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青读诗经(2)桃之夭夭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树果实很多的样子。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的样子。
筱青解经: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使没读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况且去年刚刚播完火得一塌糊涂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按照诗经的编排顺序,这应该是第六首,第二首是《葛覃》,是写新婚后织布洗衣准备回娘家探望父母的,而这一首则是桃花一样美丽的姑娘为出嫁做准备。
所以我觉得这首《桃夭》在故事顺序上应该是第二首,因为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展开追求,渴望与她结为夫妻。这第二首就应该是送姑娘出嫁了,出嫁以后才能回娘家嘛。历史上有孔子删诗说,莫不是他老人家把顺序弄混了?一家之言,切莫当真!
这首诗为什么能够家喻户晓呢?就因为她的美啊!你看翠绿繁茂的桃树果实累累,美丽的姑娘站在树下,手持一支鲜艳的桃花。
据说这是一首送新娘嫁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大家簇拥着美丽的新娘一路歌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丽的姑娘就像红灿灿的鲜花一样。如果是男方呢,估计会唱阿牛的《桃花朵朵开》吧!
其实作者写桃花,并非写桃花,他要写美丽的少女,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桃夭》共三章,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艳,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果多,是说新娘将来会为夫家多生贵子,使其一家人丁兴旺。写叶茂,是说新娘将会为夫家带来一派兴旺景象啊!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
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才算美,艳若桃花只是外表美,还要有美好的品德,使家庭和睦,多生孩子,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至今通行,人都说娶妻取贤嘛!
关于《桃夭》的大义,通俗的说法就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是劝人“婚姻以时”的诗。各章前二句是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证据是:《诗序》“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即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是也。”又曰:“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
这都是什么意思呢?简单一句话就是男三十不娶,女二十不嫁,罚之。男三十,女二十即使没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也可以在仲春之月私奔。所以这是一首后妃做的劝人及时嫁娶生儿育女的诗。
好好的一首送嫁歌成了催婚诗,实在倒人胃口。我们还是相信这是一首咏婚歌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