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后到死都不知,胧月周岁,甄嬛为何想方设法送项圈?

  皇后用一件纯元故衣,成功把风头正盛、准备封妃的甄嬛拉下马。甄嬛在得知自己是纯元皇后的替身后,心灰意冷,生下胧月公主后便自请出宫,带发修行。

  看到曾经风光一时的菀嫔甄嬛,成为落魄潦倒的尼姑莫愁,皇后心里是非常得意的,一时得宠又如何,如今甄嬛既失君心,甄府一族亦全部获罪,充军宁古塔,只怕是再无翻身之日了。

  可皇后万万没想到,这个已经被她踩到脚底下的甄嬛,居然有朝一日会卷土重来,还带着莫大的荣耀回宫。

  其实,早在胧月公主周岁时,甄嬛回宫就已经有所眉目,只是皇后当时在宫里一人独大,对在甘露寺干粗活的甄嬛不屑一顾,没有及时发现端倪罢了。

  

  纯元故衣,菀菀类卿

  皇帝与甄嬛的缘分,确实始于纯元皇后。入宫选秀时,皇帝惊讶于甄嬛容貌与纯元皇后的相似度之高,进而把她选入宫。

  这两人的开始,就像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替身文学”一样,如果甄嬛空有一副酷似纯元皇后的皮囊,没有其他任何优点的话,她就会成为真正的替身,作为皇帝对纯元皇后的念想,以宠妃的身份一直在宫里生存,并且随时会被新的替身所取代。

  

  但是甄嬛并不是一个花瓶,她是一个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女子。皇帝在与她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她的性格与纯元皇后大相径庭,并不是温婉贤淑类型,反而很有个性,对很多事物有自己的想法。

  这种性格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皇帝,毕竟在宫中,大多数嫔妃对皇帝都是顺从服帖,唯唯诺诺。只有甄嬛,敢在皇帝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他争论一二,是一个鲜活的“人”。

  皇帝在与甄嬛的相处过程中,逐渐摈弃了她是纯元替身的想法,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甄嬛本尊。只是纯元在皇帝心目中一直是完美女神的形象,所以他才一直自欺欺人,不想承认自己爱上了另一个与“女神”不同的人而已。

  

  如今在皇后的诡计下,替身穿上本尊的衣服,走到了皇帝的面前,好像要逼皇帝作出抉择,究竟你爱的是纯元,还是甄嬛?皇帝苦苦维持的虚假表象被无情地戳破,因此才勃然大怒,仅仅因为一件衣服就褫夺甄嬛的妃位,并把她软禁在碎玉轩。

  不得不说,这件事皇后做得实在是高明之极,简直是一箭双雕。一方面让皇帝对甄嬛不满,使甄嬛失了君心。皇帝以为她恃宠生娇,妄图逼宫,取代纯元皇后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也重创了心高气傲的甄嬛,要知道,甄嬛对自己自视甚高,一直认为自己在皇帝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再加上之前皇帝对她的言行举止,都让她有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错觉。

  

  但现在发生的一切,无一不在提醒着甄嬛,她,不过是一个替身而已。皇帝对她的所有爱护和容忍,都不过是因为她酷似已故的纯元皇后。

  这对甄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难怪她在看到皇帝写给纯元皇后的悼念书“菀菀类卿”这四个字,会彻底崩溃。原来自己得到的所有荣宠,都是因为是别人的替代品,而且,皇帝还对她说,能有几分像纯元,是她的福分。

  皇帝无情的话语,亲口承认了甄嬛是替身。她最后一丝念想也被掐碎,即使此时自己怀着皇帝的孩子,甄嬛也心灰意冷,没有了继续呆在宫里的念头。

  偏偏在这个时候,甄嬛又迎来了另一重打击,父亲被诬陷与罪臣勾结入狱,还染上了鼠疫,生命危在旦夕!被内外夹击的甄嬛终于顶不住了,大受刺激,早产诞下女儿。

  

  忍痛舍女,出宫修行

  早已萌生去意的甄嬛,在成功诞下女儿后,人变得更加清醒。冷静下来思考,甄嬛更是觉得此刻自己不得不走。

  并非意气用事,并非耍小性子,而是此刻她的处境非常危险。甄嬛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不走,恐怕不单是自己,连一切亲近自己的人,包括女儿、甄家、闺蜜沈眉庄、太医温实初等,都可能受到皇后一党的疯狂打击和伤害。

