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子文那场天台戏说起,《追凶者也》各类风格杂糅下的顾此失彼

  说起《追凶者也》,大部分人想到的,不是拍出《烈日灼心》的导演曹保平,也不是凭借宋老二一角拿下影帝的男主角刘烨,而是电影中贡献了神级演技的张译,以及那场极具争议性的天台戏。

  对于张译这个低调的实力派演员,他在《追凶者也》中的表现,着实让人惊喜。其饰演的"五星杀手"董小凤是国内银幕上少有的窘迫、卑微又有着极强自尊心杀手形象,张译出色的演技使得这个角色深入人心,其在《追凶者也》的风采甚至盖过了刘烨这个主角。

  关于那场极具争议的天台戏份,在电影中的作用,被网友戏称为"整部电影最能值回票价的地方"。

  这于拍出了《烈日灼心》《狗十三》这种颇具深度和诚意的电影的曹保平而言,显然是不太正常的。《追凶者也》豆瓣7.8分对于一般导演而言,虽然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对于曹保平来说,这种水准,并不能符合大家对他的期待。

  在《追凶者也》里,我们可以看到曹保平的野心:想要用犯罪片的外衣,包裹一出黑色喜剧,并且别有用心地打乱故事的时间线,将整个故事完全打散重新拼接,分成了五个篇章,按篇章进行了多视角的叙事,将故事线索一点一点藏在各个章节之中。

  因此,在电影《追凶者也》的风格上,很多人看到了《心迷宫》、《疯狂的石头》等电影的影子,而电影的前三个章节也分别展现了电影中悬疑、犯罪、黑色幽默的类型。所以,这是一部实打实的类型混搭片。

  虽然在《追凶者也》里,曹保平对于角色的塑造、演员的调教以及电影真实质感的把握,依旧充满诚意,甚至颇具惊喜,但杂糅的类型,使得电影的风格与电影的剧情、结构与主题,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顾此失彼。

  剧情与风格:多余的剧情和未竟的剧情

  首当其冲的,便是剧情。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剧情在内容的广度、主旨的深度上,十分的优秀。《追凶者也》罕见地将电影镜头对准了边缘地区云南的边缘人物,涉及到个人诉求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涉及到官商勾结的苟且、涉及到奸商与诚信的问题。

  但所有的问题都因为电影中过多的追求风格上的多样和技巧上的刻意,而使得电影的剧情,在多处出现了戏份多余和戏份未竟的争议。

  多余的戏份讨论最多的便是王子文与段博文天台上的这场戏,豆瓣上甚至专门出现了一个话题:天台戏有必要吗?

  "王子文演的人物就是小镇女青年,你想想一个服务员,和男朋友之间的感情交流,不用亲密的肢体语言,那我得费多少篇幅去解释他们之前'炙热的恋爱'"。

  这是导演曹保平给出的答案,在曹保平看来,电影故事的第二章就是为了通过塑造王友全充满痞气、讲诚信重感情的耿直形象,来补充这场"追凶"戏份的线索和细节。

  充满痞气,可以通过王友全偷车、藏西服、单枪匹马将宋老二约来旱冰场表现出来;讲诚信,则体现在即使面对董小凤危及生命的威胁,也绝不透露西服在哪里,因为他答应过宋老二。

  而重感情的人物形象,曹保平选择了简单粗暴的一场激情戏来表现。因为王友全深爱杨淑华,所以才会有后面的剧情发展。

  但这个理由并不能解释观众心中的疑惑。一是是否有必要通过如此大尺度的一场戏,来表现两人之间炽热的爱情,二是是否两人的羁绊是电影剧情推进的唯一选择。

  导演曹保平显然没有针对这两点给出合理的解释,这场戏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在这部杂糅的犯罪、悬疑和黑色风格的电影里,显得格外的突兀,有一种画风突变的不适感。

