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即是拥有”∣石龙博物馆邀莞籍收藏名家分享收藏路上的趣事
关注东莞丨莞事丨莞商
?欢迎报料:0769-22482535
当前,东莞市石龙博物馆正在展出开馆以来涉及名家大师数量最多、艺术珍品最丰富的中国书画展览——感恩斋藏品展。恰逢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天上午,石龙博物馆在馆内一楼中庭举办“感恩斋藏品展”公教活动,特邀东莞籍收藏名家黄发、张敬礼开展主题讲座,讲述他们与藏品的渊源,分享多年来在收藏路上的趣事与遗憾,讲述不一样的艺术人生。石龙镇党委委员黄效荣,石龙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约20名中国艺术作品收藏爱好者到场参加活动。
耄耋之年的黄发作为感恩斋的主人,虽不从事艺术创作,却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成为东莞书画事业发展、交流的见证人、行动者。黄发老先生收藏了众多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而且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东莞文化事业建设,多次慷慨向东莞市的文博机构、美术馆捐赠他的藏品。目前在石龙博物馆展出的“感恩斋藏品展”中,黄发把自己藏品中的珍品拿出来供石龙人民参观欣赏,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文化的氛围和熏陶,体现了他对石龙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情谊。讲座中,黄发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分享了自己多年来与众多书画家交好、收藏书画大师亲笔赠品的趣闻轶事,让在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一直以来,黄发都十分关注、支持石龙镇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讲座中,黄发表示,石龙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举重精神是石龙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他希望石龙镇以建设中国举重博物馆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以举重运动为代表的文体事业发展,重振全国“举重之乡”品牌,持续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片。
“收藏界有一句话:‘过眼即是拥有。’我认为收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讲座中,张敬礼分享了自己在寻觅藏品过程中的心态。他表示,藏品可遇不可求,最重要的是要向黄发等收藏界前辈学习,做一名负责任、有情怀的藏家,在文化传承中接好属于自己的一棒。
石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著名的“举重之乡”。近年来,石龙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紧紧围绕石龙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建立石龙“博物馆群”,为建设“精致石龙、魅力名镇”贡献文化力量,多举措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招牌,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大家可以走进石龙博物馆、石龙东征博物馆,与历史进行“对话”,亲身感受古镇石龙的历史人文魅力;还可以走进石龙举重博物馆,参观石龙举重健儿的光辉事迹,深刻感受“举重之乡”的昂扬风采。
除了今天上午举行的“感恩斋藏品展”公教活动外,今晚(5月18日)19:00-21:00,石龙博物馆还将邀请20组亲子家庭在夜间游览博物馆,感受不一样的博物馆参观体验。亲子家庭还可以体验手工拓片活动,进一步了解瓦当的来源,增加古建筑历史知识。此外,石龙博物馆还为大家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线上专题报告会,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据悉,感恩斋藏品展将展至2023年6月6日,有兴趣的市民,可到石龙博物馆开启文艺的生活方式,从一众名家作品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一起走进石龙“博物馆群”,感受古镇的“前世今生”
穿梭在东莞市石龙镇的老城区,你可以看到周恩来东征演讲处、莫公璧纪念碑、李文甫纪念亭等红色革命遗迹;还可以看到开创了莞邑铁路及粤铁路建桥史之先河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充满岭南风情以及骑楼文化的中山路……一日穿越百年,在这里,你能感受到石龙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石龙老城区,浓缩着石龙的工商贸发展历程,百年市井烟火气息犹存,仿佛走进了一座能了解石龙乃至东莞近代史发展的“博物馆”。
石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著名的“举重之乡”。近年来,石龙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紧紧围绕石龙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建立石龙“博物馆群”,为建设“精致石龙、魅力名镇”贡献文化力量,多举措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招牌,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下面,记者将从石龙的人文历史和举重史迹两个方面,带你了解石龙“博物馆群”。
以藏证史
「 领略古镇文化魅力 」
石龙博物馆
石龙博物馆位于石龙镇人民广场,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展览面积1800余平方米,是集历史、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服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东莞市未成年人素质拓展基地”“东莞市社会科学普及标兵基地”。
