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美少女,把“梨园春”搬上了抖音

  顶端新闻记者 吉倩倩

  “戏曲是我终身的事业”。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正在用年轻的方式,让更多人爱上豫剧。

    偌大的公园广场,老头老太们端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了一个圈。人们的视线焦点,汇聚在了圈的中央,一位妙龄女子正在唱戏。

  这天她唱的是豫剧的《拷红》,讲的是崔莺莺和张生幽会被发现后,崔夫人唤来红娘进行拷问的片段。几分钟前,有个老大爷特地点了这首。

  “一个是青春,一个正少年。相思成疾病,两情如线串。“

  女子扮的花旦红娘,唱得轻快活泼,眼神活灵活现,颇有一番韵味。一段唱毕,赢得满“场“彩,老人们纷纷鼓掌。

  现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眼前的这位模样俏美的“小女生”,实际上是《梨园春》有史以来成人组年龄最小的一个金奖得主,聂玉芳。

  而像这样公益演唱,她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一方面是晨练,保持基本功。另一方面我还会把这些记录下来,通过抖音发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豫剧,喜欢豫剧。”

    大山里的小戏迷

  希望用年轻的方式让更多人爱上戏曲

  “一个00后的河南戏曲姑娘”,这是她(ID:玉芳小师妹)在抖音上的简介。

  在年轻人多以“追逐潮流、娱乐最大”为圭臬的地方,醉心于传统艺术表达的人并不是主流。

  但玉芳是认真的。

  几乎每天晚上,她都会抽出两小时在抖音上直播唱戏。有时候,她还会加更一些“戏曲课”,给观众们讲解一些豫剧知识,分享一些唱法技巧。

  虽然粉丝不多,只有2万多人,听唱的观众大部分时间也不足百人,但这丝毫没影响她的热情。过去的一个月,她直播了近40场。

  除了唱戏,她也喜欢在抖音分享穿搭、跳舞、汉服等日常,希望用年轻的方式让更多人爱上戏曲。

    这种对豫剧近乎“戏痴”般的着迷,从玉芳的儿时便已显现。

  玉芳一家子,以前住在济源的下冶镇。这里是典型的山区,四面环山,寓言里愚公要移的那座王屋山就在这儿,交通十分不便。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唯一一个是听戏。玉芳的母亲是超级戏迷,经常在家里放戏、唱戏。时间长了,玉芳也渐渐耳濡目染。

  有一次镇上庙会,有戏班来唱戏,人们都去围观。同年的小孩看着看着就失去了兴趣,玉芳却饶有兴趣地听完了整场,还不时跟唱。见小家伙学得惟妙惟肖,旁边的叔叔阿姨都夸玉芳有天赋,纷纷劝妈妈带玉芳去学戏。

  母亲问她愿不愿意,玉芳一口答应,就这样开启了学戏生涯。

  坦白说,做这个决定对于玉芳一家并不轻松。家里有三个孩子,除了玉芳,还有姐姐和弟弟。奶奶瘫痪在床,母亲在家全职照顾,只有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挣钱。

  为了供玉芳学戏,母亲带着偏瘫的婆婆和聂玉芳姐弟三人到济源市区租了间房。学艺术比义务教育要烧钱得多,一节课就要三四百元,在照顾奶奶的空闲外,母亲也开始打工补贴家用。

    既然学了戏,就要好好地学。

  因为学戏相对较晚,10岁才起步,“戏迷”母亲对于玉芳的戏曲学习极其严苛,平日跟着MP3学唱5小时,周末去戏曲班学习练功唱腔。不听话的话,母亲直接上手,揪得小玉芳的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

  体罚不算是高明的教育方法,但对于懵懂的孩童,却也是让他们能够坚持学习的一种威慑。此时玉芳的母亲,和周杰伦的母亲与朗朗的父亲这些“虎妈鹰爸”们,应该是心有灵犀的。

    《梨园春》登顶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

  有天赋,感兴趣,再加上母亲的言传身教,玉芳起步虽晚,却进步神速,很快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当河南省艺术学校来济源挑选戏曲苗子的时候,一下子就选中了她。

