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掠影|电影讲堂:光影中的海派之韵——镜头中的咖啡

  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官方微信,让艺术和人文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靓丽的底色!

  电影讲堂(第九季)第二讲“光影中的海派之韵——镜头中的咖啡”于4月28日下午和同学们准时见面。来自上海市育鹰学校、上海市昆明学校、平凉路第四小学、水丰路小学、控江二村小学分校等五所影视基地学校的七十名师生,和线上两千多名观众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认识咖啡——咖啡小知识

  咖啡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非洲、中南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广有种植,目前全世界咖啡种植、贸易国多达近80个。

  人类饮用咖啡始于2000年前东非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他们最早学会了用水煮经过晾晒的咖啡豆制成饮品。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到非洲,发明咖啡研磨工艺,开始大规模种植。

  17世纪,咖啡从阿拉伯传入欧洲,开始烘焙工艺;1652年伦敦有了首家咖啡馆,18-19世纪逐渐成为全球日常饮品。

  19世纪,中国台湾、云南等地开始有了最早的咖啡种植。

  1836年,一个丹麦商人在广州十三行开始了中国境内第一家咖啡馆。

  1866年,美国人Mrs.Crawford为培训中国本地西餐厨师编写了一本西餐教材《造洋饭书》,其中这样描写咖啡的烹制:“猛火烘‘瞌肥’,勤铲动,忽令其焦黑,烘好,趁热加奶油,装于有盖之瓶内,盖好,要用时现轧。”Coffee被音译为“瞌肥”。

  风靡上海——上海咖啡文化的起源

  1846年,礼查饭店于店内开设咖啡馆,是上海最早的咖啡馆。

  1851年,一名广东人在虹口老大桥直街3号开设“生昌架啡馆”(1883年迁到福州路,更名为“杏花楼”。)

  1935年,浙商张宝存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创办 “德胜咖啡行”(C.P.C),是中国最早的咖啡工厂(1958年改为“上海咖啡”。)

  1946年10月,上海咖啡馆有297家,其中30多家在南京路上。截止2022年6月30日,上海有7857家咖啡馆,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咖啡以香味与色泽风靡世界,也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鲜亮符号之一。

  镜头内外——上海咖啡馆的红色印记

  上海“五方杂处,华洋麋集”的文化特点孕育了上海独特的咖啡文化,上海的咖啡馆也成为了开放进步的思想摇篮。

  这是多伦路上的公啡咖啡馆,很难想象如此风雅的地方,竟然是左联诞生的摇篮,革命者的聚集之地。鲁迅先生经常在这里联络革命青年,因为这里地处公共租界的边缘,又由外国人经营,巡捕房不易控制,为左翼作家的交流提供了更为宽松、安全的环境。

  1928年,上海西点师凌阿毛与同伴合伙在静安寺路开办了凯司令西餐社,其招牌产品其栗子蛋糕在张爱玲笔下曾多次被提到。在电影《色·戒》中,导演李安选择将这里作为情报传递和暗杀破敌的的主要场景。

  此外,该影片还在新厂古镇取景,当年极具影响力的“第一楼茶园”底楼的“洪福馆”饭店曾作为中共地下党联络站。近年来,借助电影IP,新厂古镇正被打造成“红色电影文旅小镇”,人们可以打卡电影场景拍照,实现镜头内外的联结互动。

  融入日常——咖啡的“文艺”与“普及”

  1920年代后期,咖啡消费开始在上海普及,扮演着引领中上层市民、文艺青年生活时尚的角色,喝咖啡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与一定的时尚潮流和生活趣味、文化取向息息相关。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实施,大量咖啡进入中国市场,咖啡价格跳水,寻常百姓人家也开始购买廉价的听装咖啡。街头出现“摊头咖啡”、“路边咖啡”,社会下层的百姓也能消费咖啡。

  在很多海派电影中,无论是白领精英还是平民百姓,都会有喝咖啡的镜头。比如沪语电影《爱情神话》中,修鞋匠在修鞋间隙,冲一杯手摇咖啡,还有那句“我该修鞋修鞋,该喝咖啡喝咖啡”,将这座城市的市井与文艺并存的上海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海纳百川——融合发展的本帮菜

  同上海咖啡文化一样,本帮菜也擅长吸收与改造。比如极具代表性的罗宋汤,菜名的“罗宋”二字是从“Russian”音译过来的,原版是俄式西菜的“红菜汤”,不过这种汤辣中带酸,酸甚于甜,并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于是,上海人根据自己的口味,以及本地食材的特性加以改良,作出上海特有的本帮菜汤品。酸中带甜、鲜滑爽口的罗宋汤是地地道道的中式海派味道。

   本帮菜经过百年的不断发展,融合了淮扬、苏锡、浙杭、广粤、鲁菜、京菜等各种菜系的优点,形成了自身“浓油赤酱、醇浓鲜香、南北贯通、东西融汇”的特点。无论是《春风得意梅龙镇》中精致繁复的酒家菜肴,还是《考试一家亲》中围桌而坐的家常菜,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石川老师的讲座生动细致,诙谐幽默,以光影为背景,历史为轴线,将咖啡蕴含的海派文化内涵转化为小朋友们容易理解的知识和故事,在座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思考互动,流连忘返。讲座后,我们邀请了同学代表品尝了咖啡和海派小点心,下面让我们听听这些同学的心声感想。

  育鹰学校 唐炜轩:活动中,石川教授为我们讲解咖啡知识,还带着我们由电影镜头中的咖啡去了解海派文化。沧海沉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历久弥香的咖啡早已和城市记忆融于一体,在这里缔造出独有的咖啡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民办打一小学 宋玮腾: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老师给我们泡了一杯新式咖啡,我有幸品尝了它的味道,醇香中带着一点微酸果味,配合电影中的海派点心非常好吃!

  育鹰学校 杜玥霖:在石川老师风趣幽默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了咖啡的历史。镜头中那杯散发着袅袅香气的咖啡,勾起了我对海派咖啡文化浓厚的兴趣。

  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 陆宇鑫:活动中,我品尝了老师带来的咖啡,还吃到了美味的蝴蝶酥,感觉到苦尽甘来的香甜,令人回味无穷。咖啡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上海中西交融的优雅与和谐,这正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精髓,那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控江二村小学 华茗:通过光影故事中的咖啡,我学到了咖啡的相关知识,感受到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今,咖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它早已超越了作为一杯饮品的意义,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体验。

  上下滑动查看

  ——END——

  信息来源:杨浦区少年宫

  供 稿:杨浦区少年宫影视教研组

  撰 稿:孙颖懿

  设 计:文 文

  责任编辑:吴 蕴

  审 核:陈始佳

  点击阅读往期精彩回顾↓↓↓

  “艺·智”课程|【艺趣一刻】健康一招(第二季)第二讲:金蟾戏水舒颈项

  “艺·智”讲堂|人文阅读大讲堂(第九季)第二讲:诗词经典,吟咏追问

  原标题:《活动掠影|电影讲堂:光影中的海派之韵——镜头中的咖啡》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