  在场戏在电影中的作用,最终也只是强行地将王子文饰演的杨淑华拉扯进这场"追凶"当中,强行扩充故事线,以增加三线叙事结构的复杂程度、追求结构上的工整。

  未竟的戏份最明显的就是结局来的太突然。体现在两方面:董小凤死亡来的突然,以及只有董小凤突然的死亡。

  正如前文所说,《追凶者也》在电影的前半部分里,通过宋老二、王友全和董小凤三人的章节故事,埋下了大量的伏笔、交代了大量的线索。

  最重要的就是当所有的故事和线索汇聚到一起后,慢慢浮出水面的官商勾结这条线。

  可正当所有人都在好奇这条线最终的结局时,先是安排了接头人钱贵兴莫名其妙被董小凤在阴差阳错中割喉身亡,后是宋老二又十分牵强的从"五星杀手"董小凤的追杀中逃脱,最后董小凤突然出现在萍姐楼下被一群从天而降的警察围住,在凶器都没有掏出的情况下,突然地被击击毙。

  然后电影在宋老二还猪的大团圆中谢幕,那几个买地的老板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电影中埋伏了许久的这条故事线,连虎头蛇尾都算不上,因为它"尾"都没有。

  结构与风格:试图用现实犯罪片的外壳,包裹一出黑色喜剧

  不得不说,《追凶者也》中有太多值得一看的地方,有太多曹保平惯有的特色。

  比如具有高还原度的表演,不仅仅被大家夸赞的那几个主角,在电影中的角色饰演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演出了更强烈的人物情绪;更在于电影中主要的几场群戏里,那些镜头边边角角里的群演,也十分出色。

  印象最深刻的,是替死的猫哥和一脸懵逼的摩的师傅。他们是《追凶者也》中所有群演的画像,表示着每一个演员都在他该有的状态中、在他该在的位置上。

  但,电影诚意虽足,依然犯了结构与风格顾此失彼的错误。

  电影试图通过"憨包"、"小烂屎"、"土贼"三个章节,提供三个主角的视角,轮流讲述一遍同一事件中三个不同的侧面。试图将案件的线索割开,一点点地藏在三个章节当中,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又一点点地铺开在观众面前,以此来制造故事的悬疑感和戏剧性。

  事实上,在电影的前两个章节里,也确实起到了这种效果,也因为这样的叙事结构,也有了电影中想要有的犯罪悬疑因素。

  可电影一进入第三章节,开始在电影中添加黑色幽默这种元素的时候,就将这起案件唯一的悬念、也是最大的悬念打破了。

  如果单独来看这章,这种将凶手从一开始就抛给观众的优秀电影,也存在,问题不算大。但如果将这个章节连同前面两个章节来看,就形成了一种前后不搭的矛盾。

  因为整个故事的多线多视角结构,本意是在前两张给电影建立起一个犯罪悬疑的基调,而这种基调在电影的中间就给破坏掉了,硬生生地转成了一部黑色喜剧片。

  看得出来,如此结构下的电影风格,本意是希望犯罪元素和喜剧元素的交叉出现,可以达到一张一弛的节奏效果。

  可过于追求结构上的精巧和叙事上的技巧,使得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电影的前半部分在拍犯罪片,后半部分在拍喜剧片,电影头尾不一致。犯罪悬疑没能从一而终,黑色喜剧也不够充分。

  多线叙事这种叙事结构,普遍认为比较优秀的,是《心迷宫》《罗生门》这类的电影,以及国产的《疯狂的石头》。以《心迷宫》为例,在多线叙事的结构下,故事线索被精准的埋设在电影的多条故事线中,悬念重生、细节满满。

  "被烧焦的尸体究竟是谁"这个故事中最吸引人的疑问,始终吸引着每一个看《心迷宫》的人。

  《心迷宫》多视角叙事结构使用的优秀,还在于电影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事件,角度不同,看到的侧面就不同。每多一个侧面,不是在减少故事的悬念,不是在削减故事上覆盖的迷雾,而是通过不断浮现的线索,引出更大的悬念,故事的迷云,也越来越浓。

