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洪天贵福仅15被凌迟,割了1516刀,只因他是洪秀全的儿子

  1864年11月18日,一个15岁的少年被绑到南昌市曹,遭人凌迟处死。

  就在昨天,他还给负责押解他的官老爷,写去了一首打油诗。诗没什么文采,内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希望自己以后读好书当个秀才,等到了20岁娶妻生子,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一个很朴实的愿望,没什么不能实现的。毕竟这个15岁的少年,既没有杀过人,也没有犯过罪,有什么理由不放过他?

  江西巡抚沈葆桢也是这么想的。他心肠好,觉得如此对待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未免太过分了些,上书请求朝廷,饶这个孩子一命。

  当时的清政府,朝政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慈禧坚决驳回了沈葆桢的上书。

  赦免?什么赦免?想得倒美。连京城也别回了,以免夜长梦多,就在南昌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图|慈禧太后——画像参考

  沈葆桢再好心,也不能驳斥慈禧太后。

  1864年11月18日,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被押上了刑场,割了一千五百一十六刀,方才咽气身死。

  那么,这个少年究竟做错了什么,清政府为何要如此对待他?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洪天贵福,他的父亲,是洪秀全。

  图|天王洪秀全——石像参考

  1851年1月11日,咸丰刚刚上位还没满一年。远在广西一个叫做洪秀全的农民,就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金田起义。

  图|金田起义——画面参考

  洪秀全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想起义。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只要能吃饱饭、穿暖衣,鬼才去做那掉脑袋的事。可摆在洪秀全面前的问题就是,这日子他真的快要过不下去了。

  洪秀全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小时候也算个天才儿童,熟读四书五经。虽然不能说是出口成章,但起码在周边乡亲皆是目不识丁的情况下,他就是个人才。

  可等洪秀全去参加科举考试,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这点水平,在那些卷王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他一连考了三次秀才,都没考中。最后一次,因为落第打击太大,他甚至大病一场。

  洪秀全病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梦里听见一个老人。老人要他奉上天旨意,斩妖除魔。这要是换作寻常人,估计只会以为自己烧糊涂了,做了个怪梦。

  然而屡次落第的现实太过残酷,洪秀全真把这句话当了真,从此沉默寡言,言行怪异。

  当然,他也没有立即接受这所谓的“天命”,而是不信邪地再考了一次,不出意外,又落第了。

  这下,不信不行了。

  不过后世之人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洪秀全是被这该死的科举考试逼到发疯。

  因为在基督教中找到了精神寄托之后,洪秀全一气之下抛开孔孟之书,怒斥这些都是“臭狗屎”,还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扔了,换成上帝。

  从此逢人就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是他哥哥云云。

  洪秀全科举应试不行,但传销是一把好手。上帝的二儿子,这种鬼话,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信,总而言之就是,在洪秀全的大力鼓舞之下,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帮诚恳的信徒。

  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冯云山等等后来太平天国的一众将领。

  眼看规模越发展越大,洪秀全把手底下的人整合了一下,创建了一个教会——拜上帝会。

  图|拜上帝会——画面参考

  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出现有组织有规模有明确目的性的宗教,那就是要搞事。东汉末年的五斗米教,元朝末年的明教,以及把清政府折腾得元气大伤的拜上帝会。

  但起义这事,也不能全怪宗教。要不地主阶级大量兼并土地,把农民逼得没有活路,洋人的洋枪洋炮惊醒了这个腐朽的帝国,还有无数的底层人民。

  他们第一次认识到,原来所谓的大清朝,竟是如此虚弱,如此不堪一击。

  既然朝廷没法让他们吃饱穿暖,那他们就自己想办法,吃饱穿暖。

  洪秀全,只是刚好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有了大环境加成,加上洪秀全的队伍里,的确能人辈出。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两年后就攻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定都南京,和清政府分庭抗礼。

  太平天国初期,从洪秀全的一系列举措看来,他还是有理想的。

  比如,经济上,他颁布《资政新篇》,允许发展资本主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改变土地制度,改革封建社会。

  图|资政新篇——照片参考

  思想文化上,他大力抨击禁锢人民思想的孔孟之道,三纲五常,反对封建,提倡人人平等;还施行剪辫子政策,摆脱清政府奴役的阴影。

  外交上,他正常开展对外贸易,与外国友善联络,反对闭关自守,禁止鸦片交易,与奴颜膝骨的清政府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问题来了,洪秀全几乎样样都做得比清政府好,为什么太平天国还是会失败?

