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给电影差评遭处分?我们什么时候失去了批评的权利?
一部正能量的主旋律电影能不能被批评?
《惊天救援》给出的答案是,不能。
4月28日,电影《惊天救援》首日上映。
根据猫眼统计,该片首日票房总计1132.3万,综合票房822.72万,票房占比4.5%。
与领先的《长空之王》相比,差了好几条街。
而在这部影片的背后,一场关于文艺批评权的暗战,却一直没有消停。
一再反转的剧情,让北大学子电影差评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第一幕:网传某北大学子观看《惊天救援》在学校的路演之后,在某社交平台发了吐槽帖。据说出品方看到负面评价后向学校施压,一度打算起诉该学子。
然后该学子删除了《排雷|〈惊天救援〉北大路演翻车》的帖子,并更新了一篇检讨书和致歉信。
第二幕:很快,剧情反转,《惊天救援》剧组在另一社交平台反击,认为该学生的指责和检讨书都是假的,并将网传差评文章和检讨书图片上,都标注上鲜红的“假”字。
为了证明剧组回答学生疑问态度并无不妥,剧组特意放出了7分钟的剪辑视频。
事情似乎到此为止,不少网友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第三幕:未曾想,剧情又一次反转。
有现场学子在网上爆料,放出了当天完整版的视频。
“虽然你学了很多,但你要不要自己试一试把腿放到酸水里试试!”
“小伙子,你的科研路还长着呢”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完整版的视频完美打脸剧组。
真相到底如何?难道还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网友有点懵了。
而龟缩在后面的北大,却迟迟未发布澄清公告。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当今社会,消费者意识已经全面崛起。
不管是购买商品还是享受服务,评价机制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凡有点追求的商家,都无比重视客户的评价反馈。
然而,一部打着主旋律幌子的电影,凭什么就不能让人说东道西?
试想,如果你去下馆子,吃完饭批评饭菜不可口,饭馆老板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说要起诉你,你会不会觉得老板有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就在几天前,成龙去另一所大学宣传电影《龙马精神》,被学生当面斥责“烂片”。
成龙没有发飙,却向批评者鞠躬致谢。
他说:“我需要听到你们的声音,哪里拍得不好。每一次我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谢谢你们的批评。”
学学,这才叫格局!
我是徐叫兽,有趣的灵魂在这里相遇,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