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英雄母亲啊,我们致敬您!
今天是母亲节
在这个感恩的日子里
让我们重读英雄母亲的红色家书
重温一个个感人故事
感受先烈的侠骨柔情和家国情怀
表达我们对革命年代
为国牺牲的英雄母亲们的感恩与怀念
也向全天下的母亲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我决定把他们托付你们,
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
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杨开慧
杨开慧托孤信手稿(现存湖南省博物馆)
这是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
写于1929年3月
写信时
杨开慧失去丈夫毛泽东的音讯
已有一年之久
当时
全国正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
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杨开慧无比愤慨
同时也感到强烈的不安
带着对丈夫的思念
和对孩子的牵挂
给堂弟写下这封托孤信
信中
杨开慧首先表达了自己
时刻准备为革命牺牲生命的想法
但当真切感到死神逼近时
她又最放心不下3个年幼的孩子
于是恳请亲人在自己离开后
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
遗憾的是
这封信并没有到达亲人的手中
一弟:
亲爱的一弟!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我有点可怜他们!……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杨开慧
孩子,希望不要忘记
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
赵一曼的遗书( 图为赵一曼儿子根据信件内容誊写,原件已遗失)
赵一曼
慷慨就义的民族女英雄
1935年,为掩护部队突围
赵一曼不幸被日军俘虏
她受尽折磨也没透露组织的秘密
最终被残忍杀害,年仅31岁
她曾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
给年仅7岁的儿子写下绝笔信
十多年后,赵一曼的儿子
才读到这封深情满满
又歉疚重重的家书——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希望你像小鸟一样,
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
——向警予
溆浦县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展示的向警予写给儿女的诗和儿歌(图片来源:新华社)
“小宝宝,小宝宝
妈妈忘不了!”
波澜壮阔的另一面
是一位母亲的似水柔情
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
向警予被捕
牺牲前夕她在狱中
留给年幼孩子一首诗
“希望你像小鸟一样
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
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
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
——赵云霄
这是一封年轻母亲
留给襁褓中女儿的诀别信
写信人赵云霄
与丈夫陈觉
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革命伴侣
1928年
投身革命的
陈觉和赵云霄夫妇先后被捕
陈觉壮烈牺牲4个月后
妻子赵云霄在狱中
生下了他们的女儿
取名“启明”
生下“启明”仅1个多月
她为身为共产党员而自豪
也为不能抚育小启明长大
感到万分痛苦
赵云霄就要和女儿永别了
擦干泪水
她提笔给孩子留下了
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
1929年3月26日
赵云霄牺牲,年仅23岁
启明:
我的小宝贝,“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
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抚养你了,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
小宝宝!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小明明!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地保存。
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
赵云霄
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
以建设新中国为志,
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江竹筠
江姐的“托孤信”
江竹筠
《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
她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28岁时丈夫遇害
强忍悲痛接替丈夫工作
半年后,她不幸被捕
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她用尽酷刑
甚至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她始终坚贞不屈
作为一个革命者
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然而,作为一位母亲
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儿子
1949年8月在渣滓洞监狱
江竹筠拖着受刑后还未康复的手
用一支竹筷子磨出笔尖
蘸着由烂棉絮灰与水调成的墨水
给代她养育儿子的谭竹安
艰难写下一封“托孤信”——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
——江竹筠写给弟弟的托孤信
竹安弟:
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希望这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这里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啊,的确太辛苦你了。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地在学习,希望我俩见面时你更有惊人的进步。这点我们当然及不上外面的朋友。话又得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就这样吧,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竹姐
八月廿七日
母亲已看不到他们的事业的成功了,
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葛健豪
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家庭。这个家庭中先后出现了蔡和森(儿子)、向警予(儿媳)、蔡畅(女儿)、李富春(女婿)四位了不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共有着一位伟大的母亲——葛健豪。
葛健豪出生在湖南当地的名门望族,革命家秋瑾所在地与葛健豪家相隔不远,葛健豪几次去拜望,从她那里接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思想。1919年,在“五四”运动推动下,葛健豪向亲朋好友借钱,与孩子们——蔡和森、蔡畅、向警予一同赴法勤工俭学。
在法国的四年里,葛健豪白天学习,晚上刺绣,用换来的钱贴补家用。在其照顾下,蔡和森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回国后,葛健豪先后辗转于武汉、上海,掩护儿女、儿媳和女婿干革命。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壮烈牺牲,家人怕她伤心,一直瞒着她,直到葛健豪逝世,依旧不知道儿子已经为革命牺牲了。
葛健豪无疑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母亲。她教育子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孩子们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别惦记家,安心打鬼子。
——邓玉芬
邓玉芬1891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后嫁到密云县张家坟村,一生务农。她和丈夫任宗武共生育了7个儿子。1940年4月,八路军10团进入丰(宁)滦(平)密(云)建立抗日根据地。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后,决定送老大、老二、老三参加丰滦密抗日游击队。三个儿子奋战在前线,邓玉芬就在家里缝军鞋,一并照顾八路军伤员。
1941年,抗战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邓玉芬全家躲进了深山,老四和老五则参加了抗日民兵队伍与鬼子周旋。丈夫任宗武和四儿、五儿在“无人区”耕种时,遭鬼子偷袭而不幸遇害;同年秋,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大儿子牺牲疆场,不久二儿子也因伤重无医药,死在了邓玉芬的怀里。
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无私奉献了六位亲人的生命,她的感人故事广为流传。
在一位位英雄母亲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看到了伟大的母爱情怀
她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行动树立起了不朽的丰碑!
责任编辑:王翯、赵丹
主管:雪洁、刘音
内容总监:王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