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洞”是未来唯一的宇宙旅行方式?

  “虫洞”是很多科幻作品中的常客。因其超强的便利性,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毕竟,没有人能够抵挡这种一步跨越千万光年的“诱惑”。

  

  在感叹虫洞的神奇和宇宙的浩瀚的同时,很多人的内心难免会有一个疑问:人类的未来在于星辰大海,那么虫洞是不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去星海遨游?也就是说,虫洞会不会是未来人类在宇宙中穿梭的唯一途径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虫洞不可能是穿越宇宙的唯一选择。主要原因是虫洞只是理论的产物,科学家们还没有在宇宙中找到它们存在的实质性证据。

  

  另外,即使宇宙中有虫洞这种东西,也没有人能保证它能用来导航。毕竟,人类是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来迎合宇宙规律,而不是建立一个框架来约束宇宙规律,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人类比虫洞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人类想要实现太空旅行,门槛比虫洞低的方法太多了。人类现在已经实现了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间,但是要前往更远的地方,还需要对飞船乃至人体进行升级。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长时间的太空航行会给宇航员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2020年9月4日,《科学进展》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触动了所有航天爱好者的心,因为研究发现,当宇航员长时间处于失重环境中时,大脑内部的脑脊液会重新分配,这将直接影响大脑供血,最终损害大脑功能。

  脑损伤并不是宇航员面临的唯一威胁。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也会对细胞层面造成损伤,使航天员的体能不断下降。

  

  虽然面临诸多威胁,但幸运的是,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确保宇航员长期居住的空间站和航天器,比如配备厚壳以抵御潜移默化伤害身体的宇宙射线,以及更先进的旋转舱等

  

  太空旅行并不需要像想象中那么坚固的飞船

  受一些科幻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飞船的坚固性也阻碍了人类太空旅行,但其实它的影响仅限于高速状态下,如果飞船的速度适中,那么坚固程度其实很小。

  

  因为像'Oumuamua和鲍里索夫彗星这样极其脆弱的天体,能够跨越遥远的星际空间,数十亿年都不会受到损坏,人类的飞船越强大、速度越快,自然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

  碳基生命的韧劲太可怕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地球上的碳基生物非常脆弱,需要舒适的环境才能生存,但实际上很多碳基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环境可怕,一些古菌已经证明碳基生命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半永久存在,而且它们的消耗量还很小。

  

  2020年,科学家在极其贫瘠的深海中发现了一个具有1.1亿年历史的细菌群落。它们并没有进入休眠状态,而是非常正常地生活着,只是异常缓慢地吸收着周围的物质,以维持自身的机能。

  他们在实验室培养后,亿万年的菌落很快就恢复了,能够以正常的速度进行传承。

  

  近年来,科学家们成功地将信息存储在从大肠杆菌到耐辐射奇异球菌的微生物DNA中。当它们的生成速度大大降低时,这些人工存储的信息可以保存数百万年。会输。

  基于以上事实,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将一些受到石头和金属保护,没有经过人工强化的地球生物送往附近的恒星,并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难度。所谓的“虫洞”。

  

  在不久的将来,投影可以在目标天体上创造一个生物圈,并将其转化为适合人类活动的装置,这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而这也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莫非这位先祖也是这样来到地球的?

  宏观低速旅行也可以星际旅行

  通过虫洞实现百光年的步伐是令人兴奋的,但并不意味着人类不能在没有虫洞的星际间旅行。几十年前,科学家们讨论了使用核推进将飞机加速到光速的5%到20%。

  

  2016年,霍金提出“突破摄星计划”,讨论仅利用太阳能将光帆飞船加速到20%光速,但将其送往4光年外的比邻星.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行为,其实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点。简单的结构可以充分利用源源不断的太阳能爆发出强大的动力。

  

  除了光帆飞船,还有一种依靠电场调节的动量与星际介质中电离粒子的动量交换的飞行器——SWIMMER,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SWIMMER虽然要成为现实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它的结构越来越简单,不需要任何高深莫测的科学技术。有更大的方便。

  

  总的来说,即使近光速飞行或者曲速飞行等未来人类无法实现的东西,虫洞也不会是未来人类的唯一选择,因为与虚无缥缈的虫洞相比,他们可以看到和触摸到的宏观低速飞行也可以让人类在宇宙中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