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讲述柳湾遗址背后的故事
从左至右依次为青海省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宋涛、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长赵元杰、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王进先和主播彭娜。何文帮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11日19时30分,青海省文物局联合《西海都市报》推出的“青海文物的前世今生”系列直播第二篇章——古遗址篇,带您走进柳湾遗址。直播间内,网友和读者积极点赞留言,气氛热烈。此次直播邀请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王进先、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长赵元杰和青海省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宋涛做客直播间,听他们讲述柳湾遗址背后的故事,大力宣传青海文物保护工作,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
这里的彩陶流成了河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湾遗址有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种类最多,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公共墓地——柳湾古墓群,有1730座远古墓葬,距今4600年至3600年,出土文物4万件,其中彩陶占据一半以上,为国内罕见。
柳湾遗址蕴含了包括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场类型,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四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由于出土彩陶文物近2万件,其精美的造型、神奇的纹饰、庞大的规模被誉为“彩陶王国”,从而揭开了我国黄河上游最大的一处氏族社会公共墓群的神秘面纱,柳湾也因其绚烂的彩陶而闻名于世。正如当年参加过柳湾考古发掘、后来成为我国著名作家的张承志在其《北方的河》中所说:真的,在湟水流域,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
“彩陶王国”中,一批精美的彩陶,如裸体人像彩陶壶(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为我国最早的人体浮雕艺术)、人头像彩陶壶、方形彩陶器、彩陶靴和大量的蛙纹彩陶罐等折射出古人智慧的光芒,让今人沉醉在无穷的、梦幻般的奇思妙想中。
保护文化遗产 讲好柳湾故事
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王进先曾任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长,在那里工作过7年。他介绍,收集和保护文物遗产是柳湾彩陶博物馆的首要任务。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建馆以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揭示藏品的内涵,并通过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促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长赵元杰介绍,柳湾彩陶博物馆不断改善展陈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柳湾墓地是我国近年来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是黄河上游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柳湾遗址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先后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到柳湾考察研究,柳湾遗址有“柳湾彩陶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我国万里长城、兵马俑相媲美”“彩陶的王国”等美誉。
柳湾墓地发掘的墓葬多,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互关系等都有重要的学术科学价值,同时为研究我国私有制的产生与阶级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一批新的较好的实物例证。
足不出户了解几千年前制陶艺术
游客参观文物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参观或是拍照打卡,而在于深入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青海省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宋涛生动讲述了柳湾彩陶的纹饰知识。宋涛在柳湾彩陶博物馆工作了8年,对这些文物如数家珍。他介绍,彩陶的纹饰主要由黑、红、白三彩组成,不同于现代陶器的工业涂料,先民的彩陶颜色来自矿物质颜料,历经数千年光彩依旧。彩陶上的纹饰主要有旋涡纹、锯齿纹、回形纹、蛙纹、圆圈纹、三角纹、网格纹等,根据器形搭配不同的纹饰,纹饰古朴大方,构图合理,繁而不乱,显示出制陶和绘图工艺的成熟,彩陶也成为史前艺术的发端。
宝藏文物的故事引来众多网友收看,大家纷纷留言。网友“幸福一生”评论:“直播中了解到每一件文物的考古发掘和所代表的文化价值,收获满满。”网友“蓝雨”评论:“这些精美彩陶的背后体现出青海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再现了青海昔日的灿烂辉煌。”网友“小猫”说:“观看直播就能了解众多宝藏文物的前世今生,希望多来几场这样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