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年龄焦虑最好的方式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这样的感慨不在少数:

  “我都28了,还没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不是很失败?”

  “我都30了,怎么身边的朋友都在计划二胎了,我还没有对象?”

  “我都40了,怎么别人都有钱有闲,我的生活还是一地鸡毛?”

  恍然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年龄焦虑”了。

  我们会因为突然冒出的一根白发心惊,会跟一条隐隐若现的皱纹较劲……

  会被认为没有在该恋爱的时候恋爱,在该生子的时候生子,在而立之年事业有成……

  年龄,就像一个巨大的笼子,等我们回过神,早已被囚禁其中。

  但成熟的人不会困于焦虑,而是每一岁有每一岁的成长。

  有一份针对年龄焦虑的调查显示,30-34岁是最容易出现年龄焦虑的年龄段,其次是25-29岁。

  但无论什么年纪,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焦虑:

  少年时期的人在为学业烦恼,有的甚至不堪重负,走上歧路;

  青年时期的人在为求职、为事业发展烦恼,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中年时期的人在为婚姻、为老人、为生计烦恼,在后浪追赶中感到危机重重;

  步入老年的人,在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不确定的未来而烦恼,甚至还要操心儿女。

  其实,人们焦虑的并不是年龄本身,而是隐含在年龄背后“没有成功”的失落:

  恐惧自己到了某个年龄,不能像预期那般优秀,不能赢过同龄人,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上个月,在第9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领奖台上,迎来了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影后”——杨紫琼。

  她再一次刷新了亚裔女演员的最高记录,让整个华语世界为之沸腾。

  女士们,永远不要让人说你“年华已逝”,永远不要放弃。

  这句话由61岁的杨紫琼讲出,显得格外铿锵有力。

  年轻时,在她凭借“选美小姐冠军”头衔拿到香港演艺圈入场券后,并未流连花花世界和名利场,而是展开了漫长的“追梦”之路。

  为了练功,她剪掉长发、晒黑皮肤,每天天刚亮就去练功房;

  跟着洪金宝的“洪家班”武师们一起踢腿、打沙包、锻炼体力;

  拍《阿金的故事》时,她硬生生从三十多米的高桥上跳下来摔坏颈椎,断掉三根肋骨,差点瘫痪。

  以至于影片在结尾也附上特别字幕:“向杨紫琼以及为香港电影作出贡献的武师致敬。”

  她这一路走来,不仅突破了女性电影人的可能性,更是打破了世俗的年龄歧视,定义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年龄,从来不是我们前进的阻碍。

  不管你是20+、30+,还是40+、50+……任何年纪都是最好的年纪。

  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年龄视角从“老一岁”切换为“长大一岁”呢?

  时间其实是个“好东西”,它带给我们更为成熟的心智思想和胸怀气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那些你来不及做成的事,反而是慢慢奠定了你自己。

  就像四季,它不会永远处在春夏,也会有秋冬需要沉潜的时候。

  还记得84岁的“传奇奶奶”姜淑梅吗?

  她60岁学识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

  到了82岁,她已经写下近60万字,画了上百幅画,出版了5本书。

  她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

  1937年出生在山东的她,经历过战乱也感受过饥荒,

  在一个工厂当了二十多年的临时工,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可60岁那年,丈夫去世,不愿沉浸在悲伤中的姜淑梅,开始学习认字,读书。

  刚开始,她连笔都不会拿,字也经常写错。

  为了多认识些字,她就每天对着电视里面演员的台词,一点点地认识字。

  渐渐地,她能够写出完整的句子,开始慢慢将以往经历写成万字长文,发表出去。

  很多图书编辑因此注意到她,向她发出了约书的邀请。

  就这样,姜淑梅接连出版了5本畅销书,成为中国作协里,年龄第二大的作家,

  最终实现了从“文盲”到“作家”的逆袭。

  在她的身上,我们感受不到岁月拂过的衰败,有的只是一往无前的勇气。

  要知道,年龄仅是数字而已。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被看到了什么是重要的,而是你经历了什么。

  脸上的细纹,是我们好不容易才换来的礼物,是它成就了现在的你。

  要相信,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来演绎完美的。

  在微博上看到朱德庸先生写的一段话,引人深思:

  归根结底焦虑的本身是对未来莫名的不安,是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的表现,是“失去了掌控感”这件事。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找到生活的掌控感,挣脱年龄焦虑的“牢笼”呢?

  1. 自我松绑,不躺平在任何角色上

  我们可能是丈夫或者妻子,可能是父亲或者母亲,但我们更是独立的个体。

  那些“平衡事业和家庭”的说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枷锁,你要学会给自己松绑。

  只要考虑我们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什么东西能让我们快乐,就尽管去做好了。

  重要的是,不要躺平在任何的家庭身份上,学会把注意力回归自己。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提升自己上。

  在年龄面前,只要心态松弛了,面孔反而紧致了。

  2. 运动强身,保持健康的体态

  很多人30+的人说,没有办法跟刚毕业的年轻人拼精力了,思维能力、记忆力、执行力都跟不上节奏了。

  人一疲惫就会带来各种心态上的问题,容易陷入抑郁焦虑,更没办法谈及追求。

  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团队一项针对286名“焦虑综合征”患者的研究发现:

  中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各种焦虑症状改善3.62倍。

  工作压力大,那就去跑步吧,学会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

  心情很烦躁,那就去骑行吧,看看沿途的风景,激发自己的能量和活力;

  生气愤怒时,那就去打拳吧,在汗水中释放紧绷的情绪……

  有的人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有的人自律上进,五十岁还健步如飞。

  区别就在这里。

  3. 读书明智,多做有助成长的事

  你有多久没有翻开书看一看了?

  见过40岁 “重返”考场的妈妈,捧着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样子,让人动容;

  见过35岁辞职创业的朋友,乘风破浪开启人生新篇章,最终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

  当你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边界和认知格局的时候,才会看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倘若你现在就停滞不前,就此放弃成长,五年、十年之后你还是老样子。

  只要去改变,就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觉得已经错过了所谓最好的年龄,

  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说不定就有结果了。

  在《可塑的我》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

  只要能不陷入情绪,而是在体察情绪的同时清醒地思考,就有了面对中年危机以及大部分人生问题的良好基础。

  当你能够停下来体察自己的情绪,你已经比大部分人做得都要好了。

  所以,勇敢迈出步伐吧,30岁刚刚好,40岁不会晚,50岁也来得及。

  学会对年龄释怀,没有人有权定义你的人生里程碑。

  年龄从来就不是成功的绊脚石,无论什么年纪,都要活出自己的姿态。

  原标题:《摆脱年龄焦虑最好的方式》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