  

  此刻华妃已被皇后借甄嬛之手除去,甄嬛本身又被多重打击遭受重创,在宫中皇后一党独大,既有无脑打手祺贵人瓜尔佳氏,又有心机深沉的下毒高手安陵容。

  如果甄嬛在宫中苟延残喘,始终是皇后的眼中钉,皇后肯定会继续把矛头对准她,与其如此,不如放手,避出宫去,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看到皇帝匆匆赶来,对自己的女儿爱不释手,疼爱非常,还马上给了封号胧月公主,甄嬛知道皇帝对自己并非全无感情,甚至两人的感情比一般妃嫔和皇帝之间还要深厚。于是她决定在自己走之前为女儿铺好道路。

  

  皇帝还是放下了自己的面子,主动向甄嬛示好,并表示封她为妃,日后一切照旧。可甄嬛去意坚决,她可不想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成为皇后狙击的目标。

  更何况,她也不想继续纠结于皇帝爱的究竟是自己本身,还是把自己当成替身这种问题上了。此时此刻,还是保住自己和女儿的小命要紧。

  甄嬛给自己的女儿取了“绾绾”的名字,与纯元皇后的闺名同音。长发绾君心,她还是有私心的,想让皇帝时时刻刻通过女儿记住自己,同时也希望皇帝的“女神”纯元能庇护自己的女儿。

  

  有了纯元光环加持的小公主,更得皇上疼爱和怜惜,这样皇后一党即使想对公主下手,也无缝可钻。

  可这样还不够,甄嬛自己离宫,胧月公主若无母亲庇护,必会孤苦无依。皇帝纵使再疼爱,但政务繁忙,也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公主身边,她必须要为女儿找一个靠谱的养母才行。

  既要地位够高,确保能给公主最好的照顾,又要人品高尚,给予公主真心实意的爱护,还要不是皇后一党,思来想去,最佳人选便是端妃和敬妃。而端妃已有养女在身,分身乏术,那胧月公主就只能托付给敬妃,才能让甄嬛安心。

  

  万事俱备,甄嬛总算可以走得安心了,纵然有万般不舍,也只能割舍。皇帝还在试图挽留她,说若真想修行,在宫里的宝华殿也可以,不必出宫。

  可甄嬛清楚明白,与其纠缠在宫中,不如彻彻底底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给双方一些静心思索的时间。也许别离,更能让皇帝知道,甄嬛在自己心中究竟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带着对女儿的不舍,带着深不见底的情伤,甄嬛毅然离开了紫禁城这个伤心地,在后宫众人眼里,她是宫斗的失败者,连女儿都不顾,灰溜溜地离开。殊不知甄嬛的出宫,是韬光养晦,让敌人认为她不堪一击,转移视线,不再针对她和她所亲近的人。

  

  宫外修行的日子很苦,从未干过粗活的甄嬛,被一群恶毒的尼姑欺侮,分派给她做的都是脏活累活。可相比起在宫中勾心斗角的日子,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寺庙里这些尼姑的欺压,不过是小儿科。

  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不过是身体所遭受的磨练,咬咬牙就过去了,内心受到的折磨,才更加让人无法忍受。

  

  胧月周岁,巧送项圈

  甄嬛在宫外受苦,皇帝心里也不好过。虽然后宫佳丽众多,却没有一个知心人。甄嬛的离开,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喜欢上甄嬛这个人,而并非把她当成替身。

  而这个意识的觉醒,显然让皇帝很不自在。毕竟他树立了多年的深情爱妻人设,开始出现裂痕,纯元不再是他此生不变的唯一挚爱,一个性格与她截然不同的甄嬛蹦了出来,占据了皇帝的心。

  皇帝不得不承认,他心里是十分在意甄嬛的,不然不会在甄嬛离宫后,将曾经做过甄嬛教养嬷嬷的芳若姑姑,从御前赶到了太后跟前,也不会将碎玉轩原封不动地保存好,不让他人进入,更不会在敬妃等人一提到胧月的生母就发脾气。

  

