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健康研究院 | 破微观视角局限,展平台服务能力,促研究价值增益——脑健康研究院

  原创 SMHC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收录于合集 #脑健康研究院 1个

  精神疾病与脑健康相关科学问题的回答,需要诸多不同研究范式与科学技术的配合应用,包括譬如动物基础研究、人的健康相关研究、新技术应用转化研究等等。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脑健康研究院提供整合性的科研平台,以基于系统性整体观视角,布局规划各类研究资源,形成对院内科研人员及全国各地数十家精神专科医院网络单位的研究支撑。

  脑健康研究院在对精神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的洞察下,突破微观研究的视角局限,在系统论指导下践行有组织科研理念,以提升研究院平台服务能力和推动脑科学研究的价值增益。

  精神专科与跨学科深度合作

  早在2015年国内精神卫生界开始反思,以还原论思想指导精神障碍机制研究“可能永远是盲人摸象”。面对生命复杂系统以及脑机制研究的现实困难,亟需综合开展包括动物行为学研究、各类组学研究、脑物理调控研究、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等等,联合包括精神病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心理学、数据工程与治理、哲学社会科学等跨学科,开创脑健康研究“百花齐放”与“精准突破”的双重发展局面。

  精神专科的研究发展,相对于大医学领域,具有鲜明的“小专科,大人群”的特点,研究领域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需要聚合大量学术资源。进行有组织的科研,着眼于从小问题入手扶持,鼓励青年才俊在亚专科及细分方向上的自由探索,同时就重大精神疾病问题,组织团队重点攻关,以推动研究突破。在近年来医院鼓励研究人员自由探索的科研氛围下,众多青年人才得到快速成长并脱颖而出;同时有多位专家学者在国家脑计划中承担或参与了科研攻关项目,这其中包括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物理调控等多个跨学科团队合作,为精神卫生研究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学术领域。

  重点平台服务:动物行为学研究平台

  动物行为学实验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脑健康研究院于2022年获批上海市科委颁发的SPF级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建设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实验动物(小鼠、大鼠)研究平台,配置有22个单元间,可容纳近2000笼小鼠、大鼠饲养,配套Noldus行为轨迹分析系统、Clever行为轨迹分析系统;可开展条件性恐惧、穿梭箱、旷场、十字高架迷宫、黑白箱实验、强迫游泳、悬尾实验、八臂迷宫、震惊反射、小鼠位置偏好等行为学实验。

  2022年在脑健康研究院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组织下,申请获得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组织编写《精神疾病啮齿类动物模型及行为学实验》一书,编委会联合了全国十余家科研院所和精神专科机构,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出版。作为国内第一本面向精神疾病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工具类书籍,该书的出版将为推动精神卫生领域基础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实验动物研究平台

  重点平台服务:神经影像平台

  神经影像平台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三大功能,研究院现配置有科研用Prisma 3T磁共振扫描仪,配套BP32通道磁共振兼容脑电放大器、脑功能视听觉刺激系统、Eyelink 1000Plus磁共振兼容眼动仪、OpoActive主动降噪耳机、头动眼动监测系统等设备。目前已积累单中心总扫描量11000多例,包括T1像、T2像、DTI、静息态功能像、任务态功能像、磁波谱,覆盖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等主要精神疾病以及健康对照。

  影像平台设置有“SMHC神经影像云”,提供影像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影像特征数据库、知识图谱、辅助诊断系统等模块,为临床科研人员提供包括疾病预测概率分布及共病趋势分析数据,研制针对诊疗自动化的智能辅助跨疾病诊断模块和个体化精准神经调控计算决策模型,为科研团队提供影像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以及针对特定科学问题的深度数据挖掘服务。

  重点平台仪器、SMHC神经影像云

  重点平台服务:脑磁图平台

  脑健康研究院配置有脑磁图研究平台,型号为Elekta Neuromag TRIUX,是当前全国精神专科医院唯一在运行使用的脑磁图设备。脑磁图具有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在神经科已较多用于癫痫致病灶定位和术前评估;在精神科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团队正利用脑磁图成像对计划实施DBS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定位、评估物理调控治疗对脑功能的影响等。

  脑磁图平台的发展体现了多学科合作理念,精神科通过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理学等领域专家的合作,借鉴脑磁图技术用于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的应用经验,拓展大脑功能性疾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精神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大脑发育性和神经退化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的检测和诊断研究。

  脑磁图研究平台 型号:Elekta Neuromag TRIUX

  价值增益与跨领域合作探索

  精神疾病与脑健康相关研究是国家脑计划“一体两翼”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疾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新技术研发,在传统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无创物理调控基础上,其研究深度与广度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研究深度上,如药物治疗领域,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干细胞及类脑研究等,正开发更为精准的治疗药物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心理治疗领域,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在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心理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物理治疗的发展更是快速,除传统电刺激治疗的持续改良,已发展出磁刺激、光刺激等多种神经调控技术,以及在功能外科方向上探索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和强迫症等。

  在研究广度上,精神疾病的研究正从精神专科领域拓展至更多的跨学科专业,包括神经外科、临床心理等临近学科以及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哲学与人文社科等跨领域专业,为精神疾病与脑健康研究探索,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跨学科领域合作将成为精神专科研究价值的放大器和推动因素,为脑科学研究拓展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

  脑健康研究院徐一峰院长寄语

  随着“国家脑计划”的不断推进,脑健康研究院将秉持“聚合聚众,鼎力创新”的合作精神,不断夯实平台服务能力,以兼容并蓄的合作精神,团结精神健康医学研究领域的各方力量,吸引跨学科团队合作,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学术繁荣。

  团结 奉献 勤奋 创新

  助力我中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原标题:《脑健康研究院 | 破微观视角局限,展平台服务能力,促研究价值增益——脑健康研究院打造脑健康研究高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