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大爷每天暴走一万步,却走出“足跟病”?老人运动“急不得”

  今年61岁的李大爷,一直都有跑步的习惯,为了身体健康,他每天早上都要绕着老家的水库跑上好几公里才罢休。

  后来,李大爷从某些养生节目得知,每天“日行一万步”对健康有奇效,于是又改变了自己的运动计划,增加到每天跑步一万步才达标。李大爷原本以为,自己的健康会随着积极运动一直保持下去,却不料被一种特殊的疾病缠上了身。

  

  六旬大爷每天暴走一万步,却不料被“足跟病”缠上

  那是一天早上,李大爷像往常一样起床准备去晨练,但在脚刚刚接触地面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一阵剧痛,差点没把李大爷疼得跌倒,好不容易缓过来一阵,疼痛感慢慢消失。但谁知连续一周,每天早上都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李大爷这是得了“足跟病”,而导致患病的罪魁祸首,正是他每天“暴走一万步”的运动习惯。

  什么是“足跟病”?和李大爷每天运动有什么关系?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足部构造:

  每个人的脚底下,都有着一片用于缓冲的“肉片”,医学上称其为“足底筋膜”,而足底筋膜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人类跑步的时候,将冲击力缓冲,尽量减少跑步时对足部肌肉和骨骼关节产生压力。

  但如果每天运动的次数过多,运动量太大,足底筋膜持续地劳损,就很容易因为受伤而产生炎症,从而形成“足底筋膜炎”,也就是所谓的“足跟病”。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根橡皮筋,你不断地去拉伸它,它坏掉的可能性也会更高。“足底筋膜”也是如此。得了足跟病的人,在走路时会对受伤的筋膜造成拉伸,会出现短暂剧痛的情况。

  而话说回李大爷,他每天“暴走一万步”,本身就是超负荷的运动量,对足底筋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再加上他年过六旬,足部肌肉承受能力较差,足跟病发作时的疼痛感,也会相比普通人更加明显。

  所以,尤其是对于老人来说,运动虽好,但过量运动千万要避免。根据2012年肌骨类损伤综合报告的数据,40岁到65岁,是“足跟病”高发的年龄段,大约10%的中老年人,存在此类疾病风险。

  也正因为如此,越是老年人,越要重视并且限制“过量运动”这一致病因素,每天运动科学且合适的量,才能真正为身体带来健康。

  

  拒绝“过量运动”,60岁以后,每天走多少步健身比较合适?

  相信不少中老年人和李大爷一样,被“日走一万步”的宣传所影响,觉得每天走一万步才是健康的。

  但实际上,日走一万步的真正来源,其实是日本的一则“广告营销”,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健康依据。根据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表明:走路过量且超标,反而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膝盖炎”以及“心脏负担性心血管病”风险。

  既然如此,那每天应该走多少步?

  关于这个问题,《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麻塞诸塞大学的研究组曾经对来自全球的5万名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60岁以上人群,如果每天走路步数在4000步以下,全因死亡风险率提高20%;但如果走路步数超过6000步,死亡率同样也会提升。

  换句话说,老人每天走路过少,会因为缺乏运动,增加代谢系统疾病概率,提高全因死亡风险;

  但同时,如果走路过多,依旧对身体健康不利。

  所以,综合研究参考,建议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走路4000到6000步左右比较合适,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走得多,还是走得少,才是相对健康的选择。

  另外,想要避免重蹈李大爷的覆辙,提前对“足跟病”进行预防,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其他的防范措施。

  

  预防“足跟病”,老年人还要学会做2件事

  第一件事:积极补钙

  足跟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足底筋膜因为损耗过度,从而引发疾病。因此,如果能够加强足底筋膜的强度,也是预防足跟病的有效方法。

  而补钙,能够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强度,对于足底筋膜也不例外。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增加鸡蛋,牛奶等食物摄入,不仅能预防足跟病,也能有效降低肌肉疾病和骨质疏松等常见症状风险。

  第二件事:穿好运动型鞋袜

  可不要小看这个细节,在运动的过程中,足部,关节,脚踝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如果不加以防护,长期运动对它们的损耗也会增加。

  但如果在运动前,老人也能穿好运动型鞋袜,在鞋袜弹性防护作用下,冲击力和阻力被减小很多,足部磨损降低,足跟病的风险也能减小。

  

  老人能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难能可贵。但也恰恰是为了老人的健康,“过量运动”的行为一定要避免。合理科学的制定运动计划,做好相应的调养和防护措施,才能真正让运动对老人发挥作用,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参考资料:[1]:《暴走健身为何惹上足跟痛》中国中医药报,2017-10-17[2]张立宁, 丁珮, 唐佩福. 足底筋膜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 19(3):42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