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8章|四十八愿(疑难问题深解)
  
提示:本文解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经文标点、分段,二是义解,三是引论(引论部分也是最深度的内容)。引论是对本段经文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论证,以便读者更加全面理解经文的意义。一般读者不认识的经文生僻字均注音,经文均采用现代新式标点。
【经文】(一)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二)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四)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五)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六)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七)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不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八)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九)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见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十)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十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十二)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十三)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佗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十四)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十五)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下至三千大千世界,声闻、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籌,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十六)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十七)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十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二十)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二十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二十二)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二十三)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二十五)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欲求,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二十六)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二十七)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二十八)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二十九)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辨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三十)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辨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三十一)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
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二)设我得佛,自地已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者,不取正觉。
(三十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人天,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四)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三十五)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三十六)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七)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八)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三十九)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四十)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一)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阙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四十二)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四)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五)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六)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七)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四十八)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义解】(1)法藏比丘向佛表白,愿如来慈鉴,我所发愿,就要全部说出来。
(2)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土还有地狱、饿鬼和畜生,我就决不成佛。
(3)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寿终之后,再入三恶道,我就决不成佛。
(4)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不都是纯一金色者,我就决不成佛。
(5)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外貌有美丑不同者,我就决不成佛。
(6)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不得宿命通,不能知道亿万劫的所有事情,我就决不成佛。
(7)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不得天眼通,不能看见亿万其他诸佛国土者,我就决不成佛。
(8)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不得天耳通,不能听见亿万诸佛所说法,不能全部受持者,我就决不成佛。
(9)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不得他心通,不知道亿万诸佛国中众生心中所想者,我就决不成佛。
(10)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不得神足通,在一念之间,不能越过亿万诸佛国土者,我就决不成佛。
(11)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不得漏尽通,心中还有妄念,贪爱自身,执著外境为实者,我就决不成佛。
(12)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还有不能安于正定聚,得涅槃道者,我就决不成佛。
(13)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光明有限量,不能遍照亿万诸佛国土,我就决不成佛。
(14)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寿命有限量,不能长达亿万劫时,我就决不成佛。
(15)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声闻,能计算出数字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声闻、缘觉用百千劫时间一起计算考证,知道有多少数字,我就决不成佛。
(16)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寿命没有限量,除其本愿,想要往他方世界去化度众生,但寿命长短都由他自由主宰,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17)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听到有不善之名,我就决不成佛。
(18)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都来赞叹我的名号,我就决不成佛。
