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和水里”并重 江苏省政协委员为“长江大保护”支招

  中新网南京1月25日电 (记者 朱晓颖)保护长江岸线和水生物、建立长江流域全要素智慧化信息共享平台……25日,多位江苏省政协委员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就“长江大保护”建言献策。

  当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南京召开。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邹建文表示,在长江下游岸线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长江岸线受人工渠化、工程干扰较大,干流岸线利用结构不够合理,长江水沙情势改变带来生态风险等问题。邹建文建议,完善流域管理体制,改变“重岸轻滩”的思维定势,科学规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岸线生态修复,不能简单理解为上项目、搞工程,不能过度强调景观效果。”在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看来,要统筹长江沿线、长江两岸修复方案的有机衔接,形成人水和谐、城江和谐的生态格局。

  江苏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徐春祥认为,长江下游还存在水生生物本底不清、差异化渔业发展不显著、产业融合度不够等问题。徐春祥建议,在长江下游开展湖泊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调查,在适宜的湖区、库区(太湖、滆湖等)开展以渔控藻生态修复项目等。

  “目前,长江全流域智慧化信息共享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数据基础设施欠完善。数据标准不统一,交叉互补不够,共享不足。这些都给综合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江苏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洋建议,建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地理、岸线、工程等长江流域全要素数据库共享信息平台,对长江保护带内各种经济活动、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