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部曾建立南凉、北魏和土默特等政权,为何存在时长相差巨大
在中国历史上,拓跋部曾三度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建立了南凉、北魏和鞑靼土默特等政权,为中国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三者又存在显著不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浅有别。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发现其背后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以供参考。
一、南凉、北魏、土默特三者历史
1、南凉
早在秦汉之际,当匈奴单于冒顿向东攻灭东胡,逼得鲜卑东迁、乌桓南下时,拓跋部的祖先早已在之前北上到了西伯利亚。公元220年,拓拔鲜卑部首领拓拔诘汾逝世,因次子拓拔力微被推选为首领,长子拓拔匹孤率手下部众从塞北迁至河西凉州,“拓跋”姓也被同音异译为“秃发”(另一说法来自《晋书》载记第二十六,“寿阗之在孕,母胡掖氏因寝而产于被中,鲜卑谓被为‘秃发’,因而氏焉。”)。
图1南凉(397年—414年),位五胡十六国时期16国之列,为鲜卑政权
公元397年,秃发鲜卑部在秃发匹孤八世孙秃发乌孤的率领下摆脱后凉,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年号太初,建立政权,史称南凉。南凉建立后,先是与北凉结盟对付后凉。公元404年,曾因后秦强势,一度去年号称臣于后秦,后因与北凉在人质问题上争执而反目,公元410~413年两度进攻北凉失败,反被北凉夺去了都城姑臧,被迫迁都乐都。公元414年,南凉因大旱西击乙弗鲜卑以掠夺人口增强国力,被西秦偷袭攻下乐都,南凉亡,享国17年。
2、北魏
公元220年,拓跋鲜卑部首领拓跋诘汾逝世,次子拓跋力微因母亲为“天女”(史书记载拓跋诘汾在山中打猎时偶遇“天女”生下拓跋力微)被推举为首领,带领部众南下,先游牧于云中,后又迁居至盛乐。公元338年,拓跋鲜卑首领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公元376年被前秦攻破。公元386年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重建代国,公元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439年,北魏消灭北凉,一统北方。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公元534年,北魏因六镇起义和“河阴之变”等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享国148年。
图2北魏(386年—534年)
3、土默特
公元220年,随着拓跋力微成为拓跋鲜卑部首领,带领部众南下之际,有一部分未能走出贝加尔湖的森林而滞留其中,在唐朝被称为“都波”,在《辽史》中被称为“阻卜”(“阻卜”是“拓跋”的异书),在元代被称为秃马敦,明代演化为土默特部,与鄂尔多斯、永谢布部构成蒙古右翼。
公元1519年,阿勒坦汗成为土默特部的首领。公元1559年,阿勒坦汗率部攻占西海地区,土默特部称霸西海。公元1595年,阿勒坦汗之孙真相台吉在“湟中三捷”中被明军重创,青海土默特部逐渐式微。公元1636年,和硕特部战胜却图汗后将土默特部收编,青海土默特部自此谢幕,共称霸青海77年。
图3土默特部与明朝
二、为何拓跋部三登历史舞台的时长差距如此之大?
1、政治原因
拓跋部之所以三登历史舞台的时间差距如此之大,与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政治上,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又通过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再加上三省体制在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前身),因此北魏相对于“五胡十六国”中的南凉更为长久。北宋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上风,到元朝时行省制度的确立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也使青海土默特部相对于夺得中国北方的北魏而言在历史舞台上所存在的时间并不占优势。
2、经济原因
明朝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巨大的发展。因此相比于同属地方一隅的南凉,青海土默特部的存在时间也更为长久。
图4太和五铢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铸造
3、文化原因
南凉、北魏、土默特三者中,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后因孝文帝改革而推动了民族融合,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以促进文化繁荣,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因此国祚相对于南凉、土默特来说最为长久。同为地方一隅,土默特所处的明代出现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批总结性著作,因此文化相对于南凉所处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因社会动荡儒学发展遭受严峻挑战、人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从而求佛问道而言已有了长足进步,因而称霸时间也比南凉要长久。
图5九色鹿本生北魏壁画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三登历史舞台的部族,拓跋建立的南凉、北魏、土默特三者因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从而使自身三登历史舞台的时长差距如此之大。
同时,正是由于拓跋部三登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了拓跋焘、拓跋宏、阿勒坦汗等一批优秀的政治家,推行了孝文帝改革这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举措的同时,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历史迈上新台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MengqiRen
参考文献:《史记》《后汉书》《晋书》《魏书》《明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