  如果只是一个替身,走了就走了,再找一个替代便是。但皇帝一面对与甄嬛有关的人和事,情绪就特别激动,足可见他一直没有放下甄嬛,还对她当初的决绝离宫耿耿于怀。

  这也为之后甄嬛能再次回宫埋下了伏笔,因为皇帝心中对她还有情意,还对她念念不忘,所以她才会有重返后宫的可能,否则,任甄嬛心眼再多,用尽计谋,也是徒劳。

  时隔一年,转眼就快到胧月公主周岁了。当初为痴心错付而心灰意冷的甄嬛,在经过一年的沉淀,不是当初那个恋爱脑的小女生了,变得越发理智和成熟。

  

  一年前的离开,是想让两人分开冷静一下,现在,是时候验收成果了。

  甄嬛自然还是爱着皇帝的,毕竟入宫后几年的感情,两人相处甚欢,虽然因为“菀菀类卿”,甄嬛伤透了心,但冷静下来,皇帝对自己的感情还是真挚的,断不可能只是把自己当成替身。

  现在借着胧月公主周岁生辰,甄嬛当然要试探一下,此时的皇帝究竟想明白了没有。刚好芳若姑姑来替眉庄送药给甄嬛,她便借机问起了女儿在宫中的情况。

  

  当听到芳若姑姑说皇上对胧月公主非常宠爱,甚至超过了对温宜公主时,甄嬛嘴角勾起了一丝微笑。

  都是公主,皇帝会区别对待,自然是因为爱屋及乌了。虽然皇帝对涉及甄嬛的一切人和物都尽量逃避,但对待他们的女儿,则是尽显慈父本色,隔三差五地就去看望。这足以证明皇帝还是非常在意公主的生母的。

  第一步试探成功,接下来甄嬛又伸出了第二步。她让芳若姑姑帮她打造一个玉项圈,给胧月公主做生日贺礼,项圈的样式要和纯元皇后的旧物相似。

  一年前的纯元故衣,让甄嬛陷入低谷,一年后,甄嬛决定利用纯元故物,故技重施,让皇帝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作出回应。

  

  在胧月公主生辰这天,皇帝果然兴致勃勃地赶来为公主庆祝生日,也如甄嬛所料,注意到挂在胧月脖子上的这个玉项圈。

  看到这个眼熟的项圈,皇帝沉默了半晌,最后还是端妃打破了僵局,说纯元皇后曾经也有一个类似的项圈。

  纯元的玉项圈,和仿制的玉项圈,多么像皇帝心中的纯元和甄嬛,但她们明明就是截然不同的。到了此时此刻,皇帝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爱的是甄嬛本尊,而非把她完全当替身看待。

  皇帝叫人把纯元的玉项圈拿过来,赐给了胧月公主。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皇帝变相承认了自己对甄嬛的感情。

  

  纯元之物,多么珍贵,皇帝对纯元的故物向来是珍而重之,不肯轻易示人,可如今他竟然把玉项圈给了甄嬛之女,足以证明甄嬛在他心中的地位。

  若是替身之女,用仿制品就好了,哪里配得上用正品?这个正品玉项圈戴在胧月公主脖子上,恰恰向后宫众人昭示,甄嬛,不是纯元皇后的替身。

  聪慧的甄嬛,用一个仿制的玉项圈,抛砖引玉,既保护了自己的女儿,又试探出皇帝的真实心思。

  

  纯元皇后的玉项圈,无疑给胧月公主上了又一道安全屏障,让那些心思不纯的人,不敢对她下手。毕竟是皇帝的“女神”罩着的孩子,皇帝对她亦是十分珍视,谁敢对她动手,就是跟皇帝过不去。

  另一方面,皇帝终于愿意正视自己对甄嬛的感情,不再嘴硬,他迫切想找个台阶下,想向旁人宣泄他对甄嬛的思念,所以才会有后来的赴清凉台,探望果郡王一事。

  

  皇帝向果郡王诉说了一番对甄嬛的想念,告诉他甄嬛走后自己是多么的苦闷,以至于躲在后面的甄嬛都听得热泪盈眶,感动不已。原本已经对果郡王稍微开放的心门,又因为皇帝这次的到来重新关上。

  也是,刻骨铭心的爱恋,总是让人惦记不已,念念不忘。如果不是果郡王之后对甄嬛穷追不舍,死不放弃,可能甄嬛回宫后依然会原谅皇帝,对他死心塌地。

  冰释前嫌的两人,必定会比之前过得更加甜蜜和谐,回宫后的钮祜禄甄嬛,没有带着仇恨和复杂的情绪,必然会过得更加幸福!

  

  参考资料:

  电视剧《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