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和音化的矛盾

  汉字简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笔画,一式减少字数。

  现在政策的简化和汉字的简化同样的道理01减少笔画

  常用的方法是省改繁体字,这好比给病人作切除手术,而且多是大手术。

  有的是挖肝掏心。

  如:“厰”改“厂”,“奪”改“夺”;

  有的好像是砍头斩尾。

  如:“兒”改“儿”,“麗”改“丽”;

  有的好像是脱胎换骨。

  如:“頭”改“头”,“書”改“书”;等。

  但是,像以上这种情况,绝对不是闭着眼请乱砍,二十有原则的简化。一条原则是约定俗成,另一条原则是合理简化。

  健康饮食,简化食材,优良选用汉字的简化就和健康饮食一样,简化食材,优良选用。一九五六年公布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基本上符合上述原则,所以实行起来也比较顺利。一九七七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其中不少简化字违背了上述原则,群众意见较大,汉字也是随着群众使用性也是逐步修订的过程。

  02

  减少字数的一个办法是整理异体字,在《弄假成真的异体字》已经讲过。另一种办法就是同音代替。

  如:“斗争”的“斗”字,繁体字是“闘、閗、鬥”。

  《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用“斗”字来代替。同音代替的恰当,即可减少字数,又可减少笔画,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但是,同音代替也有个原则,就是从上下文中能看明白,不会引起误解。

  有个外国学生在作文中把“我家有五口人”写成“我家友午口人”就使人看不明白了,这是写错别字,不是同音代替。

  音化不能讲错别字进行音化汉字音化没有走从象形字直接过渡到拼音文字的道理,而靠的是形声字不断增多。有人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0%,东汉许慎写的《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就上升到80%左右,现在形声字已经达到90%左右了。

  03两者的矛盾

  形声字虽然对识字读音有帮助,但同时也带来了使汉字繁化的矛盾,也可以说是音化和简化的矛盾。

  如:“采”开始写作

  采的小篆写法是不是像一只手在树上摘桑叶或果子的样子。后来“采”成立“音标”,派生出“踩”“彩”“菜”等形声字,原来表示“采摘”的“采”也在左边加了个提手变成了形声字“採”。好像是音化了,但也繁化了。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採”字又还原成“采”,简化了,但也非音化了。这说明在保留使用汉字的情况下,简化和音化有时是有矛盾的。

  要想两者基本统一,看来还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弄假成真”的异体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