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印度」《佛教八大圣地》朝圣之旅

  

  佛陀一生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所以佛教古遗迹素有八大圣地之说,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

  佛教的八大圣地分别是:佛出生地——蓝毗尼园、佛成道处——菩提伽耶、佛初转法轮处——鹿野苑、佛现神变降伏外道处——舍卫城、世尊自忉利天临降处——曲女城、佛为化度处——王舍城、佛思念寿量——吠舍离、佛涅槃处——拘尸那罗。这八大圣地除了“佛出生地——蓝毗尼园”在尼泊尔境内以外,其他七处都在印度境内。其中的蓝毗尼园、菩提伽耶、鹿野苑和拘尸那罗也被称为最重要的“佛教四大圣地”。

  《密集续王》经记载:“在佛陀四大圣地或其一大圣地,绕佛转经念诵名号或真言咒语半圈,或者修定眨眼间的功德;就能胜过其他处成年累月诵咒或者数年修定的功德......”。

  我曾数次去过印度和尼泊尔,我的主题旅行——“佛教的八大圣地朝圣之旅”是在2013和2018的两次旅行中完成的。佛教八大圣地的各点很分散,到达各点的交通很不方便,但“佛教八大圣地朝圣”的主题旅行团很多,参团是最方便的。由于我是自己出行,到达各朝圣点只能租车前往(注:在印度是不能自驾,在租车公司租车也必须带司机),好在印度租车不贵,连续租几天的话,大约人民币1元/每公里。

  「尼泊尔、印度」《佛教八大圣地》朝圣之旅佛教八大圣地位置图

  在这八大圣地都有个佛教国家建的寺院,带有各国民族风格的寺院琳琅满目,也是一大看点。

  一、佛出生地——蓝毗尼园

  

  蓝毗尼译为“解脱处”,在古拘利国与迦毗罗卫国间(现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乃善觉王(佛母摩耶夫人之父),为其夫人蓝毗尼所建的花园,佛于此园无忧树下诞生。佛涅盘后约二百年,阿育王与优波堀多尊者,来此巡礼佛陀遗迹,建立佛塔雕凿石柱(阿育王石柱),柱高约十三公尺,上刻铭文,作为证明此处是大觉世尊所生处。

  

  古代高僧法显及玄奘大师,皆曾至此游历,载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对后世考古学者勘定现址帮助甚大。公元1896年,阿育王石柱出土,数十年间,此地渐受到尼泊尔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视,开发保护文物、修治古迹,世界各国佛教徒,于此处建立种种风格不同之寺院,为佛弟子朝圣之圣地。

  「尼泊尔、印度」《佛教八大圣地》朝圣之旅佛祖出生地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蓝毗尼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佛成道处——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位于古代摩揭陀国尼连禅河边,此处著名的圣迹有菩提道树、金刚座及摩诃菩提大塔,世尊即是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最正觉。

  菩提(Bodhi)是印地语中“智慧”的意思,菩提伽耶便是迦耶的智慧之地,它因佛陀释迦牟尼在此地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佛涅盘后阿育王最初信奉外道,命人将此菩提树分寸斩截,积聚燃烧祠天,火焰未止,于其中忽生两树,猛火中茂叶含翠,阿育王见异相心生忏悔,以香乳灌溉残根,到日出时树生如初,王生欣庆。此说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记载。

  

  摩诃菩提大塔,最早亦阿育王所建,遭摧毁,后锡兰王也于此建精舍,回教徒入侵印度时摧毁,现存为十四世纪缅甸国王所重建,公元1861年至1880年挖掘出后修复,塔高约五十二米,雄伟壮观,塔外石栏楯,为巽加王朝时期修造,颇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三、佛初转法轮处——鹿野苑

  

  鹿野苑位于古迦尸国波罗奈城,今印度教圣地瓦拉那西市的北面,又称鹿园。远古梵摩达王时,世尊行菩萨道,身现鹿王教化有情之处,此处常有佛及大仙人居住,故称为“仙人住处”。五百仙人,曾飞行空中,遇五欲恶缘而堕落,故又称为「仙人堕处」。

  

  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劝请佛转法轮。佛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五比丘证阿罗汉,世间三宝具足,世尊为佛宝、四圣谛即法宝、五比丘为僧宝。

