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不仅伤“心”,也伤“脑”,这几个误区千万别踩中!

  今年的5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

  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

  已超过2.7亿!

  是我国患病最多的慢性病

  “高血压?我这么年轻不会啦”

  “别吓我!不吃药没啥关系啦”

  

  高血压,这位传说中的“无声杀手”

  会损害全身多个重要脏器

  比如心脏、肾、眼底和外周血管等

  尤其是我们的大脑!

  但总有些人却不以为意

  所以有必要借着这个重要的日子

  给大家科普一下高血压对大脑的影响

  一起了解高血压的常见误区

  01

  高血压可能引起的脑部疾病

  大脑的正常工作有赖于血液供给。当脑血管长期在高血压的侵袭下,难堪重负,会随之产生一系列伤“脑”的可怕疾病。

  

  01

  短暂性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又被称为“小卒中”,往往是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血液凝块导致大脑短暂缺血所致。而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凝块的形成都与高血压息息相关。必须要警惕的是,“小卒中”往往是“卒中”的预警。

  02

  卒中

  当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脑血管会越来越脆弱:逐渐变窄或撕裂,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当大脑某部分彻底失去血液供给,脑细胞坏死,卒中便发生了。高血压还可能促使血液凝结、堆积在脑血管中,成为卒中的巨大隐患。

  03

  痴呆

  痴呆的形成原因很多,高血压造成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可导致血管性痴呆。不仅会出现脑循环障碍,还会引起如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下降等抽象思维障碍,逐渐失去时间地点等概念,情绪不稳定。另外,卒中后也可能出现痴呆。

  04

  轻度认知障碍

  与血管性痴呆情况类似,长期高血压造成血管损伤而导致脑血流阻断,表现出单侧肢体麻痹、失语、感觉障碍等。

  02

  高血压常见误区

  误区一

  我还年轻,不可能得高血压

  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高血压,所以年轻人也需要进行高血压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那么本人也有患高血压的可能。不过,每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

  

  误区二

  我没感觉,怎么会得高血压呢?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没有不适不代表升高的血压对身体没有危害,很有可能是患者高血压病程长,身体已经耐受不适,觉察不出不适症状。

  专家指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所以没有明显感觉,但高血压却时刻损害着患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健康问题。

  只要血压升高,具备用药指征,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用药。

  

  误区三

  没有高血压,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吗?

  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曾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的人。高血压患者早、晚各测量2到3次,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要经常记录血压测量结果,确保日常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高危人群要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误区四

  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了

  有高血压患者认为,吃降压药把血压降至正常,就代表病好了,可以停药。

  但其实,间歇用药更易引起血压波动,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愈发严重。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一般只有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而使血压下降的轻症病人,并且能够持续稳定几周时间,才有可能减少用药量。另外药量的减少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五

  老年人血压高是正常的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血压高是正常的,老年人尤其容易产生这一误区,导致自己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65~80岁的健康老年人只要能够耐受治疗,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最好就可以开始药物治疗。

  

  误区六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平稳降压的原则。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需要1-2周才能达到最大和稳定的降压作用,不要急于更换降压药的品种。

  03

  高血压日常预防技巧

  01

  控制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02

  减轻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03

  适量运动

  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04

  戒烟

  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05

  戒酒

  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06

  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更多高血压引起的脑病问题,请前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门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