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二胎有点吓人,家有俩娃,这三句话,奉劝你永远别说

  原标题:真实的二胎有点吓人,家有俩娃,这三句话,奉劝你永远别说

  文 | C妈

  来源 | CC爸妈(ID:cc-bama)

  ?去年是有什么促进生育的大事发生吗?

  怎么突然身边好多人开始二胎、甚至三胎了。

  ??????????

  所以很多新手二胎父母都来问,怎么平衡二胎之间的明争暗斗?

  很多人二胎前呢,以为会给孩子多个玩伴,没成想,相爱有,相杀更多。争宠和干架才是常态。

  一会弟弟抢了姐姐的书,姐姐愤怒反攻;

  一会姐姐多吃了一块饼干,弟弟死活不干;

  一会啥原因没有,就纯粹没事找欠,俩人干仗。

  总之,拉不完的架,断不完的纠纷。

  

  图片来源:电影《巴黎淘气帮》

  之前看到过一份研究数据,说是年幼的兄弟姐妹之间,小冲突每小时可达56次。

  不知道这个数据的可信度有多少,不过,我感觉挺治愈的:原来我家两娃每天的撕扯完全在正常范围内。

  所以,要问,这碗水真的端得平吗?

  碗都给你踹翻了。

  公平与否都是相对而说的,对老大而言的公平就是什么都是自己的,谁让人家是从100%所有到50%平均的节奏呀,少一点都难受。

  对老二的公平就是,哥哥姐姐有的,我也要有,哥哥姐姐做的我也要做,谁也别拦着我自己卷自己,谁让人家前边有个标杆摆着呢,能抢一点是一点。

  所以, 对于二胎或多子女家庭,我劝大家尽早放弃费妈还没啥用的公平养育。

  不过,要说真有什么坑一定不能踩,总结下来谨记这三几句话能少说就少说。

  你们俩个我都爱

  我爱你和爱他一样多

  “我和弟弟,你最喜欢谁?”

  家有二胎,相信很多父母都被老大灵魂拷问过这个问题。

  最狠的是,还有附加要求——只能选一个!

  你是不是想说,当然是都爱啦,我爱你和爱他一样多。

  如果你认为这是最公平最正确的答案,那就 错了。

  在心理学上,父母于每个孩子而言,是只属于他的私有财产,不论形象还是情感上。

  哪怕是亲手足间,在每个孩子心中,父母也是不可以平均共享的。

  图片来源:电视剧《白色之春》

  这个跟你做得好不好还没太大的关系,哪怕你做得再完美,端水端的再平也没用。

  哪怕两坨shi买回家,他们也会在意颜色、形状、气味,甚至热乎程度是否一样。

  你以为他们在乎的真的是世界上没有两坨完全一样的屎吗?

  他们在乎的是“父母对我的爱是不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你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虽然也很爱兄弟姐妹,但是最爱我的。

  “我很爱你们每一个人,但是最爱你”

  明面上都爱,暗地里偏爱。

  平常可以设计一些每个孩子的专属时光,在那会爸爸妈妈是属于他一个人的。

  偷摸着给某一个孩子带个小礼物,比如我偶尔接姐姐放学,会买两个小蛋糕,给她跟弟弟一人一个,但是还会单独给她买一个冰淇淋路上吃。

  姐姐就会秒懂这份偏爱。

  或者,有些专门对姐姐说的话,我会给她写便签,这也是女儿目前专属的仪式感。

  包括弟弟也是,姐姐不在的时候,我会很放肆地表达我有多爱他,让他感觉好像全世界我妈最爱的就是我,没我她就活不了了。

  虽然有点渣,但确实好使。

  只有被用心偏爱过的孩子,才不会计较偶尔的得失,也愿意给予兄弟姐妹更多的包容。内心OS:反正我拥有的很多了,给你一点也无妨。

  那万一两个孩子同时跑过来问,他们俩最爱谁,怎么办?

  不要犹豫,更不要心虚,你只需要大声且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

  “当然最爱你们两个人啊,不管再来几个小弟弟小妹妹,我最爱的都是你俩。”

  如果矛盾实在不可调和,咱就干脆把矛盾面扩大。

  两个里做不了唯一,一群里能做唯二,就好接受多了!

  你看看哥哥妹妹......

  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常常犯得另一个大忌,就是在孩子之间比较。尤其是,当某一个孩子比较优秀时。

  很多时候,兄弟姐妹的优秀,本身并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但父母的比较,却能让他们沉入深渊。

  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公开比较孩子,或用任何方式表达某一个孩子是榜样,都会让另外的孩子形成无望感。

  “你看姐姐房间多整洁,你为什么就不能收拾下”

  “你能不能少顶嘴,你看弟弟多懂事”

  “弟弟总能按时完成作业,你怎么就不行?”

