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前夕,斯大林希望“划江而治”,毛主席:打过长江去

  1949年1月,经过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持续性胜利,人民解放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越战越勇,这三场战役直接消灭了国民党一百多万的主力军,蒋介石所处的国民兵力锐减,军事实力根本就不足以对抗我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党兵力充足,士气高涨,只需要乘胜追击,压过长江以北,南方政权就手到擒来了。国民政府垮台,解放全中国也指日可待。可就在这时,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目的是劝阻解放军渡江。对此,毛主席坚定地回以拒绝。

  

  图丨毛主席

  那么,斯大林为何要在我党战况正好的时候劝阻渡江?毛主席又为何拒绝了斯大林的提议?这时的国民党又是怎么样的状态?今天,就该时期的几大事件为大家回顾一下历史。

  美苏两国阴谋,意图瓜分华夏

  “划江而治”是美苏的一场阴谋,而且这场阴谋蓄谋已久。早在1945年2月,美苏英就避开了中国,签订了《雅尔达协定》,其中就有承认外蒙的独立,使得我国的领土在脊背上划出去了一大块。他们的这种瓜分我国领土的行为,忽视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企图以分裂的形式掌控我国的局势。

  

  图丨雅尔达会议

  当年6月,苏联还同蒋介石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外蒙独立作为交换,同意不再支持共产党,并承认国民党政权。只是苏联的计划破裂,蒋介石政府最终还是站到了美国的这边。

  要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虽然一度对共产党提供各项援助。但未给予军事方面的援助,各项援助也都会牵扯到利益问题,这种现象在二战结束后更加明显,中苏关系甚至还一度破裂。

  

  图丨斯大林

  就阵营问题,苏联对共产党本不该是敌对态度。毕竟在扩大共产主义的社会阵营上面,我国还是一个很大的助力,但是苏联确实不希望我党能发展起来。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发展起来之后的中国必然是继美国之后的另一大对手。苏联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苏联方面认为,我党必须在能操控的范围内,绝不能任其发展壮大。而国民政府,正是一个牵制我党的很好的对象。苏联方面对国民党的倒戈不得不改变计划,从1948年年中开始对我党提供军事援助。

  

  图丨美国战场旧照

  当一个国家困于内战,那就很难发展起来。而在当时,国民党的背后站着美国。为了能继续维持这种内部分裂的状态,并且有机会让我党的兵力消耗在东三省,守护苏联在该地的利益,苏联这才向我党施以援手。一方面保持中国内部分裂的状态,另一方面还避免中国由国民党掌控,这样美国就能通过国民党直接逼近苏联。

  事实上,苏联对美国动向的猜测确实有一定的准确性。美国一早就瞄上了中苏接壤的地方,那是很好的战斗区域。如果国民党可以统一中国,那美国就可以直接在中国大陆驻军并且顺势发展兵力,这样在美苏的斗争中就更具优势了。并且,就算美苏之间的战斗不容乐观,战火也不会牵扯到美国本土。

  美国的想法很好,但是该想法并不适合二战后。随着科研的发展,战场已经不仅仅是谋略和单一的兵力了。先进的军工力量大大的减少了距离的牵制,二战后的苏联在军事上的迅速发展深深地震慑住了美国。这就让美国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再战的想法。

  同时,二战时期,中国国内统一战线,共产党和国民党携手作战让其他国家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任由其发展起来,绝对会成为一个相当难抵抗的大国。再加上美国同我国共产党的立场不同,故而支援国民党,其目的也是同苏联一样,牵制共产党,阻止中国内部统一。

  

  图丨国共统一战线联合抗日

  眼看着国民党已经岌岌可危,中国共产党即将获得胜利,实现解放全中国的目标。美苏两国开始谋划,如何让中国继续保持分裂,随后就出现了“划江而治”的想法。

  但是美苏两国都没有对国共两党进行过多援助,苏联方是因为我党当时发展状况良好,如果再加以援助必然会直接战胜国民党。而美国方面则是在考虑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原因,才只是给予资金和武器的支援。

  美方意向变动,蒋介石被下台

  自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政府士气低落,内部腐败昏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军事失利,导致国民党派凝聚力不足,人心也逐渐涣散。这时候,国民党背后的支持者美国开始动摇了。

  

  图丨淮海战役

  美方当时认为,蒋介石政府已经走向末路,其实力已经不不足以抵抗中国共产党。于是美国提出了“划江而治”的策略,希望国共两党可以和平相处,以长江为界,分化而治。同时,美国准备放弃蒋介石,并在国民党中寻找新的支持者。

  虽说美方提议“划江而治”,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国民党修整兵力再次对抗共产党。所以美国仍然希望国民党中能有合适的领导者,对国民党内部进行改革,重新培养军事力量。就目前战况来说,蒋介石已经不再是他们心中的最佳人选了。并且早在1948年,司徒雷登就曾经提出希望蒋介石可以退位让贤,国民党中的桂系领袖李宗仁这时候就站了出来。

  

  图丨司徒雷登

  在意识到美国方面的意图之后,李宗仁向美方表示,只要能得到美国的全面支持,他就可以将中国共产党阻隔在长江以北。

  李宗仁这么说倒不是空口说大话,李宗仁是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校,他先后经历了北伐、蒋桂、抗日、解放几个战争时期,其军事能力不容小觑,曾在北伐前致力于两广统一,奠定了北伐的基础,促成了北伐,在北伐战争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地位。

  李宗仁甚至还表示,希望美国方面能劝蒋介石主动离职。届时,美国同李宗仁的想法一致,这也就使得美国迅速开始同蒋介石谈话。他们要的并不是谁去领导国民党,而是谁领导国民党能使他们获得最大利益。

  

