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公布探测器拍摄的木星最新图像,发现大红斑偏移了位置!

  NASA发射的“朱诺号”探测器是一颗绕木星运行的人造卫星。2016年进入木星轨道后,它传回了许多人们前所未见的近距离高清图像。“在木星第37次飞越木星期间,传回了木星极区的高清图像。在木星北极地区可以看到许多类似气旋的结构。研究人员指出,木星极区的气旋非常特殊。所有气旋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互不干扰。每次气旋风暴的直径都在4000-7000公里之间。木星的气旋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人们最关心的就是著名的木星表面大红斑气旋。此前,人们发现大红斑有明显缩小的迹象,但最新的观测图像显示,大红斑的规模已经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但““朱诺”探测器发现大红斑位置发生了偏移,从之前的作业区域向下延伸了约350公里。大红斑似乎随时都会离开原来的云层。自从17世纪首次发现木星大红斑以来,作业地点从未改变过,目前科学家们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红斑向南半球转移。

  

  巨型气态行星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其表面的气体会像液体一样游动,而这些气体在木星表面游动时会留下运动的痕迹。检测到高浓度的氨气,越靠近赤道氨气浓度越高。似乎有一种内力不断地从木星深处向地表喷出氨气,造成类似的气体流动循环。正是这些不断上升的氨气在木星表面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气旋结构,这些气旋的风速以每秒百米的速度在木星表面肆虐。

  

  虽然木星的磁场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强的,但科学家发现这颗巨大的气态行星的磁场是不规则的。从“朱诺号”拍摄的木星两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木星北极的气旋数量明显多于南极,这是两极磁场不均匀造成的。磁场越强,大气越活跃,而越弱的南极显然平静得多。研究人员认为,磁场不均匀可能是导致红斑大面积南移的原因。

  

  因为木星的成分和结构与太阳非常相似,所以人们想知道木星是否可以成为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而科学家们也发现木星内部正在升温,热量产生的积雨云甚至可能在木星表面形成积雨云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气态行星上的积雨云现象,但木星的质量还远远达不到成为恒星的最低要求。大气中缺乏氧气这种必需的氧化剂,因此无论木星发生什么,它都不会变成一颗发光炽热的恒星。

  

  目前,科学家们希望借助“朱诺号”来了解木星极地气旋的形成机制,而木星可能不是一颗简单的气态行星。解开木星磁场对大气层的影响,就能解开大红斑为何存在数百年不曾消失,这就是需要探测器与木星更近距离接触的答案。

  

  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