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教师在十字路口:审视非议现象,了解事情背后的本质
文丨双旗镇客栈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下班回家路上,一件我所经历的小事
古斯塔夫·勒庞说:对历史而言,个人命运可能隐藏在一个很小的小数点里;但对个人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人生。
我喜欢记录自己的身边事,下面就是一件身边小事。您可以置之不理,我写出来只是想存放自己的感慨罢了。
周五下午六点半钟左右,我骑着自己的二八大杠正好停在一个十字路口,等一个时长九十秒的红灯。
在我前面五十厘米不到的位置停了一辆造型比较现代的电动三轮车,坐在前面驾驶位的是一名看起来年龄在三四十岁左右的、体型肥胖的家庭妇女;三轮车的后车座里坐了两名身着校服的学生:一名看起来只有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是个男孩儿;另一名看起来就像是小学五六年级或者初中一年级的女生了。毫无疑问,这妥妥地是一家三口:妈妈接姐弟两个人放学回家。
必须先期交代一点背景:不要先入为主地以为开电动三轮车的人,就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我一再强调这辆电动三轮车造型比较现代,并不是田间地头那种拉货运粮的破电动三轮。如果把这辆电动三轮车放到一二线大城市的宽阔街道上,我也不认为显出落伍来,它可能只是某一家家境殷实的城市居民的代步工具。
而且,我们这个城市在官方资料里被定位成绝对的三线城市,并不是什么县城一类的小地方。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十字路口连接了新城和旧城,其实正好是新城的市中心。那里的人们原本是农民,但在这几年鬼使神差地享受到了城市框架拉大的所谓福利,随着拆迁竟然华丽转身成了市中心的居民。他们失去了几千年来的土地,他们暂时收获了时代红利,福耶祸耶?
因为对面的红灯时长为九十秒,我又正好停在这辆电动三轮车的旁边,于是就听到了这一家三口声音响亮的对话。
全程主要是那名女孩儿在说话,小男孩儿一直维持一种心不在焉的调皮状态。女孩儿说:“今天教育局到我们学校来检查,你们是不知道啊,原来教师们几百年也不穿那一身工装,今天竟然都穿上了工装!”
由于兴奋点高涨,她并没有停顿,继续说:“教师们不但穿上了几百年不穿的工装,还让学生们也都穿上校服!某某的校服太小了,穿不上,老师就让一名同学帮她拽着裤腿,使劲往屁股上提!而且,平时我们老师讲课时都在说‘一群死东西们,静下来,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老师拿腔捏调地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来上课了!’”
那名女孩儿在描述校内发生的事儿时眉飞色舞,模仿教师的语句时故意捏起嗓子,兴高采烈和鄙夷不屑交织在一起。
她在说这些事儿的时候,她的妈妈笑眯眯地看着前方,好像随口说了一句什么。总体而言,她的妈妈似乎非常淡然,并不愤懑,也不惊奇,更不制止自己女儿的说法。
九十秒红灯即将结束,我和这几个人的偶遇到此结束,彼此汇入纷乱的车流。旁边就是一家五星级酒店,根据我在一些APP上的可查信息得知,这家酒店的价格稳定在六百元左右,有很多标价千元的房间等着给我们“文明城市”名号的人入住——别说我信口开河,“创城”那一阵子,这个酒店周围的各种安排等级明显是重中之重。
你怎么想?如果你单单认为教师素质降低了,我只能认为您的看法比较片面
向天盟誓,我从来不说假话,上述经历的确是我的真实经历。看完我的真实经历,一些人可能立刻就会跳出来:“你们都看看,现在教师们的素质多么低劣!她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她们经常对学生们恶语相向!她们根本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与我而言,我部分承认上述结论。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立场,我从来也不认为教师群体没有问题。但是,我的观点也非常明确:教师队伍的问题并不出在普通教师群体身上,出在那些掌控着话语权的教师身上,出在那些衣冠楚楚,经常对教育给出高屋建瓴的意见的那些人身上!
如果说普通教师做了什么不合适的事情,那其实也和掌控着话语权的那些人脱不了干系:她们蛊惑了整个教育氛围,她们损害了教育环境,她们没有在需要为教师群体撑腰的时候站出来撑腰,她们把普通教师逼到了墙角!
