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中的伥鬼,究竟是什么来路,又有哪些能力?

  

  现在我们在形容有人做坏人帮凶的时候,经常会使用“为虎作伥”这个成语,其中的“伥”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伥鬼。

  一般指代被老虎害死的人,此外也有些地区会把不幸溺死之人称为伥,而在不同时期的传说中,伥鬼的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

  

  伥鬼的传说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在《异苑》中记载了会稽人严猛之妇化身伥鬼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严猛的妻子在被猛虎杀死之后,其灵魂便一直跟随着那只老虎。

  一天严猛进山砍柴,遇见了自己妻子的鬼魂,妻子告诉他猛虎就在附近,并表示会尽力保证他的安全。

  

  ▲《异苑》书影

  说罢猛虎突然出现,严猛妻子努力挡在他的身前,就在此时边上又路过了一名胡人,严猛的妻子便用手指向胡人,老虎立刻转变了攻击对象,严猛也得以脱身。

  在这个故事里,严猛的妻子虽然没有伥鬼的称呼,但其不能离开老虎身侧的状态和后来传说中的伥鬼十分类似,因此这个故事便被当作伥鬼传说的起源。

  

  ▲伴随猛虎的伥鬼

  在南北朝时期的传说故事中,伥鬼虽然不得不跟随猛虎,但他们还保留着自己生前的记忆,有自己的意志,甚至还有改变老虎行为的能力,但随着伥鬼传说的传播,伥鬼的这些能力却在渐渐消失。

  比如在唐初的传说故事中,一名宣州的孩童被猛虎所食,其鬼魂也化作了伥鬼,一日他的父亲在梦里见到了死去的儿子,他告诉父亲猛虎即将袭击村落,自己要为它带路,并提让村里的人做好准备。

  

  ▲古代捕虎猎户

  于是村民们准备好了陷阱和武器,成功杀死了前来捕食的猛虎,由此可见此时的伥鬼已经没有阻止或者改变老虎行为的能力,还要受到老虎的奴役,但其内心却依然和害人的猛虎处于对立关系。

  但到了唐朝中期,关于伥鬼的故事又发生了变化,在当时的传说故事里,伥鬼们不但会为老虎带路,还会用各种手段蒙骗路人让他们进入提前布置好的陷阱中。

  

  ▲古代老虎画像

  一旦老虎遇到危险,他们还会帮助老虎解决危机,这让伥鬼的形象从可怜的被害者转变成了可憎的老虎同犯。

  到了五代时期,这种令人生厌的伥鬼已经被广泛接受,在佛教往生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于伥鬼的行为动机也有了新的解释。

  

  ▲古代老虎艺术品

  五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形容伥鬼为“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这一解释将伥鬼的传说和另一个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溺死鬼联系了起来,这十分符合人们对于鬼怪心理的想象,此后这也成为了伥鬼的典型特征。

  

  但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关于伥鬼的传说却有一些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此地传说中的伥鬼有令人化虎的能力。

  其中《广异记》中就记载了一名荆州人化虎的故事,传说一位荆州人在山中遇见了一个伥鬼。

  

  ▲野生华南虎

  伥鬼趁他不注意将虎皮蒙在了他的身上,他就这样变成了一只老虎,被伥鬼役使在山中袭击行人和猛兽。

  但他虽然变成了老虎,但是依然有着清醒的意识,因此一次外出捕猎的时候,他趁着伥鬼不注意逃进了附近的一所寺庙中,并找到禅师向他说明了情况。

  

  ▲古画老虎

  禅师听说后让人们紧闭寺门,之后每天喂给这头猛虎素食,过了半年之后,他身上的虎毛才慢慢脱落,逐渐变回了人形。

  在继续休养了一年多之后,这名荆州人向禅师请辞,但他刚刚离开寺庙不远,就又被之前那个伥鬼盯上,并打算将虎皮蒙在他的身上。

  

  ▲山中寺院

  这名荆州人拼尽力气向寺院逃命,他的呼喊惊动了禅师,禅师急忙赶来将他救下,但此时他身后的虎皮已经蒙到了腰上。

  其下半身再次变成了猛虎的形状,禅师只好再将他接进寺内为他治疗,这次荆州人过了一年多才变回人形,但他却再也不敢离开寺庙了。

  

