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谈原生家庭:成为一个对的人,你才能回到对的生活

  你好,我是陌十八

  分享读书,成长,思维,创业干货

  这是我读完的38本书

  原生家庭

  这4个字

  背了很多锅

  可是

  谁也不想负重前行

  看看伊能静是怎么做的

  

  《原生家庭》里面有句话: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因为伊能静不是儿子,在生下她之后,父亲就离开了。

  这种魔咒禁锢了她四十年,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产生了深深的罪恶感,直到去了印度,找到了答案。

  她说,你一定要找到你是谁,因为只有一个对的人,才能回到对的生活。

  

  1

  伊能静出生后,她是家里的第七个女儿,父亲是一位军人,不能忍受有一天荣归故里,连个儿子都带不回去,所以看到最后一个还是女儿时,毫不留情地离开了。

  母亲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人,她觉得生不出儿子是女人的错,更是伊能静的错。

  她曾经带着30万台币去找那个给老公生出儿子的女人,却被对方奚落一番。

  母亲把这种恨和绝望,转移到了伊能静身上。

  她经常对伊能静说,如果没有你,妈妈就会过的好一点。

  伊能静一直认为自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上,自己的到来就是让妈妈受苦,可这一切是她的选择吗?她有选择吗?

  母亲把自己婚姻家庭中这种毒渐渐传递给伊能静,并让她认为嫁个好男人就幸福了。

  所以伊能静18岁开始谈恋爱,后来跟初恋结婚,这段婚姻持续了22年。

  伊能静坦言,前40年,几乎都是在紧绷和伤痛中度过,所有个人问题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离婚后的伊能静极度不自信,她延续着小时候妈妈传递给她的价值——因为她不是儿子,所有一切都是她的错,是她把所有人的幸福给毁了。

  

  《原生家庭》中说,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方式出现。

  伊能静前40年,可以说人生被搞砸,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毒害,父亲重男轻女的观念,母亲的恨意和抱怨,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从那个时候起,她就把自己当成家庭的长子,用一己之力撑起所有人的幸福,她觉得这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原生家庭》中是这样解释这种毒害造成的毁灭性行为:

  中毒的成年子女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继续背负着身为不称职子女的罪恶感,很难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由此引发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反过来也将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伊能静为此用半生付出了代价。

  

  2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低谷是上帝给你的悠长假期。

  结束了婚姻的伊能静常常泪流满面,但是内心却有一个坚定的声音:

  去,去寻找答案,去找到你是谁。

  她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更高的智慧,在她遇到磨难的时候会指引她,给她智慧,慈爱,让她对自己包容。

  于是她去了印度。

  从零下30多度的哈尔滨到温度高达30度以上的印度,她一件件脱下身上的名贵衣服,直到剩下一件背心。

  那一刻,好像她明白了什么,生命不需要背负太多,人生需要做减法。

  于是她把脱下的衣服全部放在垃圾桶里,开启了她全新的内求路程。

  她上的第一课是重生课,老师让她想想回到母亲的产道,然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她发现自己很愤怒,想伤害自己,打自己。

  于是老师告诉她,你妈妈不想生你,你要打电话问她为什么?

  而且老师告诉她,如果伊能静不打这个电话,她就必须退学,也不会退学费。

  伊能静说,妈妈生不出儿子的罪恶感传给了她,她又带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如果说来自父权社会的这种信仰是可怕的,那还有更可怕的,就是女人对女人的挞伐。

  

  当她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男友时,铺天盖地的愤怒和责问也随之而来,说她带坏了所有的女人。

  伊能静打了一个比方,就是一个人在被打了100次,200次,一直都不承认自己是那样的,但是当被打了300次之后,她会心甘情愿屈服:我承认,我就是那样的。

  所以那么多年来,她都在这种原生家庭的毒害里走不出来,她背负着这种罪恶,也承担着所有人的幸福。

  《原生家庭》中说,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在印度,伊能静找到了自己是谁这个答案,她不是妈妈负罪的延续,更不是家里的长子,她是她,一个智慧,善良,勇气的本身。

  当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她说,成为一个对的人,才能回到一个对的生活。

  对于儿子,她表现的很强壮,强壮到可以阻挡世界所有的恶意。

  在这样一个母亲的世界里,她的儿子可以成为他自己。

  

  3

  在《原生家庭》这本书里面,列举了种种在家庭中受到的伤害,比如

  父亲熏酒之后,对妻子和孩子的打骂。

  其中一方亲人离开,孩子爱的缺失。

  母亲保护不到位,儿女被欺负。

  甚至长期的语言暴力,让孩子一直怀疑自己,不自信,等等。

  可以说,只要你留意自己或者身边人,多多少少都会找到在原生家庭中携带的影子。

  而这个影子看不见,摸不着,又会影响你现在的家庭生活。

  《原生家庭》这本书能够唤醒你曾经在父母身上中的毒,并告诉你解毒的方法。

  

  就像上面伊能静在印度的第一课,首先你的委屈,愤怒,压抑,或者从来不敢说,难以面对的,你要通通拿出来,正视它。

  好多人把压抑,隐忍,包容当做一个人的优点,但是每个人都有情绪,而且必须给情绪找一个出口。

  这也是善待自己的一个方式,把身体里的毒素释放出来,你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第二步,如果这些是你父母造成的,你要敢于跟他们沟通,当面或者打电话或者写信的方式。

  不要觉得他们是你的父母,向他们问罪,好像不孝,或者怕带来更大的伤害。

  如果继续保持这种状况,那么这种毒就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除非遇到那个自我觉醒的人。

  可能父母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权威,或者一旦接受你的质问,这种家庭关系会瞬间崩塌。

  但是如果他们真的爱你,他们会学着正视,他们会心疼长久以来家庭带给你的伤害。

  第三步,要变得勇敢。

  现在很多人把自己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找原生家庭这四个字背锅。

  当然锅要背,可是把责任怪罪到他人身上,如果自己不做出改变有意义吗?

  伊能静在印度的时候,老师告诉她,不是让你去变成一个有勇气的人,而是要成为勇气本身。

  你有权利对原生家庭说不,你更有权利创造自己的人生。

  你耗费在有毒父母身上的精力已经够多了,如果你想成为自己,必须做出改变: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

  

  你的幸福没必要仰仗父母。即使他们一成不变,你一样可以战胜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并摆脱他们对你成年后生活的控制,你只要坚持努力就好。

  你生活中感受到的所有痛苦困惑,都是因为你没有成为一个对的人,当你静下来,寻找你是谁,怎样才会成为一个对的人,你才有可能迎接对的生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