  说着无意,听者有心。

  虽然你想的是激励他,向“榜样”学习,取长补短。

  但在另一个孩子看来,他得到的信息绝不是“我要向弟弟姐姐学习”,而是“你们就喜欢弟弟姐姐,他做什么都是对的,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我讨厌他”。

  哪怕是比较中那个被夸的孩子,也容易得到不正确信息“我比哥哥妹妹强多了”,从而更加恃宠而骄。

  这两个结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图片来源:电影《无人知晓》

  最容易让手足间产生嫉妒和怨恨,带来手足间竞争痛苦和压力的,莫过于父母的比较。

  人家本是亲人,在父母的比较下,被迫成了仇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兄弟姐妹间的感情都毁在了父母的比较中。

  心理学家就发现,不少出色的孩子的家庭中,总会有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兄弟姐妹。

  比起直接比较,还有一种更隐秘的,是针对同一件事的单向夸奖。

  比如两个孩子都想跳一个大水坑。

  姐姐跳过去了,弟弟犹豫半天没敢跳,你单向地夸姐姐“你真是太勇敢了”。

  哪怕是你什么也没说,弟弟收到的信息就是“我不勇敢”……

  养了两娃,想必你也早有感悟,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优缺点。

  要么就别夸,要么就都夸。

  “姐姐好勇敢,一下就跳过去了;弟弟也很谨慎,知道保护自己不受伤,你们俩个怎么都这么厉害呢”

  “弟弟真可爱,就像你小时候一样可爱,喜欢趴在妈妈肚子上睡觉”。

  这些“话术”其实都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通用。

  学一下,用起来一点也不难,关键是有心。要带着这份察觉去养育。

  要不要让老大让着老二?

  二胎家庭,如果因为某个东西而引发了一场争斗,不是因为那个东西有多好,而是因为他恰好拿在对方手里。

  哪怕它是一坨屎,拿在对方手上的那一刻,都散发着令人着魔的香气。

  

  图片来源:电影《看上去很美》

  老一辈的习惯话术是:你是老大,你要让着弟弟/妹妹。

  当然了,后果现在多数人也知道了,通常强制老大让着老二,会有2个明显弊端:

  一是让他有“父母不爱我、偏心弟弟/妹妹”的感觉,性格弱一些的就会影响安全感;性格强势些的,就会愈发叛逆。

  二是对老二的成长也非常不利。长期需要成人庇护的老二,遇到困难只会求援、借助于外界帮助,完全没发展出自己的战斗力,也是很可怕的呀!

  当然了, 不提谦让也不行。

  新生代父母如果过于强调大的不必让着小的,那简直是在给自己挖坑……

  “那是姐姐的,你不能抢!”

  “姐姐你的东西,你有权利不给!”

  这么说,很可能让本来因为手足情或是长者风范,而自发谦让的老大,变得完全不肯退让。

  老大内心OS:他叫我姐姐平时还那么可爱,要么我让他先玩会儿?or,哎,他哭得那么惨,我也没有很喜欢,要么玩具让给他?

  结果,你一声令下——“大可不必!”

  得~爱心、怜悯,都给你扑棱没了。

  结局就是,兄不友弟不恭,每天不是在灭火,就是在灭火的路上。

  管哪头都不行,孩子来找你当判官怎么办呢?

  不管真相如何?理在谁那?只要你管,就只能落个偏心。

  所以, 不谈对错,只谈感受!

  昨天姐弟俩还吵架,姐姐跑来和我告状,说自己画被弟弟弄坏了。

  我就问弟弟有没有这回事,弟弟说有,但是他是想让这幅画更好看,就加了几笔。

  然后就问我姐姐,除了难过,你现在还有什么感觉呢?

  她说,我很生气、我想打他一顿。

  我又问弟弟,你能理解姐姐的难过吗?

  如果是你从幼儿园拿回来的彩泥作品被弄坏了,你会不会也很生气呢?

  弟弟点点头说会生气,也想打他一顿。(这现学现卖倒是快)

  明白了对方的感受,弟弟就小声和姐姐说了对不起。

  当姐姐知道她的难过和生气,被我和弟弟看到了、理解了,她的气也消了一多半,不再那么咄咄逼人了。

  那么现在,弟弟也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姐姐带来了麻烦,你愿意为你的行为负责任吗?

  弟弟说愿意。

  那你俩商量一下,弟弟做点什么,姐姐会舒服一点。

  然后姐弟俩就去商量了,没一会俩人就又开始开心的玩一块了。

  整个过程我们不对事件做评判,而是在感受的层面来沟通。

  不仅能建立孩子的同理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还能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没偏没向!

  没点心机做不了二胎老母。

  大家有什么好套路,分享出来,咱一起套娃!

  树妈说:

  文章最后,还想跟大家再做个分享:

  很多妈妈都发愁,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益智玩具虽然多,但是不知道怎么给孩子挑选,也不知道应该怎样陪孩子玩出花样。

  今天咱们特意邀请了品果积木的研发人员一起,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一场 “思维训练专场直播”。

  品果积木在益智玩具领域非常专业和权威,直播中会结合孩子的年龄段,做详细分享。具体可以看今天 二条,想要培养孩子 数学思维能力的妈妈,到时一定要来!

  另外, 大家如果没有时间看直播,又想了解咱们直播的内容,还可以 ,会实时发送直播消息,专门解答妈妈们的各种问题哈@树妈小助手。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来源简介:CC爸妈(cc-bama)“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作者,太多人指挥你如何养孩子,却从没人教你如何做父母,加入我们一起少走弯路。

  大家好,我是小树妈妈,爱阅读、爱分享、更爱家里的两个娃。

  创办成长树这个平台 6年了,收获了 200多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宝爸宝妈,每天为大家提供原创育儿好文、精选好物、有声绘本,累计发布了 300多篇原创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 3-12岁的娃,那咱们就算相见恨晚,现在关注,小树妈妈还有见面礼送给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