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体育打造品牌之路

  一根长扁担、两个定制的大竹筐内装着出土不久的竹笋,“乡土味”十足的举重比赛吸引了12名宁波慈溪“大力士”参与;协力竞走、农田障碍跑、插秧割稻、粮食大丰收等诸多充满农耕文化元素的比赛体验,充分展示了杭州建德钦堂乡村特有的风情;来自衢州市6个县的1000余名选手在拔河、跳绳、两人三足、乒乓球、围棋、象棋等比赛项目中展开激烈争夺,用运动赋能乡村建设……这些颇具特色的农民赛事都来自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在各地的火热开展。

  伴随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深化,结合广大农民精神生活需要,浙江省2013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据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在浙江,文化礼堂成为发展农村体育,推动群众健身,丰富农民业余文体生活的重要场所。

  文化礼堂建好了,如何用起来?2020年5月,浙江印发《浙江省体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动体育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让农村文化礼堂“动起来”“热起来”。作为品牌活动之一,从2020年起每年举办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形成了多级赛事体系,覆盖了浙江多地乡村,各市县也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阵地作用,根据当地特色和体育项目发展水平设置适合村民的比赛项目,动员各镇、街道分别开辟赛场,把赛事影响力扩展至每一个农村文化礼堂,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参与到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中。

  此外,运动会的持续举办也拓展了当地文化礼堂的服务功能,让文体活动走进千家万户。在慈溪附海镇东海村,该村文体志愿者不仅在文化礼堂内开设“村运”报名点,还在礼堂外辟出场地,组织报名的村民进行赛前训练。大家在这里唱歌跳舞、锻炼身体,还能看电影、听讲座。在庆元县,“礼堂+健身”赋予文化礼堂更多功能,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农村文化礼堂成为老百姓的“会客厅”“健身房”,农村文化礼堂精神高地成色更足。(转自4月19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