  因为,自从洪秀全登上天王之位的那一刻起,他就中了一种毒——权力之毒。

  1853年3月19日,太平天国攻陷南京。

  南京是个大城市,曾为六朝古都,作为太平天国的国都,再合适不过。可是,进入南京城后,洪秀全没有想着再接再励,挥师北伐,彻底推翻清政府,而是一头扎进了温柔富贵乡里,开始享福。

  他先是在南京两江总督府衙的旧址上,修建了自己的居所,天王府。洪秀全是个农民,不懂什么美玉翡翠,觉得金子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于是,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门窗上挂上镶金丝的卷帘,用黄金作为宫殿楼阁的主要装饰。至于身边的器物,龙袍、皇冠、筷子、夜壶、浴盆,皆是金子。

  图|洪秀全床榻——照片参考

  生活上奢靡至极,女色上,洪秀全也没有放松。他虽然提倡人人平等,但他作为上帝的二儿子,不是人,是神。所以,他可以娶很多个老婆。

  等到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清军俘虏后,世人才从他的口中,得知洪秀全究竟有多荒唐。

  洪秀全的后宫里,有名分的妃子,一共八十八个。也有野史记载说,洪秀全的后宫真正做到了佳丽三千,而且为了防止有人给自己戴绿帽子,洪秀全的后宫只有女人,连太监都没有一个。

  美人怀,英雄冢。洪秀全进了南京之后,就把朝政全都丢给了属下处理,自己则一头扎进后宫,与妃子们寻欢作乐,好不快哉。

  过度沉迷女色的后果就是,太平天国大权逐渐旁落,落到了东王杨秀清的手上。

  图|东王杨秀清——剧照参考

  杨秀清,这是一个狠人。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洪秀全虽说屡试不第,但好歹还读过几年书,杨秀清却是大字不识一个,眼睛耳朵都有毛病,一路做到太平天国的“九千岁”,地位仅次于洪秀全。

  杨秀清争夺权力的手段,在现代人看来有些玄学。他假托“天父下凡”之名,鼓舞军心,凝聚士兵战斗力,带领军队数次取得胜利。

  太平军离开广西后,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战死,杨秀清趁机夺取政权。

  而且他有一个bug,当初洪秀全自称是上帝二儿子,他杨秀清自称上帝,儿子要听父亲的,所以杨秀清经常假托天父下凡,对洪秀全发号施令,趁机羞辱。

  如果洪秀全胆敢不从,就是不孝;如果洪秀全胆敢揭穿他的把戏,就得承认自己当初也在骗人。

  洪秀全自然不肯承认,他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锦衣玉食,娇妻美妾?这神仙一样的日子,谁不过谁是傻子。

  于是,这拙劣的把戏就一直演了下去,直到演无可演。

  之所以说杨秀清演无可演,是因为太平天国除他以外,还有很多人也在等着吃肉。比如开国元老北王韦昌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翼王石达开。

  图|翼王石达开——石像参考

  韦昌辉不满杨秀清很久了。因为杨秀清几乎已经一手掌控了太平天国的大权,一切号令皆出自于他,所有奏章也必须经杨秀清盖章才能传达给洪秀全。

  即便是韦昌辉自己,也不能直接上奏洪秀全。

  更可气的是,上朝的时候,他们这些大大小小的王,都得在下面跪着,就他杨秀清一人,能在上面站着。

  凭什么?都是开国元老,你吃肉我们喝汤,要是你不高兴,我们连汤都没得喝,这口气谁能忍?

