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解读:走进天平秤——孩子们眼中的“跷跷板”
原标题:游戏解读:走进天平秤——孩子们眼中的“跷跷板”
孩子与天平的趣事
焦点区
///
案例背景:
焦点区投放了一个天平秤,通过几天的观察,每天都有不同的小朋友在区域活动和过渡环节去尝试操作,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对新材料的探索。记录着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精彩瞬间。《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好探究”的两个表现:即“当幼儿好奇地摆弄物体,探索物体和材料,试图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时,是他们好探究的表现”;“当看到新奇的事物、发现有趣的现象时,感到兴奋,乐在其中,而且有交流的愿望和冲动。”作为行走在孩子们身后的我选择用观察和适时介入相结合来支持幼儿进行新游戏材料的探究。
1.初识天平秤
孩子们眼中的“跷跷板”
早晨入园,看到几个小朋友围着天平在讨论。大家觉得这个天平一上一下的很好玩,听见甜甜说:“这个好像跷跷板呀,我在公园里玩过跷跷板。”原来他们把天平看成了跷跷板,这个想法很符合天平的本质,而且也是孩子们生活中能常见到的,如果以这个为契机来引导孩子们了解天平,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容易的。甜甜接着说:“这能两个人玩,一上一下。”汐汐说:“对呀,一使劲这边就被压下去了。”甜甜和汐汐用手压着天平秤一高一低的玩着。“要不我们试试让这些彩色的积木也玩玩跷跷板。“(砝码)
初步探索“跷跷板”开始了!汐汐拿了一个蓝色砝码放了上去,甜甜拿了一个红色砝码放上去。甜甜这边的“跷跷板”沉了下去,看到结果后汐汐说:“我的这边沉下去了,是因为你的砝码比我的砝码大。”甜甜说:“那我们再加一个试试。”汐汐加了一个黄色,甜甜加了一个粉色,这时候汐汐这边的“跷跷板”沉下去了“哦,我知道了,是重的一边就会下去,轻的一边就会上来。”甜甜接着汐汐的话补充。两个小朋友继续拿砝码放进小托盘里,她们在游戏中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向哪边,说明哪边就轻。围观的几个孩子在听完汐汐和甜甜解说后,觉得很好玩,随后几个小朋友也开始向天平两边放不一样大小的砝码,比较哪边重,哪边轻,好像在验证汐汐和甜甜说的秘密。
跷跷板的玩法
(汐汐5岁)▼
(甜甜4岁10个月)
思考和分析:
孩子们自发的由天平联想到跷跷板,这是由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于是便以创设“砝码玩跷跷板的游戏情境,鼓励他们继续探索,促进他们对天平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她们发现下沉的一边肯定是物体较重的,反之则是比较轻的,还有指针的指向也和物体的轻重有关,那么是否大的物体就一定是重的呢?
支持策略:
1.在焦点区提供了不同的材料,例如:圆木片,小弹珠,餐巾纸,小树枝,小石块……等物品。
2.继续鼓励孩子们通过探究天平秤的游戏发现物体的大小和重量的关系。
3.明确材料投放的核心价值。
2.找平衡
探索天平的新玩法
木木在焦点区开始他的天平探索,一开始也是用砝码做对比,玩了一会儿有点没耐心不想玩了。这时在旁边游戏的小维随手在天平的一边添加了一个砝码,天平居然变得平衡了,这好像给木木一些启发,“我要让三个砝码变得平衡”木木给自己定了目标。左右各摆了一会儿后高兴地说:“看,我的天平变平衡了,两边的砝码变得一样重。”接着他逐步的变换砝码的个数,四个砝码,五个砝码,一直到六个砝码,原来天平秤不是跷跷板,他可以通过增减物体,让两边变得一样多。
第三天木木又选择了天平。他先在天平的一边放一个比较重的玩具,然后另一边放砝码,放三个砝码以后,他又接着放。我问:“木木是想让天平平衡吗?”他点点头。“这是个好主意,我们来看看你放的砝码能和物体一样重吧?”老师的这样一个提示,也向孩子们介绍了天平的另一个秘密:是可以用来称重的。他接着去称刚刚的玩具。当它放的砝码重量超过玩具时,玩具一边抬起来,然后她又减下去一个砝码,可是玩具一边又压下去了。他又放了一个小点的砝码,可是玩具那边还是没有起来,他又有些不知所措了。于是自己在不停地调整、更换:“刚刚那个砝码放上去就重了,换个小的又轻了,那我选一个不大不小的呢?”木木拿了一个中等的砝码放上去。这个时候天平果然平了。
3个砝码
4个砝码
5个砝码
6个砝码
记录自己的发现:(木木5岁8个月)
分析与反思:
木木在一开始游戏时,没多久失去了耐心,一旁的小维看似无意间的动作(添加一个小砝码),却让木木突然发现了天平平衡的秘密。在接下来的操作砝码游戏中,他不断的增减两边托盘里的砝码,想要保持天平的平衡,可以一直没有成功。原来想到让天平两边的砝码一样重,必须大小搭配不同重量的砝码,这样天平的指针就会指向中间,两边的托盘也会保持一样的高度。材料的提供和调整,总会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探索和发现,那天平除了保持平衡以外还会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发生呢?
