品质:她很美。
她的姐姐是学校的 "校花",而她是高家村的 "村花",是高家村最漂亮的女孩。
这两个称呼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刘巧珍有家世、有长相,而刘家的门槛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好男儿提亲给拆了。她的 "现实关系 "与香香的完全不同。
刘巧珍的第三个称呼是:文盲。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也是她与高加林的爱情中的悲剧根源。高家村的人都认为,刘丽本家的女人刘巧珍是十里八村最杰出的姑娘。
但在高加林的眼里:
但在高加林的眼里,刘巧珍除了是一个好的家庭主妇外,永远不会是什么。
而在城里人黄亚萍的眼里:
刘巧珍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女人。
看剧时,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当高加林和刘巧珍确认恋爱关系时,高加林心神不宁,恼羞成怒。在原著中,他甚至是:
与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姑娘发生这样的关系,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极的表现;这就等于承认他将满足于做一辈子的农民。
但是,当高加林处于这种遗憾、悔恨和认命的状态时,刘巧珍却对高加林处于一种 "狂爱 "的状态。
电视剧的第一集描述了刘巧珍的疯狂:
她数着四、三、二、一,疯狂地跑上山坡,想看一眼高加林,而高加林根本不看她一眼。当高加林骑着自行车离开时,她开着拖拉机追了出去。当高加林骑着别人的自行车撞车时,她拿着那辆破自行车出去修理。
看她那痴呆的样子和她对高加林说的那些痴呆的话:
高加林说什么我都能听懂;
我会做你要我做的一切,加林哥哥;
我将为你制造你想要的一切;
加林哥哥,我看你比我父亲和母亲更亲近我;
别看电视剧很夸张,在原著中,刘巧珍对高加林的迷恋更甚,她甚至认为,只要高加林能和她在一起,她就愿意跳下悬崖。
这里有一个非常糟糕的例子: 在刘巧珍为爱疯狂的同时,她也鼓励其他女人为爱疯狂。
湘湘喜欢听喜喜唱山歌,但湘湘的母亲并不看好喜喜,因为在湘湘母亲的眼里,喜喜不能挣钱,不能养家,女儿嫁给他,会吃亏。
在农村呆了一辈子,胆小的香香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尽管她喜欢听茜茜唱山歌。此外,她的母亲还向她灌输了这样的观念:不能挣钱养家的男人不是好男人。
但在刘巧珍为爱疯狂的时候,她对香香这样说: 你看到快乐的男人就是好男人,你喜欢的男人就是好男人。
当刘巧珍这样引导香香的时候,让原本沉默寡言、注意父母意见的香香有了 "为爱疯狂 "的勇气。
结果,香香跟喜喜私奔了。刘巧珍听说后,不仅不愿意劝阻,还亲自去送他们,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香香的母亲听到香香逃跑的消息后,崩溃了,晕倒了。
在刘巧珍的疯狂爱情中,她的爱人是甚至比她的父母更重要的人。她可以为高加林跳下悬崖而不顾自己的生命,更不用说从悬崖上逃跑这件 "小事 "了。
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香香带着熙熙,不顾一切地疯跑,跑到异地,没有根基,熙熙也没有本事,两个人就这样瞎了。而当庆哥离开瞎子的时候,喜喜却扔下喜喜独自跑了。
刘巧珍可以不理会这些流言蜚语,她有一个爱她的能干的父亲,有好的容貌,还有一个马栓一直等着她,但香香没有。
香香被送了回来,她的名誉被毁了,她的性格被毁了,她的家人对她完全冷淡了,然后在20岁的时候,她不得不嫁给一个歪嘴的老男人,他是个瘸子。
这就是香香为爱痴狂的后果。
上高中的时候,我读过《路遥的一生》,这部剧播出后,我又去看了一遍,一集一集地详细看完了这部剧。
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是一个悲剧。高加林在县城有工作,他爬上了黄亚萍,他想和黄亚萍一起出海,他听刘巧珍讲母猪生孩子的事,就觉得很累。
高加林为了自己的前途彻底离开了刘巧珍。刘巧珍成了全村人的笑料。最后,刘巧珍嫁给了马伯龙。
他们的爱情是一个悲剧,而香香和喜喜的爱情更是一个悲剧。而这两个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是现实,是实际,是横亘在两个性别之间的不可逾越的东西:
第一,"钱 "这个基础的限制。
湘湘的母亲为什么反对湘湘与西西的婚姻?
原因是茜茜不仅穷,而且除了唱山歌,没有别的本事。
湘湘和西西出走后为什么会失明?
因为他们手里都没有钱,都没有外出挣钱的能力。刘巧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她可以养活高家林,高家林可以在家里读书,她可以从土地上挣钱,因为她的父亲是刘立本,她是刘巧珍,她父亲有这个积累,她有这个能力。
但是香香却没有。
这是最现实的。人和人的家庭背景和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的背景不同,能力不同,他们能承载的东西也完全不同。刘巧珍被抛弃后能嫁给马伯龙,而香香只能嫁给老瘸子。
其次,文化上的差距导致了 "没有共同语言"。
为什么高加林最终选择了黄亚萍而不是刘巧珍?
除了黄亚萍家里有钱有势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高加林和黄亚萍有共同语言,而刘巧珍和高加林没有。
无论刘巧珍有多爱高加林,高加林说的很多话她就是听不懂,她也永远无法接触到高加林的内心世界。如果高加林不在乎,那也就算了,但从一开始,高加林就想找一个不是像巧珍那样简单的乡下姑娘的伴侣,他从一开始就想找一个像黄亚萍那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姑娘,可以和他一起在思想上旅行。
沟通。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只有刘巧珍的执着和狂热,几乎没有更有效的沟通。
第三,人性是 "未经考验 "的。
湘湘为什么要和茜茜私奔?
因为爱,也因为湘湘觉得茜茜是一个值得她付出一切的人。他每天在山上给她唱情歌,对她充满了爱意和感情。
所以她勇敢地和西西私奔,相信他不会让她失望。
但当人性受到考验时,当两人无家可归、无钱可花、无粮可吃、无温暖时,爱情消失了,香香成了喜喜的负担,她也被抛弃了。
如果高加林的二叔没有回村,如果高加林没有在县城找到工作,他可能会在村里和巧珍结婚,两个人就会一起打拼。但当高加林找到工作,去了县城,他就不能再看巧珍了。
这就是现实和人性。在原著中,高加林为了自己的前途离开巧珍时 "失去了良心"。但人性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尤其是在与现实的冷漠交织时。
十几年前看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我是哭过的。可是如今再读,猛然间觉得《人生》这本书本来写得也并不是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它是以一种悲情的笔调写了:不管多美多纯的爱情,一旦脱离了实际,都注定是悲剧。
刘巧珍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爱一人爱到发痴发狂,能为这个人生,能为这个人死,她因为爱高加林,愿意养高加林一辈子。她的心是真的,她的真心也是可贵的。人这一辈子能得到这样一份“纯粹到极致”的爱情太不容易了。所以失去刘巧珍会是高加林一生的遗憾。
因为此生,没有人会如此爱他了。
可是,爱情终究抵不过现实,抵不过人性。所以,我们在爱情中永远要保持一种清醒:你喜欢很重要,但是现实更重要。而疯狂爱,脱离实际地爱,很可能只会害人害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