  图丨李宗仁

  蒋介石当时所处的环境也相当不佳,内外的双重压力让他苦不堪言。不论是美国的施压还是内部的反蒋势力都在迫使他下台,再加上战事的频频失利更是促进了蒋介石的倒台。终于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此时,桂系李宗仁成功上台,任中华民国代总统。同时,他也是中华民国的首位代总统。

  但是李宗仁的代总统职务不过是一个空壳。蒋介石虽然迫于压力主动退位,但是经营多年的国民党靠的并不是一个称呼,一个职位。即便李宗仁上位成功,国民党实权的实际操控者仍然是蒋介石,桂系政府不过是一个笑话。

  

  图丨蒋介石

  下野后的蒋介石退居溪口,于是国民党重要事务的决策就在溪口商讨决议。在溪口,聚集了国民党政府统帅部及其军政要员,各政府部门也依然只听从蒋介石的调令。

  李宗仁上位的一大原因就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是这个支持是有条件的。同中国共产党商议“划江而治”必须谈成,不然他也就没了价值。即便李宗仁努力的去促成该项和谈,但是手无实权的光杆司令没有筹码,再加上蒋介石对此次和谈一直持以反对的态度,因此,美国在国民党政府这边已经看不到什么希望了。

  潜伏等待时机,成就渡江战役

  1949年1月,苏联代表米高扬访华,该次访华意味着苏联方将支持的目标重新放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同时,也将“划江而治”这个问题摆在了我国共产党的面前。不仅如此,斯大林还致电中央,试图劝阻中共中央继续向南方进军。

  

  图丨米高扬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党各方面的表现都处于优势地位,毛主席也意识到中国必须实现统一,不然将永远被其他国家压迫,难以成功的独立发展。

  对于斯大林代表的苏联方的“提议”,毛主席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文中毛主席号召必须把革命进行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毛主席在文章中充分的表达了中共中央绝不同意“划江而治”的提议,并表述了中共中央要实现中国统一的决心。

  

  图丨《将革命进行到底》文稿

  面对中共中央的坚决态度,斯大林再次致电毛主席,希望国共可以和谈。次日,斯大林再次来电,再次希望中共中央可以同国民党和谈。对此,毛主席直接拒绝。斯大林再次施压,并以中苏关系为挟,建议国共和谈。

  打的话,美苏可能就介入进来了,在当时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没有足够的兵力抵抗美苏两国,如果任由美苏两国介入,极有可能会演变成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美苏对战,这对我国领土、人民、环境等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作用。

  如果不打,两党调和,那中国又将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二战后,诸如德国、朝鲜、越南等国都形成了分裂的局面,而且这样的局面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

  

  图丨《关于时局的声明》文稿

  对此,毛主席这次态度较为缓和,1949年1月14日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该文中毛主席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谈判八项条件。国民政府方面,李宗仁表示同意条件,但是国民党的实际当权者蒋介石表示拒绝。至此,国共谈判破裂。苏联亦没有办法,只能接受了这个结果。

  此次苏联对调和事件的过度干涉,让我党意识到大国参与调和的目的不纯。1949年1月18日,国民党转移政府,要求各国使馆一起搬迁,苏联亦同意搬迁。即便是当前我党完全处于优势地位的情况下,苏联也没有完全的支持共产党,坚持同国民党政府保持正常的,更多的是在考虑自身利益,以维持苏联在远东的利益。

  虽然苏联试图干涉我党的战略计划,但是苏联本身已经处于危机之中。在1948年的时候,美苏数十万大军在柏林对峙。这也就意味着,美苏两国此时其实无暇顾及中国的国内战场。

  

  图丨美苏柏林对峙

  毛主席一直关注美苏两国的战况,并趁机休整人民解放军,借机蓄力。

  1949年3月,我党的百万大军在长江以北休整完毕,随时可以压过长江。1949年4月,我方人民解放军得令渡江,渡江战役正式爆发。我党的百万大军迅速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军就成功占领南京,国民党南京政府正式覆灭。

  

  图丨渡江战役

  美苏幻想破灭,“划江而治”破产

  南京政府的破灭也预示着美苏“划江而治”的幻想破灭,中国得以统一。那“划江而治”为什么会失败呢?

  首先要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国自古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以淮河为线,南方可以依托淮河地区作为缓冲地带,以密集的河网来阻拦北方的兵力。南方国民党政府的经济中心就在长江岸边,根本就没有战略缓冲地带。

  一旦长江北的我党在岸边发起攻击,将直接击垮对岸势力,南方国民党反动派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但是自淮海战役的失败,解放军把防线推进至长江北岸的时候,南方政权就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为后来淮海战役的失败埋下伏笔。

  

  图丨辽沈战役

  再从双方实力来看,三大战役的成功,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民党主力,还给我方的战士们以极大的鼓励。当时我放解放军光兵力大概就有四百万人,但是国民党政府只有两百多万,且尚在战后恢复期,兵力差距悬殊。

  并且,我方发动渡江战役的时间点恰到好处,有效的避免了美苏的参与和干涉,阻止了后续美苏方面对国民政府的支援。

  

  图丨《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划江而治”幻想的破灭,也是毛主席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决意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结果。南京解放后,毛主席更是写下了那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无不表明着革命信念的坚定和决意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

  即便美苏提出“划江而治”的幻想,在国家大义面前,没有一个中国人想看到国家分裂的状态。不论华夏领土几经分割,全国大一统的理念永远都是首位。就算是蒋介石,也不能接受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局面,更何况是一直主张解放全中国的中共中央。

  

  图丨解放南京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了几次国共合作共同对抗外敌,才有了全中国一致对外,坚决抵制分裂国家的行为,才有了美苏“划江而治”幻想的最终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