(19)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众生,有至诚的信心和欢喜,想要往生我国,以至于这种想法只有十念,若不生者,我就决不成佛,犯五逆罪以及诽谤正法者除外。
(20)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行各种功德,以最至诚的心,发愿往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使我不与圣众围绕出现他的面前,我就决不成佛。
(21)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心系我国,广种善根,以最至诚的心将一切功德回向往生我国,假使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我就决不成佛。
(22)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还有不能圆满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者,我就决不成佛。
(23)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佛土一切修行的菩萨,往生我国,都会在一生成佛。除非他还有本愿,要自在游化十方。为了众生,他立下大愿,像穿着铁甲的战士,谁也不能击破。他积累了无量功德,度脱一切众生。他游遍一切佛国,广修菩萨之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河沙一样多的无量众生,使他们都走上无上正觉之道。他超出同行一般菩萨,早已进入不退转之地,只是现在修习普贤之德,不入涅槃(往生极乐乘愿再去十方度化的菩萨,不同于我们三界修行的菩萨死后不记得前世,乘愿再来的菩萨带着使命来到尘世,有投胎之相,无轮回之实),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24)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可以依靠佛的神力,供养诸佛如来,若一顿饭的时间不能遍至十方无数诸佛国土,我就决不成佛。
(25)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想要用各种供具供养诸佛,诸佛即为之示现功德之本,让菩萨的所有要求都能满足,各种供养之具,随念而来,若不如意者,我就决不成佛。
(26)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佛的一切智慧,我就决不成佛。
(27)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身体不如那罗延天神一样,坚如金刚,力大无穷,我就决不成佛。
(28)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所居住国土的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彩美丽,形色殊特,微妙绝伦,无人能称能量,一切众生,以至于那些已经得了天眼的众生,有能够明了分辨名目之数者,我就决不成佛。
(29)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甚至那些功德很少的,不能见到菩提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我就决不成佛。
(30)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若领受念读经法,背诵,忆持,宣说,不能得到辨才无碍智慧,我就决不成佛。
(31)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智慧辨才若有限量,我就决不成佛。
(32)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土清净,可以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33)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从地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花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都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共同合成,严饰奇妙,超过一切人天世界,奇香飘散,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到后,都修佛行,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34)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诸佛世界无量众生,多得不可思议,受我光明之照,接触到他的身体,使他身心柔软安乐,超过人天,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35)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诸佛世界无量众生,多得不可思议,听到我的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无量深妙总持,我就决不成佛。
(36)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无量诸佛世界,多得不可思议,其中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再为女像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37)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诸佛世界无量菩萨,多得不可思议,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清净之行,一直到成就佛道,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38)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十方诸佛世界无量人民,多得不可思议,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39)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扬的法服袈裟,自然在身,若需要裁缝,染色,洗涤,我就决不成佛。
(40)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人天,所受快乐,不如阿罗汉,我就决不成佛。
(41)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随意想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的话,一定即时如愿,在宝树中,全部照见,犹如明镜,把一切影像都照得清清楚楚,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42)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其他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究竟可以成佛,如果还有六根缺陋,不具足者,我就决不成佛。
(43)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其他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都能速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此定境中,一念之间,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却不会丧失定意,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44)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其他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45)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其他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46)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其他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都能速得普等三昧,住此定境中,究竟可以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47)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我的国中菩萨,想要听法,随其志愿,自然得闻,若不能这样的话,我就决不成佛。
(48)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其他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时至不退转位者,我就决不成佛。 我发愿,假如我成佛后,其他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时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时得不退转者,我就决不成佛。
  