  四、佛现神变降伏外道处——舍卫城

  

  舍卫城位于印度北方邦北部毗邻尼泊尔,是中印度大国憍萨罗国都城,也是释迦牟尼当年传法的一重要场所,佛于城内教化二十五年,多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与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其中“祇园精舍”为祇陀太子与须达长者共建而成,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寺院。

  

  五、世尊自忉利天临降处——曲女城

  

  曲女城位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的卡瑙季,以恶咒咒令国王九十九女腰曲,所以城以“曲女”为名。该地又译名为“僧迦施”。玄奘大师游印度时,戒日王在此设无遮大会,五印十八国王列席,玄奘大师立《真唯识量颂》,经十八日无人可破,群王皈依,佛法遂兴。

  佛世时代,世尊某日感于四众弟子懈怠,不乐闻法,不求出离法要,为了欲令四众弟子渴仰于佛、殷重于法,便升忉利天,于玉石殿夏安居。天主释提桓因,与诸天众,顶礼围绕,佛母摩耶夫人亲来闻法,佛为天众广演布施、持戒、欲为不净、淫为秽恶,乃至四谛苦集灭道等种种妙法,摩耶夫人并三万六千天众,得法眼净,证须陀洹果。

  

  时优填王思念如来,以牛头栴檀作五尺高佛像,此为印度最早如来雕像,当时四众渴仰佛陀,虔诚礼请目连尊者升天,请佛还降阎浮,七日之后,自在天子,作金、银、水晶三道宝阶,大梵天王帝释诸天随侍两侧,佛随机为诸天分别广演五阴生灭、无常苦空等法。

  

  六、佛为化度处——王舍城

  

  王舍城为中印度大国摩揭陀国都城,现今距菩提伽耶东北方九十公里处。王舍城周围五山围绕,其地平正,是摩揭陀王先前所在的城都。曾七番为火所烧,后于此建都,安然无事,所以立此城名“王舍”。城中迦兰陀园“竹林精舍”及北面“灵鹫山”等地,是佛陀讲说《思益经》、《大般若经》与《法华经》处,也是世尊弘化晚年,提婆达多及伴党,破和合僧、分裂僧团,佛陀慈悲化度,令其临终悔悟的地方。

  

  七、佛思念寿量——毗舍离

  

  毗舍离意为广严,位于今天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北边。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居住在这个地方。

  佛陀在39岁左右初次来到毗舍离,日后也经常在此游化讲学,在这座王城近郊,首次接受了女众出家。在当时不仅打破了种姓制度,也打破了两性界限,是佛教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毗舍离是佛陀教授《维摩诘经》、《药师经》、《楞严经》的说法圣地。到了佛陀八十岁那年,从摩揭陀国到毗舍离,在毗舍离作最后一次的教诲,是佛陀最后的说法地。这时佛陀身体染了疾病,已自知将在三个月内涅槃。

  毗舍离也是第二次佛经结集会议的地方。在佛陀灭度后百年,在此城中,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上座部长老,进行了第二次经典结集(又称七百集结、毗舍离集结),造成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开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时期。

  八、佛涅槃处——拘尸那罗

  

  拘尸那罗位于印度北方邦哥达拉克浦县凯西以北约2.5公里的摩达孔瓦尔镇,是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拘尸那罗为释迦牟尼圆寂地,也是佛陀生前最后度弟子须跋陀罗和涅槃后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处,以及八王分配佛舍利处,荟萃了各国的佛寺建筑风格。

  拘尸那罗因为是佛陀入灭的地方,佛教徒对整个地方十分敬重,加以礼膜朝拜,在这里建了佛塔、僧院。阿育王时,曾立有2根石柱,现已毁坏。1852年西方学者开始在此进行发掘,现已发掘出的遗址有卧佛殿、大涅槃塔、安加罗塔和圣者殿等,以及不少佛像。

  

  释迦牟尼在八十岁高龄的时候,来到拘尸那罗。依照与波旬的约定,示灭。在示灭之前,佛传来弟子们,最后一次回答他们心中的疑问。

  这里有两棵树特别高,为佛陀涅槃处。

  #佛教八大圣地# #蓝毗尼园# #菩提伽耶# #鹿野苑# #拘尸那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