  此后,12岁的玉芳开始就读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戏曲学院,正式成为一名科班生。

  作为中国地域戏之首,豫剧拥趸众多,很多孩子都是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学戏。玉芳学习时间较短,为了赶超同学,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下课后同学去休息了,玉芳在练功房里加练;课余时间同学们在看漫画打游戏,玉芳在跟着曲子继续唱,跟着视频练动作;周末的时候,母亲还会用打工攒下的结余送玉芳去找各个名师求教提升。

  这些微小的努力,看着不起眼,但一点点积累起来,让她的基本功打得无比扎实。

  当学校上到第三年,开始排大戏,将动作和唱腔结合后,玉芳的实力一下子显现出来。当时学校排了一个折子戏《穆桂英挂帅》,一共81人,40个男兵,40个女兵,还有一个穆桂英,选的就是聂玉芳。

  崭露头角的玉芳,很快遇到了她学戏生涯的另一件大事。著名豫剧艺术家虎美玲来学校交流,虎老师相中了她,把玉芳收入门下,所谓“名师高徒”,正是如此。

    不少人认识玉芳是通过《梨园春》的节目,作为河南省的王牌曲艺节目,很多知名演员都曾上过《梨园春》的舞台。

  但其实在玉芳拿金奖之前,在她12岁的时候,就已经参加过《梨园春》的少儿组比赛了。

  当时父母对于玉芳的参赛并未报太大希望,觉得《梨园春》对小玉芳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大概率海选都选不上。然而没想到的是,才刚刚考入戏曲学院的她,一下子杀入了半决赛。

  虽然最终未能更进一步,但对于小玉芳来说,这是一次无比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个经验也让她在17岁的时候,又一次报名了《梨园春》成人组的比赛。

  不比少儿组相对“玩票”的性质,成人组的年龄广泛,高手云集,竞争压力比少儿组的时候大得多。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整整一年的比拼中,聂玉芳稳扎稳打,不断晋级,力克无数高手,最终在总决赛中获胜,并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

    再现荣光

  线上“第二剧场”收获更多观众和激励

  以前,豫剧对于河南人来说,那是如同“血脉记忆”一般的存在。

  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锣声一响,河南人刻在基因里的调子就会立马蹦着跳着从喉咙里跑出来。

  但今天,听戏的人老了,新的人鲜少投注目光,随着豫剧五大名旦的最后一位——马金凤老师的离去,豫剧的黄金年代似乎也画上了休止符。

  传统戏曲不复往日昌盛,是个无法否认的事。这对于戏剧的爱好者,戏剧的从业者,以及中国传统艺术本身都是一件唏嘘且危险的事情。

  式微的就让它随风而去吗?必然不是。

  如何让老艺术重焕荣光,用新形式、新平台去表达,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重新爱上它们,是戏曲行业永恒的命题,也应该是从业者们始终应探索的事业。

  戏曲演员不像普通学生,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容易,培养出一个好戏曲演员难。但在剧团工作的演员,往往只能拿着微薄的工资,不少人扛不住离开了,留下的都是对这个行业极其热爱的人。

  怎么样才能让戏曲扩大受众的同时,又能让青年演员获得更体面的生活,而不是纯纯的为爱发电?

    或许短视频和直播是一个方向。

  从去年开始,抖音直播发起“DOU有好戏”计划,通过加强与专业戏曲演员和院团的合作、打造线上节目、培育戏曲传承人、扶持濒危戏曲等方式,全方位助力戏曲行业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抖音帮助了数十个院团、几千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了线上“第二剧场”。

  像玉芳这样的戏剧从业者,如今越来越多地使用起抖音开始拍摄与直播。虽然粉丝量短时间比不过那些受众更广的歌手和演员,但通过直播这种“线上剧场”的方式,收获了更多的观众和激励。

  玉芳告诉我,现在的收入比起以往在剧团的收入翻倍了。而通过她的唱段,对豫剧感兴趣的年轻人比例也在明显增高,不少人还会私信向她讨教有关如何进一步学习的方法与门道。

  “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很舒服,也有信心在新平台上复兴豫剧”,玉芳说,“眼下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收获更多的粉丝,先努力让在线听众破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