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旧往,不惧未来,前路迢迢,一生晴朗
#职业教育#
二十大胜利闭幕了,会议做出的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决定,是广大留学生的重大利好,未来学习和就业环境将更加友好。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跨越6万亿美元大关,已经连续5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额首位,货物贸易不断做大反映出国家制造业、供应链体系的强劲发展,与之相匹配,起关键支撑作用的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而这不仅是留德学子的优势,更是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诸多因素造成国内就业难、分化严重
2022年全国有1076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金九银十”招聘热季已经过去,尚有200多万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实际就业情况与2021年相比并不乐观。不容忽略的是,国内名校毕业或海外留学经历的就业较容易,据行业统计数据,海归职位平均薪酬为13719元,是国内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两倍左右。在超过30万的高薪岗位里,留学生占比是非留学生的2倍有余。对于国内广大普通本科、大专毕业生来说,就业明显处于劣势。目前因新冠疫情、国际经贸环境的影响,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并不容乐观,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美团、新浪、网易、360等知名互联网大厂在内的众多企业岗位严重萎缩,人员需求疲软,甚至出现裁员潮。“上学难,上了学就业更难”让临近毕业、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家长们焦虑万分。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国家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全球合作、“一带一路”稳步实施的大环境中,鲸石君建议学生们面对教育、就业的“双重内卷”,要放宽视野、打开思路,不要局限于国内,不仅可以通过留学拓展求学求职之路,而且可以去海外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后就业。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其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以及工作发展是喜欢专业技术及实操的中国学生的不错选择。
技术人员紧缺让高工资的德国启动专业人才战略
2022年10月12日,德国联邦政府内阁会议确定实施国家“专业人才战略”。原因何在?德国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统计数据表明,德国2021/2022年技术工人缺口超过50万人,尤其在社会教育、儿童教育、医疗保健、健康护理、建筑、IT等诸多行业,德国行业协会为此呼吁进一步修改德国法律引进外国人才。德国最低时薪今年10月起已上调至12欧元,以月均176小时工时计算,德国最低月工资为2112欧元,折合人民币年工资约18万元。据统计,2022年德国税前年平均工资为51000欧元,是最低工资的两倍。这对在德学习并计划在德工作的留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中国学生来说,目前像这样既能给予较优渥的薪酬待遇,又能丰富自身工作经验的发达国家少之又少,以往学生首选的美英等国的社会问题以及限制性政策打乱了不少学生的留学发展计划,考虑到在德学习就业可以享受较为平等的法律环境、薪酬福利、职务晋升,以及后续发展的稳定性,去德国学习和工作足以称得上“优选项”。
德国高薪职业与晋升序列,以及由此引出的双元制教育话题
德国各行业工资差异较大,薪酬高的主要包括医生、工程师、IT业、咨询行业、人力资源、营销、金融业、手工及技术、销售、护理、物流等行业,双元制职业教育几乎覆盖所有这些行业。完成专业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随着工作年限、经验增长可以按照初级技师、中级技师、高级技师、大师“Meister”的技术序列进行升级,当然,也可以通过自身不断增值,按照管理序列进行晋升。事实上,不少德国知名企业的高层乃至实际拥有者都是从职教毕业生起步,不断进步提升到如今的职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拥有双重身份——在学校为学生、在企业为学徒。对于各国学生一视同仁,不在意过去是优还是差,不在乎过往成绩如何,不要求学生考高分,只要肯动脑、勤实践,按照学校和企业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就可上岗就业。近几年,随着德国政府逐步开放职教领域,开始有少量中国学生到德国接受职业教育并就业。目前,随着德国政策的变化,中国学生参与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更多、程序更简化。在这个过程中,想要参加的学生应该具备自主性,主动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安排足够时间提升语言能力以达到流利沟通水平,在国内按标准、按要求完成德语B1/B2的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虽然标准高要求严,但学生用心专心学习就能掌握相应的语言能力,获得德国企业审核认可后,签订职教合同办理签证赴德接受1-3年的专业技术培训(根据专业及学生情况而不同)并就业,这对面临严重内卷的普通中国家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工作和发展机会。
德语水平的强与弱,是制约在德就业的关键因素
现实交流中,经常有人对去德国留学或参加职业教育持否定或者怀疑态度,提了不少“语言难学、难毕业、难沟通”等等的问题,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解决好语言的问题,就是语言关没过。通过总结鲸石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语言关没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是缺乏长期系统的语言学习规划,仅仅为了获得出国签证,短时间突击学习德语,通过后就放松甚至放弃了继续学习德语,造成实际水平远远达不到在德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二是对德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甚少,相关知识匮乏,为学而学,忽略了语言是立于文化之上的,造成对德语的难接受、难融入。三是缺少语言的互动,德语的应用不够、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与德国人的交流与沟通,作为工具,必须在环境中应用才能熟练、才能掌握。据统计,很多大学生赴德留学时仅具备德语B1或B2水平,少有达到C1、C2水平的,而且到德国后,相当多的学生不再进行长期系统的德语学习,往往日常交流尚可,但在工作活动中语言能力明显不够。
鲸石君建议,想要赴德留学和接受德国职业教育的学生应该提前规划出充足的语言学习时间,用于提升自身的德语能力,按照欧标完成德语B1、B2或者C1(大学和职业教育的语言要求不同,根据情况确定目标,职业教育B1/B2,大学B2/C1)的学习。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怎么学的
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德国对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视,以及重实践的教育方式,都值得我们思索。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描述参观过的德国某学院,“大学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他们都在车间里面对着图纸做零件,把这些零件装到汽车上去跑,跑完回来再评价多少分。经过这一轮,再开始学几何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所以德国制造的汽车永远是无敌天下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学更加务实,以企业实践为主,课堂学习为辅,由企业里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师傅”带领和指导“学徒”学习,这是喜欢动脑动手的同学更加感兴趣的地方,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更容易投入,通过对工作流程熟悉,以及不断熟练操作,能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在整个学习实习阶段,企业每月都会给学生发放1000欧元左右的实习工资(相当于生活费),足够保障食宿等生活开支,让学生没有任何的经济压力。
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科学占据着主导地位
应用科学更具有实用性,而制造业是各种应用科学实践的领域。多年来,德国始终坚持以制造业为经济发展的根基,使得以应用科学为主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德国坚持不断地推进技术升级,占据了大量高科技高利润率的行业份额,这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长期投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
除了应用科学领域的强大,德国也有着坚实的理论科学研究能力,例如拥有大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群体,理论实践均坚实无比,从而使德国经济的抗压性和持续发展能力特别强劲。这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需求高度契合。可以这样说,两国在经贸、科技、投资、教育等领域未来合作将无远弗届。11月4日,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德国企业家代表团随行,这将是中德两国继续推进扩大国际合作的新开端。
事观长远,相信未来中德两国在经贸、科技、制造业、新能源、投资、教育等领域将会继续开展全面深入的国际合作,看清楚这些就会坚定信心走好自己的路,相信前路必是晴朗。
寄语中国的青年们——不念旧往,不惧未来,前路迢迢,一生晴朗
装配线上的女技工中德学生的庆生会德国节日的乐队行进表演中外学生聚餐活动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参加德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学生参加德国职业教育的中国师生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