支持策略:
1.根据孩子们的需求,继续添加一些材料。
2.通过孩子们游戏分享了解比轻重的意义。
3.孩子们用表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游戏方法和过程。
3.比轻重
发现比重意义
接下来,天平成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在一次区域游戏时,涵涵独自在玩天平游戏,檀檀也想玩天平游戏,于是檀檀对涵涵说:“我们来比赛,好不好?”涵涵问:“比什么呢?”“就比谁拿的东西重,用天平称来比。”涵涵同意檀檀的建议。游戏开始了,檀檀拿了一颗弹珠,涵涵拿的是一块海绵,第二次,檀檀选择的是一颗鹅软石,涵涵挑选了一个大的圆木片。两次的结果都是檀檀赢了。 涵涵想了一会儿说:“这样玩不好,我们要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我们两个拿的称重的东西要是一样的,而且还要差不多大,这样比轻重才有意义。”檀檀想了想,赞同涵涵提议。游戏又重新开始了,为了公平起见,她们两个决定把每次的称重结果用笔记录下来,重的画“?”,这样游戏结束后就可以通过数数知道谁赢得多了。
(涵涵5岁)
(檀檀4岁8个月)
分析和反思:
材料的投放不是将某一经验囫囵吞枣的给予,而是要做到教师心中有目标,有思考,有想法。根据孩子们的发现通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材料的调整,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架。因此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向我寻求帮助的时候,我把问题再次拋给了她们,带着问题再探索,游戏也就变得更有意义,有挑战:
1.同样是纸团,在什么情况下会重一些?(体积大)
2.同样是圆木片,在什么情况下会重一些?(数量多)
3.为什么纸团大弹珠小,比起来还是弹珠重?(材料不同)
4.为什么棉花那么多,弹珠只有一颗,比起来还是弹珠重?(材料不同)
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就会引发她们深入学习的欲望。而这样的探索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幼儿的自发性学习。万分庆幸,没有用成人固有的思维去影响孩子、破坏孩子的创造性,这也引发了教师的思考:有时放手需要落实处,过分追求标准答案与幼儿的自主探究是相违背的。
支持策略:
1.丰富孩子称重的经验。
2.投放一些计量单位例如:小木棒,积木,小石头等重量相同的物体。
3.引导发现简单的计量单位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4.提升称重经验
天平秤的再探索
天平游戏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通过分享和讨论,孩子们基本掌握了天平游戏的方法,有单独游戏,也有和小朋友一起比赛游戏。不同的游戏方法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认知和经验。
曈曈和汐汐在玩过天平游戏后通过表征把自己的游戏记录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曈曈(5岁2个月):我今天在科学区发现了一块很漂亮的鹅卵石,放在手里摸了摸很光滑,感觉有点点重。像每天吃的鸡蛋那么重,还像吃饭的勺子那么重。于是我把鹅卵石放在了天平秤上,一下子托盘就沉了下去了,差点把托盘都打翻了。如果放彩色的小宝石在天平的另一边会怎么样呢?我放了一颗没有什么反应,于是两颗、三颗、四颗,原来这块鹅卵石的重量等于4颗小宝石。接着我又找来了木头小人,还等于四个木头小人=7颗小弹珠=17个小松果
汐汐(5岁):这是我第四次玩天平秤的游戏,我很喜欢玩天平。天平可以比轻重,哪边重小托盘就会沉下去,轻的那边托盘就会在上面,如果两边一样重,托盘就会一样高。 我今天玩的是称重的游戏,我发现2颗小弹珠=3个小木头小人,4个圆木片=6个松果,1个单倍块积木=5个小鹅卵石。明天我要找更多的东西来称重,我还想把天平秤带到户外去游戏。
教师感悟:
为期快一个月的观察整理成了一个阶段的文稿,从开始 为孩子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并给予他们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到在整个探索天平玩法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天平开启探索之旅起,我一直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先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思考点适当的给予支持。当他们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如何解决,而是利用一些有效的提问方法来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孩子们使用一些方法时,我总是以鼓励和肯定的方法来支持他们去验证。通过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指南》中科学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焦点区的游戏未完待续……
幼儿资源库——版权说明
本文系教师 王娟 投稿作品,投稿请加微信 :twhzxf,有获奖证书。关注本号即可不定期 获赠海量免费幼教资源。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您给大家带来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往期荐读
虞永平教授: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
综合领域课程设计:小鸡诞生记(图文视频版
漫画版: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亲自然课程】树皮的探秘之旅!
张俊:只有先解放教师,才有可能解放幼儿
王春燕教授: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动态ppt:《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学习、理解与应用(可领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