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恢复繁体字才能救传统文化!易中天:你把亂竈龜鬱写出来

  冯小刚:恢复繁体字才能救传统文化!易中天:你把亂竈龜鬱写出来

  冯小刚导演是我国电影圈的中流砥柱,他的作品充斥着黑色幽默,常作为贺岁档在新的一年与观众见面。由于贺岁片的票房屡次拔得头筹,因此冯小刚又被安上了“贺岁片之王”的称号。与科班出身的著名导演张艺谋与刘凯歌不同,冯小刚属于半路出家。

  

  虽然没有系统学习电影拍摄与制作的知识,但恰恰因为非科班出身,冯小刚受传统思维的束缚较少,他总能突破学院派理论的框架去进行更加大胆的创新。在票房、好评俱佳的贺岁大片中,冯导总能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去讲述每一个生活中看似平凡普通却充满故事性的小人物。

  例如,《手机》的主人公严守一是一位著名主持人,因婚外出轨而离婚,离婚后屡教不改,最后孤身一人;《芳华》中的何小萍进入文工团后,因其不合群的性格而处处遭受排挤与欺负,最后饱受精神病的折磨。此外,在冯导黑色喜剧电影的背后,总能向观众展现一个沉重但又深刻的主题。

  例如,《非诚勿扰》借男主秦奋的相亲经历来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剩男剩女的问题以及年轻人的婚恋观。《私人订制》用幽默的手法犀利地批判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并提醒观众莫要做青天白日梦,而要多花时间与亲人相处。

  

  总之,冯导的电影陪伴了几代人,创造了无数国产电影的票房奇迹。不过,在2015年的两会的政协文艺组讨论会上,包含冯小刚在内的委员提交了建议恢复部分繁体字的提议,并希望将这些繁体字增设到小学的教科书中去。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人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至今还时常被人提起。对此,我国知名历史学者易中天对文娱界的呼吁行为直接回怼:“那些整幺蛾子的人,亂竈龜鬱你给我写出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汉字简化的原因我国在上个世纪一共进行过两次汉字简化运动。1956年,通过《简化汉字方案》,并向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就是广为人们熟知的简体字。简体字在结构与字形上更为美观合理,甚至取代了居于正统地位的繁体字。1977年,我国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然而由于二简字本身违背了汉字简化规律,并造成诸多问题,故遭受群众联名反对,仅仅过了九年后便被废止了。文字是辅助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文字必须具备简易、方便、高效率的特点,化繁为简也是历史上文字演化的大趋势。

  同时也可以提高字与字之间的辨别率,令文字更加简易、好认、好记,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降低文盲率。汉字贯穿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至上个世纪逐渐形成字数多、笔画多、异形字多的特点,不少人连字都认不得几个,更别提写字与用字了。

  因此,20世纪初,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复杂的汉字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更不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故纷纷倡导汉字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盲率极高,人们逐渐意识到汉字改革是减少文盲率、强化经济基础的必要条件。而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笔画多、结构复杂的缺点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故汉字改革势在必行。

  

  冯小刚:恢复繁体字,才能挽救传统文化!汉字的繁简之争自古以来便存在,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坚持废除简体字,让繁体字“翻身做主人”,连当今文娱圈也掀起过几阵呼吁“化简为繁”的运动。2008年两会期间,宋祖英、黄宏等来自演艺圈的21位政协委员联名提议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在这些文艺圈的老前辈们看来,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更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只有学习繁体字,才能清楚地了解汉字以及文化的起源,寻到中国人的根。此外,这些文艺界人士还认为简体字过于单一,失去了汉字本身的意思。对此,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回应:在国家法律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汉字简化的规律亦不会发生改变。

  无独有偶,在2015年两会中,冯小刚、张国立等委员联名提出“建议中小学恢复部分繁体字”的提案。其中,冯小刚更是认为:恢复繁体字,才能挽救、弘扬传统文化。在政协会议的分组讨论中,冯小刚提议可以选择50个甚至更多具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增设在小学课本中。

  

  例如,“亲爱”一词的繁体字为“親愛”,很显然,前者比后者分别少了一个“见”与“心”。然而,不想见,如何能相亲?没有心,如何能相爱?如今孩子不知“親”需要见,“愛”需要心,更不知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除此之外,演员张国立也从书法的角度呼吁小学教材增设繁体字,因为大部分漂亮的书法都是用繁体字写的,倘若学校能够给学生教授繁体字,也可以增加下一代学习书法的兴趣,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

  易中天:简体字不会干扰中华文化的传承对冯小刚等文艺工作从事者的提议,当代作家冯骥才随即表示赞同,他认为在追求文字传播速度的同时也不能丢掉文化意义,选取部分繁体字放入教材中是必要的。然而,相声演员姜昆却提出反对声音:“我想提醒一下,其实现在我们使用的90%简体字早在古代就有了,也是需要文化传承的。”

  

  针对文艺界大咖们的“繁简之争”,一向以敢说真话著称的知名作家、历史学者易中天认为:简体字根本不会干扰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易中天还认为“即便过半的中国人看不懂繁体字,也不是问题”。紧接着,易中天直言道“那些整幺蛾子的人,亂竈龜鬱你给我写出来看看”。

  这些话此话虽未指名道姓,但矛头指向谁显而易见。很显然,易中天认为简体字并不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或者说传承与传播中华文明,本不必在这些表面工作上大搞噱头或吹嘘标榜。此外,著名演员兼导演姜文也认为不应当恢复简体字。

  他直言自己是书法爱好者,但他不赞同恢复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的笔画与结构过于复杂,人们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因此当初才强制要求“化繁为简”。而建国后的汉字简化方案因改良过于急迫,且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难免有存在不足之处,但不代表简化字毫无用处。

  

  结语:国家语委资深专家也对繁体字的恢复持反对意见。不少专家认为简化字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负面作用被过分夸大了,如今的简体字并未发展成完全无法辨认的地步,且从古至今由繁化简的繁体字数量并不多。

  总之,不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传统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字体无所谓对错。繁体字虽有魅力,但若将其完全顶替简体字,也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