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有一种幸福,叫做“在淄博”
这个春天,很多外地人要么在淄博吃烧烤,要么在赶往淄博的路上。外地车打着横幅在高速路上飞奔着来淄博,本地车打着横幅去车站迎接下车的外地赶“烤”人。在花开的时节,淄博和外面的世界,因为一缕烧烤的烟火,进行了一场双向奔赴。
淄博现在真的是一个火热的城市了。抖音上关注了一个北京房山的八零后小伙子,全程从北京坐公交车来淄博,坐了三百多站。中途住了两晚,终于在第三天坐到了淄博烧烤店里;还有一个因为状态不好,要自驾去西藏的石家庄小伙子(抖单号叫马内),要找一个陌生的地方调整自己,那天开车来到的淄博,因为订不到宾馆,睡在车里,凌晨三点多被一个淄博本地人看到接到家里去住。他离开淄博走出一百多公里后,想了想又回来了。
在淄博,四天的时间里,这个小伙子一直住在淄博大哥的家里,不仅认识了很多淄博的朋友,收到了很多淄博人送的周村烧饼等特产,也结识了很多同样来淄博的外地朋友。他现在自称是淄博石家庄人。他说,是这个温暖的城市让他得到了治愈,五一前他肯定还会再回来一趟,像回家一样。

在这个春天里,有一种时尚,叫“去淄博”,有一种幸福,叫“在淄博”。
在淄博,人们其实并非为了吃烧烤,你看各路神仙每天在直播吃烧烤的现场唱歌跳舞,看着他们疯狂开心和周围来自山南海北的人打成一片的样子,感觉现在的淄博,已经成了全国人民来交朋友的一个大会客厅。大家从四面八方来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感受人与人之间久违的那种温情,享受当地人对外地人的“宠溺”。
在淄博,仿佛有一种奇怪的磁场,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让大家放松了对陌生人的戒备,变得相互信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淄博人对外地人的掏心掏肺,换来的也是真情。有些人讲述在淄博的遭遇都感动到眼含热泪。他们说,烟火淄博,是一个有求必应的城市,是一个宾至如归的城市,是一个让人来就不想走的城市。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为了某种心理,在网上酸淄博、黑淄博。内容无非就是说烧烤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好吃,还要排队,或者是订不到宾馆、住宿吃饭价格高等等。在这样不知真假的内容下,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淄博人在表示抱歉,而众多的外地人却挺身而出,在为维护淄博而战。他们说:“淄博的品牌不是烧烤,是百姓,是民风,是凝聚力。感受淳朴真诚才是我们去淄博的目的,而这种好的风气可以通过淄博这个地方,带到全国各地带给每一个人。”他们说:“非旅游主流的淄博烧烤大火折射了人性之善的光辉作用,对那些主流旅游城市肆无忌惮地发挥人性之恶就是一种鞭挞!这是个好事,很值得正面宣传!”
在淄博,总是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五一”临近,有人担心到时淄博经不起巨大客流量的考验。不过,我们相信在这场大“烤”前半场都答了满分的淄博政府,后半场也肯定不会拉垮。再说,我们还有那么多热血沸腾的市民,他们早就在摩拳擦掌了。

(图片来自网络)
4月19日,淄博向市民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让利于客,让景于客,让路于客。很多的淄博人表态说:“政府啥时候需要我,我不休息出来当志愿者,就是为了让每一个来淄博的朋友宾至如归,找到回家一样的感觉。!”“我们淄博人都在待命,等政府征召,全面投入服务,当义务工、当志愿者!”居然还有兄弟城市的也表示,要来给淄博帮忙,为淄博打工。这样的淄博,这样的淄博人,能不让人感动吗?

在淄博,常听人讲起这个城市辉煌的过去。有人说,淄博上次这么热闹,还是两千多年前。可能这个城市开放包容的胸怀,就是来自于那段历史。公元前1051年八十八岁的姜尚以兴周灭纣的首功被封于齐。《史记》记载:“(姜尚)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姜太公用自己的智慧,将一片荒芜之地,治理成了大国。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管仲“以商治国”兴齐,以最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提供食宿等条件吸引各地的人前来经商,齐国的都城临淄被人誉为“海内名都”,经济发达,人烟稠密,“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幕,挥汗成雨。”。文化活动也非常地丰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蹋鞠,就是蹴鞠,后来演变成了足球运动。
经过八百年的兴盛之后,齐国曾经的辉煌逐渐隐入尘烟,都城临淄也变得越来越低调,现在,虽然只是淄博市的一个区,但是还有那些尚存的古迹和出土的文物,在向人们诉说着几千年的沧桑。
如今的淄博,虽然居于鲁中,低调谦逊,但是骨子里保留着泱泱大国留下来的豪气。敞开胸怀,接纳四海宾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淄博,如果你停下脚步倾听,可以听到很多历史名人的故事。从《封神榜》中走出来的姜子牙、成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千古名相管仲和晏婴、使“洛阳纸贵”的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名医扁鹊、杰出的农学家《齐民要术》的著作者贾思勰,还有清代的孝妇河畔三名人——“一代诗宗”王渔洋、著名诗人赵执信、《聊斋志异》的蒲松龄。

在淄博,一个大土堆,可能就是某个历史名人的墓,一处庭院,可能就是某个名人的纪念馆、故居,说一句成语都可能在这里找到出处。
在淄博,如果想购物,有美轮美奂的陶瓷琉璃、丝绸烧饼,如果想品尝美食,有博山四四席、周村煮锅等等。

烧烤,其实只是人们来淄博的一个引子。“南山、北水、东古、西商”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兼具的宝藏淄博,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探索。来淄博的人们啊,可别在宝藏门口吃一肚子烧烤就走了,然后和某些人一样说,淄博也没什么特别的。
在淄博,你要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品,才知道,烧烤之外、热情之外,还有好多好多的东西,更值得你来这一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