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解放时就是军长,为何却只是少将?他在朝鲜战场犯了一个错误

  李云龙被授少将其实是很合适的。如果不考虑抗战时期的战功,凭他的资历,完全可以授大校。

  诚然,李云龙抗战时期就是团长,但他执掌的独立团,是个编外团,与八路军成立时的主力团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而且,李云龙不是八路军首批团长,直到1940年代才开始担任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由于在淮海战役期间负伤,没有全程参与解放战争,其最高职务,也不过是个师长。

  这样的资历,1952年军队评级时,最多被评为正军级,大概率会被评为副军级,甚至可能只是正师级,如果是后两者,在不考虑战功的情况下,最匹配的军衔确实是大校。

  相比李云龙,他的老战友孔捷被授少将军衔,才真的授低了。

  据李云龙所说,孔捷的入伍时间比他晚,孔捷“还是新兵蛋子的时候”,他“已经是入伍十个月的老兵了”,但是,孔捷的进步速度很快,抗战时期,他先后担任独立团和新二团团长。

  可以说,抗战时期的资历,孔捷和李云龙不相伯仲。

  至于解放战争时期,孔捷就明显超过李云龙。

  孔捷不仅全程参与了解放战争,而且,作为四野的一员猛将,他参加了四野所有的重大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南战役、海南战役,从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岛。

  关键还在于,到解放战争后期,孔捷已经升任军长。

  仅凭建国前的资历,52年军队评级时,他就已被评为正军级,甚至准兵团级,这一级别,完全够得上中将军衔。

  而且,相比李云龙和丁伟,孔捷的组织纪律性也很强。

  丁伟也是中将资历,为何没被授衔中将?估计与“打仗两头冒尖”有关。新中国对将领的要求严格,不仅要求将领具备卓越的军事才华,还要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组织纪律性。

  纵观孔捷的军事生涯,从未违反过纪律。当年,他被山本一木的特工队偷袭,替总部挡了枪,但由于上级不知情,将他降为副团长。孔捷虽然感到委屈,但还是心甘情愿地服从了上级安排。

  那么,孔捷究竟为何只被授衔少将呢?

  很可能是与朝鲜战场上的一次错误有关。

  在军事学院学习期间,孔捷曾对两位老战友李云龙和丁伟谈到抗美援朝战争,他说:“二次战役的时候,我这个军的一个师,包围了美八军的一个营,战斗打了一昼夜,硬是打不下来,最后还让这个营突围了。”

  孔捷的一个师,居然让一个营突围了,其实,这在朝鲜战场上,并不是多么骇人听闻的事情。美军火力强大,志愿军若想全歼美军一个满编营,难度确实比较大。当然,美军营级建制被全歼的情况也有,只不过不多见。

  但是,在这次战斗中,孔捷还是犯了一个错误。

  如果孔捷只是单纯的让美军一个营突围,自然谈不上多么窝囊,可问题的关键是,据孔捷自述:“第一次攻击,我就损失了两个营。”

  一次攻击就损失了两个营,那么,第二次进攻呢?第三次进攻呢?一次战斗,为了全歼一个营,肯定不止三次进攻,那么,孔捷究竟损失了多少兵力?

  孔捷没有明说,但不难猜测,损失的兵力肯定不少,以至于让孔捷难以启齿。

  一个师包围一个营,不仅让敌人突围了,还折损了许多兵力,这样的战斗,就可以说比较窝囊了。关键还在于,这次战斗发生在二次战役时期,当时美军对志愿军的作战风格还比较陌生,志愿军整体打得比较顺利。

  在兄弟队伍都连战连捷的情况下,你孔捷指挥了这样一场窝囊的战斗,岂能不影响授衔?

  能和李云龙做好兄弟,孔捷的军事才能不会差,那么,他为何会指挥出一场这样窝囊的战斗呢?

  恐怕与二次战役的背景有关。由于志愿军打得比较顺利,估计孔捷之前也打过不少胜仗,所以难免产生了骄傲轻敌的心理,低估了美军在强大火力优势助攻下的战斗力,故而遭遇挫折。

  因为吃过骄傲轻敌的亏,这便不难理解,孔捷为何那么反感记者们贬低美军,把美军宣扬成不堪一击的少爷们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