这些事情在我的其它文章里一再掰开揉碎了反复说,这里就不再展开。
只说上面那件小事——
第一、不要以为教师配发工装是多么优厚的一种待遇,局外人不了解教师工装里的猫腻。
我经历过好几次“为教师发工装”的事情:一件和超市售货员质量一模一样的衣服,价签竟然标到了四位数!公家的财产,这个钱将会走什么渠道,进了谁的腰包,大家都知道!
其中细节说不得——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超能力,绝对不要去尝试揭开其中幕布!能力和行为不匹配,极有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如果谁具备了超能力,揭开了其中幕布,人们一定可以再发现几个“数亿教育局局长”、“数亿校长”。
我不知道其他教师是否乐意穿着这种工装,我不太喜欢穿着这种工装!
从这一点来说,教师们平时不穿工装,我并不认为是什么错事。
第二、教育局来检查,这是一个关键!
教育局没事儿来检什么查?就是一种劳民伤财的做法罢了!如果想认真检查,完全可以“悄悄滴进村,打枪滴不要”。不事先知会各方,直截了当进行检查,岂不是更能看到真实状态?大张旗鼓地先行通知学校,让学校按照要求做好各方面准备,学校可不就得装模作样,演一场戏给各位“官人”看?
这其实也怪不得学校:学校不搞形式主义,上面一定会问责!
说到学校的形式主义,我就想到这两天热搜上的一个热点:某地某大学附属小学里的一个广告宣传牌砸倒学生,导致一死两伤。
我看到下面的一些评论说:“学校之内搞什么广告牌?”竟然获得很多人点赞支持;这些人不明白:这哪里是什么广告牌,这就是一种“上面”要求的校园文化一部分,绝对不是什么商业性广告发布的牌子。说穿了,这就是一种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形式主义。
当然,掌控话语权的那些教师欢迎这些形式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有真金白银的分成可拿;在这个过程后,她们又有金光闪闪的荣誉可拿,这就是当前校园里纷乱现实的一个缩影。
第三、教师骂学生?
骂人当然不正确,可是,如果我们把手放在自己胸口,问一问自己小时候上学,有没有挨过教师打骂,我想这个答案一定是:经常被打、被骂!
那个时候,小孩子被骂,孩子的家长认为再正常不过了。一来,他们淳朴,信奉“天地君亲师”;二来,他们似乎于冥冥中知道“人性本恶,其善者伪”的训诫,认可教师的所有管教方法,也包括“打骂”。那个时候的人们的认识是:小孩子不打不骂就不长记性!通俗一点说就叫做:不打不骂长不大!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在思想认识方面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会用冠冕堂皇的话语把自己过往的历史踩在脚下,认为自己就成长在粪坑之中,您觉得这种认识正确吗?
如果今是而昨非,那么,我们不应该怀念过往的教育时光——多问一句:我们该怀念什么时候的教育时光?如果今是而昨非,那么,现在的未成年人应该比过往的未成年人更加淳朴、善良、明是非、懂善恶,来来来,你告诉我:现在的未成年人是“淳朴、善良、明是非、懂善恶”的吗?!你有没有这么一种感觉:现在的戾气环绕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精致地藏在精致的现代人格里?
别不承认,如果我们不这么认为,张家界天门山的栈桥,你怎么看?风景漂亮吗?
当然,我也并不是在为教师的骂人开脱。事实上,在我经历的二十五年一线教育工作里,不骂人的教师几乎没有——体音美教师可以例外。
我看到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掌控着话语权的教师,她们骂学生骂得越凶,但学生家长竟然不敢置评一句;越是兢兢业业的教师,可能仅仅针对那种“乐色”未成年人骂上几句,也会被一些家长抓住要害放大,受到各种攻击。或许,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吧?
第四、必须承认: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未成年人较之二十年前的未成年人大不相同。
二十年前,未成年人不敢非议教师个体,也没有他们可以非议的舆论环境;二十年后,教师群体已经可以被每一个人随便非议,没有一星半点权威。
所有人都要求教师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具备钻石一样的个体,必须是自己家最忠心的奴仆,这其实也不理性。
如果理性一点的话,我不该在大街上听到未成年人和自己父母在路上的上面那一番绘声绘色的议论。
补白
有的人说:你写了些什么呀?是的,我什么也没有写出来。我喜欢记录身边的一些小事,想做一点管中窥豹的事儿。
但这个世界非常复杂,从哪个角度看待事物,这是一个和立场紧密相关的问题,谁也左右不了谁,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