  韦昌辉不能忍,洪秀全也不能忍。之前能忍,是杨秀清还没触碰到他的底线,只要天王还是他洪秀全,一切好说;但现在,杨秀清的野心,就像司马昭,路人皆知。再不出手,死的就是自己。

  1856年9月,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速回天京,铲除杨秀清。

  1856年9月4日,韦昌辉率领大兵抵达天京,与秦王秦日纲回合,高官陈承瑢打开城门,放军入城。一场针对东王杨秀清的屠杀,就在这个夜晚开始了。

  韦昌辉一口气屠光了东王府,府中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屠尽,死者高达数千人。

  杀光了东王府,韦昌辉又调转枪头,把矛头指向杨秀清的那些部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肆屠戮异己,就连平民百姓也不放过,约两万人被屠杀。

  图|天京事变——画面参考

  这一血腥行为,引起了翼王石达开的极度不满。在太平天国的高层将领中,翼王石达开是绝对的异类。

  因为定都之后,其他诸王都广选美女,拆民宅建王府,大肆敛财,石达开却分毫不取,不与这帮人同流合污。

  由于体恤民生,关爱百姓,石达开被誉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就连清军也对石达开赞不绝口,称赞他是难得的猛将,不可多得的人才,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石敢当。

  石达开晚了韦昌辉几步回到天京。当时,他正率领太平军和曾国藩的湘军在南昌作战。

  要不是石达开听说天京城内出了事,紧急撤军回防,曾国藩能不能成为击败太平天国的头号功臣,这里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图|曾国藩,字伯涵——画像参考

  石达开一回到天京,就发现韦昌辉正在滥杀无辜。他看不得这种事情,痛斥韦昌辉排除异己,手段残暴。

  韦昌辉没有石达开这么正直,在他看来,石达开也是要和他争权的,所以一顶“偏袒东王”的帽子就扣到了石达开的头上。

  石达开深知天京不能再待,匆匆逃出城外。韦昌辉杀红了眼,把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人和部署全部杀光。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你韦昌辉杀东王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屠杀平民百姓和他石达开的家人。

  石达开逃到安徽,举兵靖难。

  由于他在太平天国的口碑太好,这个口号一打出来,军民纷纷响应。洪秀全见状,深知石达开不杀韦昌辉绝不罢休,卸磨杀驴,诛杀韦昌辉。

  图|北王韦昌辉——剧照参考

  可怜韦昌辉,忙前忙后,忙里忙外,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1856年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迅速稳定天京局面,提拔太平天国的后起之秀,减少内讧带来的消耗,上下军民皆服,称他为“义王”。

  可没过多久,洪秀全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开始怀疑:石达开,你这么深得人心,是不是要造反?

  石达开不想造反,他是个纯粹的人,参加太平天国,只是为了能让父老乡亲吃饱穿暖,现在君主猜忌,容不下他,他走便是,免得再次发生内讧,消耗国力。

  1857年5月,石达开第二次出走。这次,他没有再回来。对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赶到失望的将领和士兵们,也陆陆续续赶来投奔石达开,太平天国,自此走向衰弱。

  天京事变严重地打击了太平天国,最能打仗最得民心的石达开因猜忌出走;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自相残杀,落得一地狼藉;

  最严重的后果是,这次事变让无数百姓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上帝他老人家,到底存在不存在?

  如果存在,杨秀清为什么会死?如果不存在,那岂不是从一开始,洪秀全他们就在骗人?

