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两年后,滴滴自动驾驶放出了「连招」!
作者 / 华卫
在近两年时间没有发声的滴滴自动驾驶,终于一股脑把憋着的「大招」公开了出来。
在今日(4月13日)的开放日活动,滴滴自动驾驶推出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产品以及自动驾驶货运机器人KargoBot,同时还公布了其近期在技术、量产以及创新业务方面的进展。

据透露,滴滴自动驾驶将和新能源车企合作量产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首款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
「混合派单的共享出行网络,是自动驾驶技术走进人们生活的最佳路径。」滴滴出行CTO兼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表示。目前,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在上海、广州的指定区域内实现混合派单,用户叫车时能直接看到「自动驾驶」选项。
概念车DiDi Neuron
车内配机械臂「管家」
电影《阿凡达》中有一棵名为「艾娃」的通灵巨树,可以连接并感知所有族人的意识。而滴滴自动驾驶当日发布的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的创意来源正是来源于此,其以「共情共鸣,无处不在」为理念,旨在为乘客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
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介绍,Neuron全车配备21个相机、8个激光雷达和6个毫米波雷达,并采用成组成套的模块化和易插拔结构设计,便于车辆的维修保养,同时提升车辆运维效率。

动力系统方面,该车通过将轮毂电机和无人网约车结合,四个轮胎能够灵活转向,可实现更小半径转弯、斜向行驶等功能,以应对网约车常见的狭窄道路的掉头、错车场景。
功能上,Neuron独创了可作为「座舱内管家」的机械臂,能够为车内用户提供提行李、递水、叫醒等服务。并且,车内搭载大屏交互系统,设计了会议、游戏、影音、街景介绍、氛围选择等模式。
空间方面,Neuron取消了驾驶位,整车长度达到4.5米。相比普通网约车,该车内部空间提升50%,腿部空间提升86%,乘客可以在车内「一键躺平」。

在车外,该车没有安装传统车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交互五联屏,能更为直观、便捷的地显示车辆转弯、到达、充电等状态。此外,其采用了顶翼门+侧滑门的设计,在提升开关门安全性的同时增加上下车舒适度。
据悉,Neuron将在几天后的上海车展上亮相,并对外开放体验服务。
MPCI提升100倍
「三步走」扩张运营
截至当前,滴滴自动驾驶已连续安全运营1020天。孟醒介绍,在此期间,其MPCI(多少公里接手一次)涨了一百倍,主责安全事故0起;团队人数翻了三倍,人数增加到1千人,车迭代了一代。
具体实现上,滴滴自动驾驶主要去解决了三个乘客反馈最多的需求:更大区域、更多站点、更长时间。
以滴滴在上海的测试区为例,其覆盖里程增加了7倍。孟醒表示,扩张运营区域最难的是要建造自动驾驶的「深水区」。为应对随之而来的更多交通流、交互和长尾场景,滴滴自动驾驶做了一套城市泛化引擎,引入感知、预测大模型、博弈论决策模型、模仿学习以及占据空间网络等技术能力。

站点方面,自动驾驶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没有停车位、要应对来往的交通参与者。目前,滴滴网约车可提供的站点量是自动驾驶的150倍。为此,滴滴打破站点数量限制,推出无限泊车,将复杂交互下的泊入泊出能力成功率提升至96%。
今年年初,滴滴自动驾驶在国内率先推出了24小时无间断自动驾驶服务,开启了夜间运营。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时间一般都在白天,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较高,一是能见度较低,二是容易出现疲劳驾。
孟醒介绍,滴滴在自动驾驶车辆中引入了红外摄像头,并打造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能自动化满足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需求,自动出车、接单、回港,还可智能化地对车辆进行冲洗、充电、检测、维修、保养,停放等,全流程自动化率达90%。
现场,滴滴还公布了一组对比网约车服务的运营数据。目前,滴滴自动驾驶车辆的送驾里程、送驾时长、每小时单量等都在不断逼近网约车。但孟醒也坦言,滴滴自动驾驶的呼叫单量是完成单量的4倍,现在他们还不能承接所有用户的需求。
两款自动驾驶硬件产品
此前,滴滴推出自动驾驶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当日,滴滴又发布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
据悉,滴滴自动驾驶和北醒公司联合研发的滴滴北曜Beta,是国内首个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拥有每秒300万高点频、超512线、横向120°及纵向25.6°的超大视场角等性能特点。

此外,北曜Beta增加了可调节分辨率功能,支持常规模式、视场角聚焦高清、局部高清、全局高清等四种模式,不仅200m外感知轮胎等低反射率物体清晰的轮廓,还可以根据场景需求自适应地调节局部区域或全局的分辨率,提升激光雷达在不同环境下的感知效果。
Orca虎鲸则是滴滴自动驾驶研发的行业首个量产化的三域融合计算平台,打造车载超级中央计算单元(SCCU),将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网联域三域融集成至一体。

相比于上一代硬件,虎鲸计算平台成本下降88%,整车空间体积减少74%,核心元器件数量减少了61%,线束数量减小了33%。与此同时,整车装配时的人效比提升7倍。
公布下一代车型标准
及三大应用方向
活动现场,孟醒还公布了自动驾驶量产新进展。目前,滴滴自动驾驶正在结合与新能源整车企业共同定义和量产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现已在Robotaxi产品定义、车型平台选择及座舱与智驾系统开发等方面合作。据透露,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对于新一代车型,滴滴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标准:
一,国产车型平台,将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做到90%以上;二,前装量产,保证可靠性和一致性;三,低成本,比上一代降低4-5倍的成本;四,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的保障,要有底盘冗余和供电冗余。

据介绍,除网约车运营外,新车型还将被用来做自动驾驶运营和无人化研发。
创新业务落地货运场景
KargoBot首次亮相
「经过两年的探索,滴滴自动驾驶选择货运为创新业务的第一个落地场景。」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负责人韦峻青介绍,现在全国也超过800万货车司机的缺口,并且这一状况在持续加剧;安全性方面,平均10分钟就会发生一次跟货车相关的交通事故。因此,自动驾驶卡车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韦峻青表示,滴滴自动驾驶已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并以大宗商品(煤炭、钢铁、矿石这一类服务于生产类企业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货运为具体落地场景,研发了混合无人化解决方案HDS(Hybrid Driverless Solution)和自动驾驶货运机器人KargoBot。

据介绍,HDS由配备人类驾驶员搭载辅助驾驶方案的领航车辆,以及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构成,能大幅提升商业运营中各类长尾场景和复杂交互的处理能力。目前,KargoBot引进超过100台自动驾驶卡车,已在天津和内蒙之间开始了常态化的试运营。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计物流收入突破了1亿元。
活动现场,韦峻青还首次公布了一段KargoBot从天津到内蒙古全程1049公里无接管的视频。视频中,KargoBot的卡车历经白天黑夜,通过积雪、结冰、修路路段以及国道、高速、收费站、匝道、隧道、城市厂区等环境,全程后排安全员仅虚握方向盘,不干预卡车驾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