  ▲猛虎图

  除了人变虎的传说之外,在长江流域还有虎变人的传说,比如裴铏在他的《传奇》中就记录了马拯的故事。

  据传马拯和两名仆人在衡山祝融峰游玩,中途遇见一名老和尚,说希望马拯的仆人能帮自己买些东西。

  

  ▲《传奇》书影

  马拯便让仆人留下帮助老和尚,自己则继续在山中游览,一段时间后马拯遇到了附近的乡民,才知道那名老和尚并不是人,而是山中猛虎幻化而成的,自己的两名仆人恐怕也早已遇害。

  

  ▲游戏中的虎妖形象

  于是马拯心生一计,他回到了之前遇到老和尚的地方,果然见到了虎妖,此后他便用言语将老和尚引诱到了一个水井边,然后联合之前那位乡民将老和尚推入了水井之中。

  在落水后这名老和尚果然显出了原形,变成一只巨大的猛虎作势便要沿着井壁跳上来,还好两人早就准备好了巨石,他们猛地将巨石砸入水井之中,终于将这只害人的猛虎杀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长江中游地区的传说故事中,伥鬼和猛虎的形象和其他地区都有些许不同,人虎之间相互变化的能力是最大的特征,而这和这些地区自古以来的虎崇拜文化有一定关系。

  

  长江流域的虎神信仰分布非常广,在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有虎神信仰,各族的传说故事也各有不同,其中以古巴族文化的廪君信仰最为知名和独特。

  廪君是古代巴族部落的一名头领,其有着出众的武力和才能,也是带领巴族人迁徙的领袖人物。

  

  ▲纪念廪君的白虎堂

  传说在廪君死后,其魂魄不散而是变成了一只白虎,此后便一直在部族旁守护着族人,为了祭祀先祖,巴族人便有了虎神信仰,一些部落甚至有活人进行祭祀。

  在湘鄂川黔地区生活的土家族人便是巴族人的后裔,土家族部分部落在解放前还保留着祭祀白虎的习俗。

  

  ▲土家族

  当地每户都要设一个白虎坐堂,用来祭祀坐堂白虎,土家还有“三梦白虎当 堂坐,当堂坐的是家神”的俗谚。

  一般来说,有虎神崇拜的地区人们会对老虎敬若神明,但当地少数民族百姓却世代都是猎虎的好手,这种奇怪的现象要又从古楚文化说起了。

  

  ▲美丽的白虎

  在屈原的《楚辞》中,有“夜光何德,死则又孕。厥利为何 而顾菟在腹”的语句,其中包含了楚人相信月亮上有白虎居住的内容,月亮由于有着圆缺变化,因此古人一般认为其代表着一种起死回生的能力,这也让白虎和死生循环有了联系。

  

  ▲清代虎皮

  楚人们相信猛虎是帮助人们起死回生的关键,当地的氐羌人,在先秦时期就有用虎皮包裹尸体下葬的习俗。

  而且和中原地区不同,这些人相信只有火葬才能让他们和猛虎结合到一起,从而拥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吕氏春秋》中也有氐羌人被俘后不害怕死亡,反而害怕不能火葬的记载。

  

  ▲《吕氏春秋》书影

  而巴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百姓也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虽然有虎神信仰,但除了祖先化成的白虎之外,其他的老虎都是他们获取虎皮,赢得重生机会的关键资源,他们也就掌握了极强的猎虎本领。

  在当地人的信仰中,与老虎的灵魂结合是获得重生的关键,而这种理念也影响了当地的传说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只有楚地的伥鬼采用令人化虎的本领,而楚地的老虎,也有化人能力的根本原因了。

  

  ▲反腐反黑漫画《为虎作伥》

  而到了唐代之后,随着中原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楚地少数民族受到汉文化影响力加深,虎神崇拜在当地的影响力逐渐减少。

  因此那种有着掌控老虎能力的伥鬼传说逐渐消失,将伥鬼作为恶鬼的故事成为主流,伥鬼的形象也逐步被确定下来。

  伥鬼中的伥字有着迷茫的意思,这和最初伥鬼不得不陪伴恶虎的处境有一定联系,但后来人们发觉现实社会中有不少人和伥鬼一样,不辨忠奸,为贪官恶人做事。

  他们有些时候甚至比那些人更加可恶,因此伥鬼的形象也开始不断恶化,最终成为了恶鬼的代表,为虎作伥也成了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成语之一。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虎伥故事的历史根源》,刊登于《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说“伥鬼”》,刊登于《唐都学刊》2008年02期;

  《异苑》,刘敬叔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