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5.3分,白百合新片口碑扑街:性别话题不是烂片的遮羞布
原标题:5.3分,白百合新片口碑扑街:性别话题不是烂片的遮羞布
近期,一部话题电影刷爆了整个网络。
——《门锁》
的确,“性别”是当今社会最具价值的话题。
在这个杨笠靠一句话一夜成名,乃万因一句话而千夫所指的时代,性别话题就像是史矛革的金矿,虽稍有差池就万劫不复,但一头扎入的人仍是前赴后继。
油水太大了。
你且看,脱口秀演员在杨笠之后,几乎人人都要嘴几句性别话题,而自媒体圈更是刮起了一股“两性”风,一个个化身为人民斗士,穷兵窦武乐此不疲。
电影《门锁》亦是如此。
在宣发初期就敲定好了话题方向,海报上都是独居女性的社会新闻。
其次,不管采访、首映、参加活动,发放的稿件也都是围绕该话题展开。
票房方面,作为一部在卡斯上完全不占便宜的电影,竟然能打败隔壁众星云集的《铁道英雄》,上映首日就以17.4%的排片拿下3917万票房,而张涵予、范伟所主演的《铁道英雄》竟手握30.7%的排片,只有区区1732万。
截止到发稿前,《门锁》上映两天,已经累计7625万,即便今天不破亿,明天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就拿我刚刚看完的这场举例,一共23人,其中女孩就有18个人,很多都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坐在我后方的女孩还说了一句,都两年没看电影了。
此等特殊的观众成分,我还是第一次见。
观众对电影的认可度也极高,在首映当日口碑还未渲染的情况下,一位博主在观影后吐槽了几句电影,竟然遭受了网暴,被大量网友谩骂。
票房来看,《门锁》是赢了。
但口碑方面却背道而驰。
打开热评,几乎是一二星差评扎堆上线,导演、演员、作品质感上全方位被质疑。
虽然偶尔会跳出几个好评高星,但显然是杯水车薪,别说拉不上分数,连阻止下跌都无能为力。
一方是大胜《铁道英雄》,拿下83.3%女性占比,而另一方则是口碑急转直下,即将踏入4分烂片线。
到底是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
看完《门锁》,我有了答案。
《门锁》
必须要提一句的是,电影《门锁》是一部翻拍片。
这个剧本最早是2011年的西班牙电影《当你熟睡》,后来在2018年被韩国翻拍,如今的国内版已经是第三版。
故事的核心剧情很惊悚,当年看完《当你熟睡》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恶心”:
这个故事的恐惧之处在于,自始至终女孩都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
西班牙版以罪犯的主观视角展开,犹如都市怪谈般满足了观众的猎奇感,是一部非常具有西方文艺气质的电影。
原版7.3分,韩版6.9分,算是质量在线的改编。
这一点值得肯定,最起码他们没有和包贝尔之流一样照葫芦画瓢进行圈钱。
但可惜的是,比起片方吹得天花乱坠的头衔,《门锁》在呈现上完全达不到观众的期待。
首先,国产版与韩版的前半段几乎一模一样,甚至很多镜头都似曾相识,这无可厚非,毕竟大家都在抄。
她的上司对她性骚扰、灌酒、想包养她。
她的房产经理对她使用暴力、闯家、想赶走她。
连小区保安都是个痴汉,天天尾随她。
这还没完,她坐地铁被人揩油,在家里被人偷窥,就连打开个新闻都是女孩被男友绑架的新闻,找个男警察还是个极品废物。
总之就是哪哪被欺负,处处受限制。
观影过程中我甚至产生一个错觉:
是,我知道,这些事都是发生在真实生活中的种种。
但从创作角度讲,你把所有的情节都一股脑堆砌在一个角色上,却除了输出负面情绪之外,没有任何探伸和反转,甚至为了配合剧情还让女主上演各种反智操作。
观众久而久之在这种轰炸下开始麻木乏味,共情被逐渐抵消,在理解不能的情况下滋生抵触情绪。
我看的那一场,几个女孩甚至在女主被伤害的时候笑出了声。
其次,谁能想象:纵观整部电影,片中出现的男人都是坏人。
每个人都想猥亵女主,每个人都对她图谋不轨,就连一个跑龙套的好男人还被反转成大坏蛋。
贩卖焦虑。
又搞焦虑又搞性别标签化。
而且,为了照顾片中的咪蒙卧底,原版中的猎奇情节也被一再删减。
潜伏床下的戏份只有区区几场戏,还是夹在女主被各方男人伤害的情节间隙。
人物虽多但都是单独事件,“桌子下的炸弹”就只有几秒的闪过镜头草草交付,主线悬疑性严重缩水。
一部悬疑电影,没有主要事件,还玩什么悬疑?
最令我疑惑的是,女主在暴打反派时用了一组被男人欺负的蒙太奇,嘴里说着反抗暴力的台词,借以表达女性力量的崛起,而罪犯的一句性别歧视调侃更是将主题激化。
可最后的关键一枪,竟然是男警察打出来的。
大哥,您这到底是玩得哪出啊?
是最后为男人挣点面子吗?
没完没了的矛盾激化方式,清一色的男性反派,导演将一个又一个新闻段子搬上银幕,完全不考虑观众的审美疲劳。
而这也是本片差评风向最集中的一点。
哪怕你骂骂片中的猥琐男们,剖析一下他们作恶背后的社会结构也好。
可这些都没有,在女主没完没了的被男人欺负后,电影立即换成了枪械飞车的警匪动作片,随着罪犯被击杀而落幕。
除了独居女性不能用密码锁和远离男人之外,《门锁》的积极意义,也只是存在过而已。
还是卖给视频网站比较好。
最后我只想说:
性别话题,也并不是烂片的遮羞布。
一部作品在上升高度之前,最起码还是要练好基本功。
——全文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