  精神层面的崩溃,往往是最致命的。

  太平天国日渐衰落,清朝却因为洋务运动,成功续上了一口气。

  1862年,曾国荃率湘军围困天京。部下忠王李秀成知道,天京是守不住的,他劝洪秀全放弃天京,另寻他路,却被思想保守的洪秀全一口拒绝。

  洪秀全声称,到时会有天兵从天而降,击败清兵,护住天京,诸位将士不要惊慌。

  类似这样的话,公元1127年,宋钦宗赵恒也对臣民说过,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

  历史再一次重演,这次是在南京。

  1864年6月1日,天京危急,洪秀全服毒自杀,其子洪天贵福继位。

  洪天贵福这个名字很是绕口。一开始,洪天贵福被洪秀全的弟弟取名为洪天贵,后来洪秀全改为洪贵福,但弟弟的意见也要考虑,于是中和一下,这个孩子的名字,就成了洪天贵福。

  图|幼天王洪天贵福——剧照参考

  洪天贵福四岁的时候,就被洪秀全接到天京享福。直到1864年天京陷落,他都再未踏出天京一步。

  洪秀全给予洪天贵福的教育,也是一塌糊涂。洪天贵福六岁就开始读书,但他的启蒙老师,是大他十岁的姐姐,洪天娇。

  为什么让姐姐来教?因为洪秀全不能容忍其他男人出现在自己的后宫。为什么他自己不教?忙着和妃子们寻欢作乐,没空。

  至于启蒙的教材,则是太平天国刊印的《十全大吉诗》、《太平救世诏》、《太平救世诰》等书籍,里面的内容就是一些解释拜上帝教的基本理论,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概没有,不学。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洪天贵福,自然除了吃喝玩乐啥也不会。这位锦衣玉食的小天王,也天真地以为,这样的日子,他能过一辈子。

  直到1864年7月,天京失陷。繁华落幕,一朝梦醒。

  城破当晚,洪天贵福被太平天国的几位忠心老臣,忠王李秀成,尊王刘庆汉等人,带出天京。

  洪天贵福与一干残兵败将狼狈逃至广德,与叔父洪仁玕回合。众人商议之后,认定东南已无立足之地,只能进军中原,蛰伏经营,再图大业。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太平军刚一动身,清军就尾随而至,痛打落水狗。太平军士气低迷,惶惶不可终日,甚至不少人临阵倒戈,军心涣散。

  就在太平军行至石城境内,兵力不足三万时,清军又至,混战中,洪天贵福与叔父走散,跌落一个深坑,侥幸躲过一劫。

  大战过后,洪天贵福躲入深山,可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在山中几近饿死。但据他自己回忆说,他在山上饿了四天之后,一个白衣无须老人忽然出现,给了他一块面饼,随后消失。

  他在原地等待许久,始终没有再见到那位老人,弹尽粮绝,不得已下山寻找出路。

  或许洪天贵福真的有神明保佑,这一路上,他实在过于幸运。

  下山后,洪天贵福来到一户好心农家,谎称自己姓张,与家人走失。这户人家收留了他,让他帮忙干一些农活,洪天贵福还趁机把自己的头给剃了。

  但是,他忘不了昔日在天京的富贵生活,也不会干这些又苦又累的农活,只想找到叔叔,再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四天后,洪天贵福拜别这户人家,踏上了寻亲之路。途中他屡次落在清兵手中,但都被放过。

  1864年10月25日,洪天贵福的好运到头,他被押入席宝田兵营,身份暴露,结束逃亡。

  清政府没有因为洪天贵福只是一个孩子就对他手下留情,在清政府的严厉审讯下,洪天贵福留下了多份亲笔自述、诗句、口供,无一不是讨好、献媚、祈求活命。

  图|幼天王洪天贵福自供书——照片参考

  为了活命,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送给负责押解他的官员,唐家桐,称他为“老爷”、“哥哥”,对他百般讨好。

  唐家桐是官场老油条,洪天贵福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怎会是他的对手,在唐家桐的哄骗下,洪天贵福乖乖招供认罪,一步步把自己送到死亡的深渊。

  公元1864年11月18日,洪天贵福被押送至南昌市曹凌迟处死,年仅十五岁。临死之前,他还在不断请求周围的官员,饶他一命,但是,他的结局已经无法更改。

  早在洪天贵福被凌迟处死之前,太平天国也有一位将领,惨遭凌迟。

  这个人,就是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并非败于清军,而是败于天气。他率军打算渡过大渡河时,天降暴雨,拦住去路,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保三军无恙,石达开自请投降,被押送至成都后,遭凌迟处死。

  传言石达开公堂受审之时,慷慨陈词,令主审官理屈词穷,无言以对,随后从容就义。身受凌迟酷刑,致死默然无声。围观军民无不动容,纷纷称赞他是奇男子,就连清朝官员,也对他的气节和骨气赞不绝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石达开与洪天贵福的结局相同,留给后世之人的评判,却截然不同。

  对于石达开,死亡是成全,是升华,是永垂不朽。对于年仅十五岁的洪天贵福,死亡,只是彻彻底底的疼痛和恐惧。

  然而,这个孩子,他又做错了什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