1.“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唯垂听察”,唯,语气词。垂,上对下之词。《会疏》曰:“自上被下云垂。如来听其说明,照察丹诚,故云听察。”凡菩萨之法,非佛许可,不得说之,以表谦虚之意。《大宝积经·文殊授记会》说:“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文殊言:仁者当得何等佛刹功德庄严?文殊答言:乃至善男子!然汝问我,何等佛刹仁当得者?我不能说,何以故?对于如来,一切智者说自佛刹功德庄严,即为菩萨自赞己德。佛告文殊支利:汝可自说,以何等愿庄严佛刹,令诸菩萨闻已决定成满此愿。时文殊师利受如来教,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承佛神力,当为宣说,诸有欲求大菩提者,皆应谛听,若闻此愿,当如实学,令得圆满。文殊当以右膝著地之时,十方各恒河沙等诸佛刹土六种震动等。”
“当具说之”,具,《广韵》“备也。”《唐译》云“汝应具说”,有四十八愿。《汉》、《吴》两译本可谓不具说,因只有二十四愿或三十六愿,数不具足。《唐》与此经,说四十八愿,为具足说。实际上应该有四十八愿,其他译本没有是省略,《观经》亦云“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以下四十八愿可以概述如下:
第一愿,无三恶道愿。第二愿,不更恶趣愿。第三愿,身皆金色愿。第四愿,形无好丑愿。第五愿,宿命通愿。第六愿,天眼通愿。第七愿,天耳通愿。第八愿,他心通愿。第九愿,神足通愿。第十愿,漏尽通愿。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第十二愿,光明无量愿。第十三愿,寿命无量愿。第十四愿,声闻无数愿。第十五愿,眷属长寿愿。第十六愿,无诸不善愿。第十七愿,诸佛称扬愿。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第十九愿,修诸功德愿。第二十愿,专念发心愿。第二十一愿,具足诸相愿。第二十二愿,一生补处愿。第二十三愿,供养诸佛愿。第二十四愿,供具如意愿。第二十五愿,说法如佛愿。第二十六愿,得那罗延身愿。第二十七愿,万物严净愿。
第二十八愿,见道场树愿。第二十九愿,辨才无碍愿。第三十愿,辨才无穷愿。第三十一愿,土如明镜愿。第三十二愿,万物严饰愿。第三十三愿,触光柔软愿。第三十四愿,闻名得忍愿。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第三十六愿,常修梵行愿。第三十七愿,人天致敬愿。第三十八愿,衣服随念愿。第三十九愿,受乐无染愿。第四十愿,见诸佛土愿。第四十一愿,具足诸根愿。第四十二愿,住定供佛愿。第四十三愿,生尊贵家愿。第四十四愿,具足德本愿。第四十五愿,住定见佛愿。第四十六愿,随意闻法愿。第四十七愿,闻名不退愿。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
2.“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唐译》云:“若我证得无上菩提,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趣者,我终不取无上正觉。”《汉译》:“我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地狱、禽兽、饿鬼、蜎飞蠕动之类等。”此为第一愿,无三恶道愿。从此愿至十一愿为摄众生愿,开头两愿愿国土无苦,即国中无三恶道,死后也不会再入三恶道。后九愿愿国土众生只有快乐。
“设我得佛”,这是未成佛时的假设,为成佛所作誓愿。净影云:“诸愿不满,终不成佛,假设所愿不满,得成誓终不取”。“国”,即未来所成就的净土,是无量光明土,无量寿命土等等。“地狱”,梵语曰那落迦、泥犁,六道中最苦的地方,因其位置在地下,故名地狱。分为三类:一名根本地狱,有八热及八寒之别,为十六大地狱。二名近边地狱,即八热四门的十六游增地狱。三名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水滨,场所无定,为各人别业所感,因此苦报及寿命,亦各不同。若论受苦,根本地狱最苦,近边次之,孤独又次之。《辅行》云“作上品五逆十恶者感之”,就是说犯罪最重的,五逆十恶最重的众生入地狱。
“饿鬼”,梵语薜荔哆,即时常遭受饥饿的鬼类。其中略有威德的,成为山林冢庙之神,能得祭品或人间的弃食,无威德的,则常不得食,甚至口因口渴而出火焰。《辅行》云:“下品五逆十恶者感之。”“畜生”,梵语底利瞿尼多,又译为“傍生”,包括了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
3.“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唐译》云:“国中众生,有堕五恶趣者,我终不取正觉。”《汉译》:“令我国中人民,有来生我国者,从我国去,复更地狱、饿鬼、禽兽、蠕动,有生其中,我不作佛。”《吴译》第八云:“令我国中诸菩萨,欲到他方佛国生者,皆令不更泥犁、禽兽、薜荔等。”《宋译》第一愿云:“诸天人及三恶道众生皆来生,不久成阿耨菩提。”此为第二愿,不更恶趣愿。
第一愿是国土没有三恶道,此第二愿是生我国者,以后去他国再入三恶道者,我就不成佛。简单地说是“不更恶趣愿”,恶趣即恶道。“国中人天”,不是三界所说人、天,因顺我们平时称呼习惯,方便而说人、天。因为三界人天属于六道轮回的驿站,而极乐净土没有轮回,所以不是三界的人天。“寿终之后”,极乐国土一生成佛,成佛了也就没有寿命了,此说寿命是就化身而说。化身可出入六道,有寿命,而实则菩萨以神通游戏三界普渡众生,所以不会再有入恶道之忧。化身离开极乐国,往他方去可言为“寿终”,非实命终。
4.“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唐译》云:“国中有情,若不皆同真金色者等。”《汉译》:“不一色类金色者等。”《吴译》第九愿,三、四合说云:“令我国诸菩萨、阿罗汉,面目皆端正,净洁姝好,(第四)悉同一色,都一种类(第三),皆如第六天人等。”《宋译》第一愿合说云:“一切皆得身真金色。”此为第三愿,身皆金色愿。
“悉”,尽也,指净土所有人天都是金色,故《唐译》云“皆同真金色”,《吴译》云“悉同一色”。“真金色”,如来之身色如真金。《法华经·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如净璃璃中,内现真金像。”善导大师说:“诸佛欲显常住不变之相,是故现金色身。”《会疏》说:“金色表示中道实相,因为人民都是一样,没有差别,都是金色,彼此平等。平等正是中道之意。”
5.“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唐译》云:“形貌差别,有好丑者等。”《汉译》云:“人民有来生我国者,天人世间有异者等。”《吴译》第九合说云:“令我国中诸菩萨,面目皆端正,净洁姝好。”《宋译》无此愿,以身金色中含之。此第四愿,形无好丑愿。
“形色”,形体与色相。好,《集韵》“美也。”“丑”,《说文》,“可恶也。”
6.“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唐本》云:“国中有情不得宿念,下至不知亿那由他百千劫事者等。”《汉本》第五:“有来生我国者,皆自推所从来生本末,所从来十亿劫宿命,不悉知念所从来生等。”《吴本》第二十二愿云:“令我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皆智慧勇猛,自知前世亿万劫时宿命,所作善恶,却知无极,皆洞视彻知十方去来现之事等。”《宋本》第四愿云:“所有众生,一切皆得宿命通,能善观察百千俱胝那由他劫过去之事等。” 此为第五愿,宿命通愿。
此下说生极乐者都能够得到六种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宿命”,宿世之生命也。佛告诉世人于过去世皆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畜生,辗转轮回,谓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那由他”,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相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所定那由多之数多有不同。
7.“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不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汉》、《唐》同此经,《吴译》第十七天眼、天耳、神足三合成。《宋译》第五愿云:“一切皆得清净天眼,能见百千俱胝那由他世界粗细色相等。”此为第六愿,天眼通愿。“天眼”,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一,为天道众生之眼,故名天眼。为色界天人因修禅定所得之眼,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我们人类因为肉身所约束,所以只有肉眼,即凡夫的眼。
8.“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唐译》云:“国中有情,不获天耳,乃至不闻亿那由他百千逾膳那外佛说法者。”《汉译》第九“不悉彻听者”。 《吴译》二十二愿合说云“皆洞观彻知十方等。”《宋译》缺。此为第七愿,天耳通愿。天耳,为色界诸天人所有之耳根,能闻六道众生之语言及远近粗细一切音声。是由色界天修禅定而成。
9.“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见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唐译》云:“无他心智,乃至不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国土中,有情心行者等。”《汉本》七云:“不悉知他人心中所念者等。”《吴译》第十愿言:“令我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皆同一心所念,所欲言者,豫相知意等。”《宋译》第六云:“一切皆得他心通,善能了智百千俱胝那由他众心心所法等。”此为第八愿,他心通愿。“他心智”,在六通中叫做他心通,指自在得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想之事。亦十智之一,即一法智,二比智,三世智,四他心智,五苦智,六集智,七灭智,八道智,九尽智,十无生智。
10.“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唐译》云:“不获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者等。”《汉译》第八:“国中人民不悉飞者等。”《宋译》第三:“得大神通,经一念中,周遍巡历百千俱胝那由佗佛刹,供养诸佛,深植善本。”此为第九愿,神足通愿。“神足”,即神足通。又曰神境智证通,略曰神境通。又云身如意通。即随意变现,身能飞行于山海,一切动作皆无障碍。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