石龙镇博物馆设有陈列展厅和临展厅。陈列展厅展出石龙历史陈列展,以时间为轴线详细介绍了石龙历史,重点展示了明清商贸经济、民国“东征”、以及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石龙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临展厅用于承接各种艺术、文物等展览,至今共引进、主办及承办各类展览百余个,举办专题讲座和宣讲会过百场,吸引不少市民群众前来观展。
石龙博物馆是展示石龙形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文化建设阵地和重要平台。它为市民打造了一条“时光走廊”,通过一件件有着丰富内涵的实物,图文并茂地带领市民一同探索石龙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顽强拼搏、催人奋进的精神,坚定石龙人民的文化自信。
当前,汇集近90位书画大师的名贵作品、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感恩斋藏品展”,正在石龙博物馆展出。
场馆地址:
东莞市石龙镇太平路131号(人民广场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30—16:30(逢星期一闭馆学习)
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 9:00—17:00
石龙东征博物馆
石龙东征博物馆,位于石龙中山公园内,由中山纪念堂改造、装修并重新利用,于2016年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展览面积约450平方米。该馆通过展出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地图、实物、雕塑等展品及场景再现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市民群众展现东征时期的历史,反映出石龙在东征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据悉,石龙东征博物馆先后获得“东莞市党史教育基地”“石龙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龙镇党建活动基地”“东莞市社会科学普及标兵基地”“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东莞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称号。
石龙作为两次国民革命军东征总指挥部,向来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多年来,石龙东征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打造出具有石龙特色的“红色文化”,为市民提供一个了解东征历史及石龙在东征中重要历史作用的教育平台,进一步激发市民爱国主义热情。
场馆地址:
东莞市石龙镇太平路135号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30—16:30(逢星期一闭馆学习)
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 9:00—17:00
重焕光彩
「 擦亮石龙“举重名片” 」
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中)
中国举重博物馆选址“石龙镇旧体校”和“石龙文化大楼”(副楼)。该项目主体建筑占地面积116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6500多平方米。目前,中国举重博物馆已纳入东莞市重点项目,是东莞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也是石龙镇老城活化工作的龙头项目。据悉,中国举重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度已超90%。
在藏品征集方面,该馆目前已征集到达5400件(套)藏品,当中包括陈镜开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世界纪录创造者奖杯”,奥运冠军龙清泉的“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以及东京奥运会举重杠铃等重要藏品。此外,与藏品征集同步开展的“口述举重史”采访,已完成88位著名的中国举重运动员(含22位奥运冠军)、教练和领导的专访,极力丰富了馆藏资料,为讲好中国举重故事,展现中国举重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举重博物馆建成后,将最大限度保留历史建筑及历史信息,结合现代博物馆功能需求,不仅打造出展示举重文化发展和教育的阵地,还将成为集中展示举重健儿们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风采、在训练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生活中真实可爱面貌的精神家园。这将是唯一的国家级举重项目专题博物馆,是中国举重历史资料的“保管箱”和“大本营”。
场馆地址:
东莞市石龙镇太平路人民广场
石龙举重博物馆
石龙举重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以举重为主题的博物馆,曾获得“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莞历史人文传承基地”“东莞市未成年人素质拓展基地”“石龙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该馆位于石龙镇老城区的滨江东路,占地面积约为 600 平方米。该馆采用以图片为主,实物、景观为辅的方式,全面展示石龙举重运动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石龙举重健儿的显赫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展品部分不仅有早期石龙体校简易的举重训练器材,还有一张当年不少石龙举重名将都使用过的“镇馆之宝”——石龙举重名将陈镜开用祖母的床板亲手打造的卧推凳。
场馆地址:
东莞市石龙镇龙城路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30—17:00(逢星期一闭馆学习)
节假日照常开放
文/陈武东 通讯员 陈嘉欣 陈嘉莉 石龙宣
编辑 l 李凤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