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瑠璃瓶,开花弹
瑠璃瓶
宋徽宗曾经让小太监拿十个琉璃瓶,命金匠给里面贴上金箔。小太监找来大内的工匠,金匠们都束手无策,因为瓶口太小,而琉璃瓶又易碎,都怕打碎了瓶子获罪而不敢为。太监也不敢强求,就放在箱子里带着,出去搜寻民间高手。
有一天,看到一个锡匠把陶器的外部装饰的很精美,就拿出一个瓶子让他试一试。这个锡匠没有一点难色,只是告诉他明天来取。第二天,他来的时候,看到琉璃瓶里面平整的贴上了金箔。太监非常高兴,说:“我看你的技能,绝对比宫廷匠人要高,怎么屈居于此呢?”就把那个锡工带到了宫里,然后上奏了皇帝。徽宗也想亲自看看这个锡工是怎么做到的,就到了后苑,把众金匠都召集出来。众人都和以前一样的说法。
唯独新来的锡工上前,先把金子锻打的像纸一样薄,然后裹在瓶子的外边。众人撇嘴说:“这样做,谁不会?就知道乡下人做不好,连要求都没听明白。”那人笑着回答,只是把金箔剥下来,用银筷子夹到瓶里面去,轻轻的拨弄,尽量靠近瓶壁。然后,在瓶里装上半瓶水银,堵住瓶口,左右摇晃,好久,金箔都压实到了瓶壁上。倒出水银,在把不平整的地方稍稍调整。众工匠都目瞪口呆。
那人上奏皇帝,说:“琉璃易碎,不能用硬物使金箔贴紧,唯独水银重还不伤害到瓶子。虽然水银对金属能稍稍的腐蚀,但是在里面,一般也看不出来。”皇上很高兴,重赏了他。
【原文】徽宗尝以紫流离胆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珰持示苑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当用铁篦熨烙之乃妥贴,而是器颈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珰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珰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之。答曰:“易事耳。”珰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治,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办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揜瓶口,左右澒挏之。良久,金附著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相视。其人奏言:“瑠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赍赐遣之。予又记元祐间,中官宋用臣谪舒州,郡作大乐鼓甚华,饰以金采。既登架旁,镮忽断,欲剖之,重惜工费。宋命别为大环,歧其股为锁须状,以铁固鼓腹之竁,使极窄,即敲环入竁中,才入而须张,遂不复脱。是皆巧思得之于心,出人意表者。(前事刘子思说。)
开花炮
落地开花炮,炮弹虽然年久也能爆炸。捡到哑弹的村民,因为封口处有金皮,贪图金子,经常被炸死炸伤。
甲戌年正月,上海浏河镇,东洋子泾桥的理发匠陈小弟,因为欠人钱,无法偿还,就想起以前捡过的一颗哑弹。当年捡到的时候,没敢弄,埋在地里想让火药受潮失效。现在十三年了,想来应该受潮腐蚀,不能爆炸了。就挖出来,用斧子往下凿金皮。
炮弹忽然爆炸,陈小弟的头被烧毁,左手崩到门外的杨树上,当时在屋里的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孩子也都没幸免。官兵用落地开花炮以来,偶尔遗落炮弹,捡到的人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贪图小利而丢失了性命。
纪晓岚是乾隆年间的人,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一则乌鲁木齐平叛的事件。那个小指挥官命令士兵不要开火,直到有一两个士兵被敌军的火枪击中倒地,说明叛军到了射程以内,才下命令一起开火,获胜。这说明乾隆年间火枪已经广泛应用,而且发展出了适宜火枪的队形。我小时候看电影《火烧圆明园》,那里面的清军,可是用大刀面对洋人的火枪,以致全军覆没的啊!
【原文】落地开花炮,其炮子虽年久尚能炸裂。乡民拾得者,因其封口处有金皮,贪取其金,每致伤命。甲戌正月,上海浏河镇东洋子泾桥镊工陈小弟,因新岁负人博,进无以偿。思同治元年七月中官军开放落地开花炮,有炮子落其地,陈小弟埋之土中,久思凿取其金,未敢措手。至是已历十三年,久在土中,必受潮湿,计必无碍矣。乃掘出,用斧凿取金皮,忽然炸裂,陈头面俱焚,左手打在数里外杨树上。室中一老妇、一童子,均轰死。军兴以来,官军用落地开花炮,无往不利。其炮子之遗落者,所在有之,愿得者以此为鉴,勿贪小利而致大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