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小黄楼”,将成打卡新坐标
重庆渝中区的李子坝,因为拥有“单轨穿楼”的独特景致而蜚声中外。冲着“穿楼”惊奇而来的人们,如果舍得稍微延伸视线,便会发现有更多的山城印记在此恭候。李子坝,不仅有重庆最典型的市井生活,亦是陪都记忆的直接载体。说着“老子”,喊着“锤子”的重庆崽儿在这里频繁出没,古老的,充满历史传说的房屋“隐蔽”在绿林掩映的山坡。一条蜿蜒曲折的三层马路,将自然与人文有机串联,顺着它随机起伏,历史的风云将不断于游人胸前翻涌…
![]()
小黄楼在三层马路入口处,有一栋亮黄墙体的狭长小楼,一楼一底,斜顶黑瓦。如同一把未开刃的长刀,将李子坝正街与三层马路硬生生劈开后嵌在了那里。
![]()
“长刀”其独特的造型,中流砥柱般的身影,与地貌地势完美吻合。其醒目的黄色,让每一个“不小心”撞见它的游人都忍不住想与它合影,从而让自己的山城之行植根于灿烂明媚的背景。“小黄楼”距离李子坝观景平台很近,目测不超过20米。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打卡“单轨穿楼”后,“不经意间”过来拍个照,这栋“名不见经传”的小楼变得越来越火,很快便步上李子坝轨道站的后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
![]()
走在历史旁只要你亲自来到这栋黄色的小楼下,你就会发现,这里简直是个天然摄影棚,只要以之为背景,简单的走路都进化为行为艺术。你的欢愉将在明亮的黄色里放大,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符合美学规则的几何门窗的加持下得以升华。
![]()
内敛的黄无人走过时,那明艳的金黄墙壁,褶皱着从容之沉默,将岁月的韶华静静宣扬,在小叶榕一成不变的盎然绿意下,传播着光阴似水的寂寞;倘有人走过,静止的空间仿佛鱼儿游过水面,泛起灵动的生机勃勃,青春投影在历史的墙角,活泼可爱的美丽,便如嘉陵江柔柔地唱歌。歌声里,每一个旅人,都是具象的音符,滑动与跳跃着,织成悦耳动听的乐章。去感应它的节奏,沿着时光之河回溯,眼前人来人往的小楼如画舫轻舸,穿越岁月的迷雾,载着我们将往昔采集。
![]()
昔日“小黄楼”“小黄楼”原名“觉庐”,始建于1944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外墙采用燕窝泥拉毛,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建筑艺术的代表。该建筑地处位置准确地说,是李子坝正街与嘉陵新路的交汇处。最早觉庐是美国驻华大使公馆;尔后成为美军驻华战区司令部工作人员宿舍;再然后,成为交通银行办事处营业部;解放后,觉庐主人变成了普通的重庆市民。直到李子坝片区大规模更新,这座老楼便被腾空,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
拐角新网红过去的风云以及人间烟火,只能从依稀的想象中由此得到;而更多的收获,是这里反映出的与时俱进的城市风光。你甚至无须去挖掘它的历史,它沉稳平和的容颜,也让你由衷感叹岁月如歌。如今,焕然一新的“小黄楼”已经入驻了几家咖啡茶叙,正以与过去大相径庭的功能,补充着李子坝范围的游赏情调。当然,什么饮料也不叫,你也能走进崭新的“觉庐”,在收容了昔日痕迹的每个角落,去寻觅这座城市的记忆…而更多的朋友,最喜欢的事,还是假装漫不经心地走过它的门口,走在它黄颜色的矮墙下,印记自己的容光焕发。这栋拐角处的小黄楼,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成为了李子坝地区继“单轨穿楼”、“开往春天的列车”后又一个网红景点。我很好奇,正在大兴土木的李子坝地区,还会再诞生多少网红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