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彻底“赌输了”,张忠谋也没料到,“制裁”来得如此之快

  台积电在全球芯片代工领域,市场占有率高达60%。2017年特朗普刚刚上任美国总统,为了促成自己在竞选时期的主张:“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特朗普一直邀请台积电到美国扩产。

  台积电刚开始也不同意到美国扩产。美国的建设成本、人工成本,都太高了,台积电无利可图。但是又经不住特朗普的软磨硬泡,2020年台积电答应到美国扩产。

  2020年,台积电决定在美国建设一条5纳米工艺的芯片代工厂。2022年,台积电又在拜登的引诱下,决定建设在美国的第二条生产线,是更先进的3纳米工艺。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扩产的两条生产线,一共花费大约400亿美元。按照台积电自己的计算方法,他们在美国的这些投资,很快就会得到美国政府的政策性补助。

  然而到2023年,白宫又一次修改了芯片法案,台积电根据新芯片法案,最多只能获得53亿美元的补贴。

  而且美国最新法案规定,只要接受大于1.5亿美元的政策补贴,企业就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自己的财务数据、生产数据、库存数据,甚至还包括企业自己的客户资料。

  更加严苛的条款是:这些企业需要与美国官方,分享自己的利润,最高分享利润的75%。

  美国用口头承诺的高额补贴,吸引着台积电等企业,到美国扩产。厂房建设完成了,企业快要进行生产了,美国又突然改变法案,让这些在美国建厂的企业,很难拿到补贴,只是让出市场。

  从2020年中期,台积电决定到美国建厂,到2023年今天,时间也不过是过去短短2年半。可以说台积电的美国建厂策略,是彻底完全输掉了。

  恐怕连张忠谋,也没有想到,舍弃大陆市场,跑到美国扩建产能,会受到来自市场和来自美国政府的双重“制裁”,而且制裁的速度是如此得快速,制裁的力度是如此得激烈。

  根据台积电公布的最近营收数据,2023年3月份,台积电总营收下降了15.4%,这是台积电最近45个月的最差数值。

  台积电2022年代工的市场份额,仍然高达60%,而排名第二的三星公司,只有13%的市场份额。台积电与后面追赶者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依照台积电的市场地位,本来可以自由选择扩产基地。

  台积电本来可以选择美国以外的、更加合适的场地,来进行产能扩张。但台积电偏偏选择了成本高昂的美国。

  根据媒体采访台积电的美国员工:在美国建设厂房的成本,是在台湾地区的4倍以上。在美国招聘的台积电新员工,薪资综合报酬,是台湾地区的2.5倍以上。

  张忠谋曾经估算:在美国的生产成本,要比台湾地区增加50%。最近张忠谋又修正了数值“美国成本至少要高100%”。而台积电的利润率只有37%,高出一倍生产成本,严重打击台积电的盈利能力。

  如果仅仅从经营角度考虑,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扩充产能,无疑是输得一塌涂地。如果台积电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台湾等亚洲地区,美国的那些大牌公司,统统会乞求台积电的代工合作。

  而台积电如果产能都在美国,台积电也就失去了它物美价廉的代工优势。

  在台积电与华为友好合作的时期,台积电总营收的14%,曾经是华为给提供的。华为是仅次于苹果的台积电第二大合伙伙伴。对于台积电来说,维持住中国这块市场,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当前的台积电公司,市场已经是美国一家独大,2022年台积电大约66%的总营业收入,都来自于美方公司。

  如果台积电还能维持住自己的技术、成本优势,那美国的公司,还会选用台积电的代工产品。一旦台积电变为了“美国积电”,失去了成本优势的台积电,会很快被美国公司所淘汰。

  从创业者发源地上,台积电是一家属于台湾地区的企业。但现在台积电的股本结构,早就已经80%以上是境外资产持股。仅仅美国的花旗银行,就占有台积电20.5%以上的股份。

  所以说,尽管从企业经营上,台积电到美国投资扩产,可能是完全输得精光。但从股本结构上,台积电是一家美国公司,只不过生产基地,主要在台湾地区。

  在美国吃了2年大亏的台积电,最近又重新启动了它的南京工厂,这会不会是台积电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