  直到所有的故事线都重合到一起,所有的线索汇集,悬念才迎刃而解,这也是这种多线叙事给观众带来的最刺激的感官——不到最后一刻,真相绝不水落石出。

  可惜,《追凶者也》在这种风格半途而废,过分地追求风格的多样,使得电影的结构并没有很好地与风格进行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多线叙事,也只不过是在重复故事,无论哪条线,你看到的,都是同一件事。

  主题与风格:《追凶者也》追的到底是谁

  《追凶者也》的故事,取自于"六盘水五兄弟万里追凶事件",剧本到达曹保平手里时,已经经过了26稿的修改。

  但曹保平拿到剧本之后,依然对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最终只留下摩的司机猫哥被截杀的情节。

  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的《追凶者也》的故事。改编后的剧本,不再那么具有穿透力,曹保平试图通过精致的叙事结构,来增加故事的层次,以便抵消故事冲击力变弱的劣势。

  在这种结构下,我们看到了这个边缘小镇上一群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那些游走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也确实给予了电影中黑色犯罪悬疑故事肥沃的土壤。

  电影中的宋老二,是一个失去老婆独自抚养儿子涛哥的修车人,他执着于祖坟不能搬迁,执着于涛哥能够考上好的高中,也执着于为了涛哥的名声,一路追凶。

  小混混王友全,十分耿直中二,不靠谱但也讲诚信,痞气十足。

  "五星杀手"董小凤,自尊性极强、沉迷于过往的威风,他的形象就是电影中他始终没有做完的100个俯卧撑——事到临头总是差那么一脚的功夫和运气。一生被奸商所坑、痛恨奸商的他,过去有多威风,现在就有多落魄。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肥沃的电影土壤,并不能掩盖电影在贪多求全、杂糅多种风格的情况下,对故事涉及到的许多问题都隔靴搔痒一般略过缺陷。

  《追凶者也》是有机会更深一度的。

  比如宋老二的不肯迁坟;比如为什么钱贵兴手上会有王友全和女友的合照;比如宋老二追踪到猫哥的车以后,第一选择不是报警,而是自己联系朋友叫人;比如在村里,村长可以迅速拉起一帮人同仇敌忾,而在城里,董小凤偷袭王友全时,所有的路人只是冷漠的站在一旁……

  这时候电影《追凶者也》追的,就不仅仅是董小凤了。

  与电影深度不够这个缺陷同时存在的,是改编后的剧本里,人物的动机也出现牵强的情况。比较典型的就是宋老二为何非要单枪匹配追凶,他的本意是为了儿子涛哥的名声和前途,但单枪匹马的状态,也让他和涛哥多次深陷险境。

  况且对于单独抚养儿子长大的宋老二,放下手中唯一可以谋生的修车不做,为了那虚无缥缈名声而不顾自己的生计和性命,其动机就是存疑的。

  另外董小凤所有的行为动机,无论是当初抢金链子被坑,还是后来的买房被坑,也只是一句"我这辈子最恨就是奸商",最后的结局却是在自己深爱的女人面前被爆头。

  "我没法把所有观众都当做豆瓣网友的水平来做电影,更多人还是希望我把故事讲得更直白。"

  但在华丽的叙事结构和杂糅的风格下,电影的问题就不是太直白,而是深邃荒诞地不够有力。

  《烈日灼心》的成功,让许多人对曹保平有了很高的期待,因为一直以来,严肃的犯罪剧情片在国内市场上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少见佳作,曹保平的出现让许多人看到了这类国产剧情片的希望,所以这种情况下上映的《追凶者也》就承担了许多电影本身不该有的期待。

  纵使《追凶者也》不如大家所期待的那般坚实有力,略显轻浮,但《追凶者也》依旧是一部值得我们记住的作品。

  只是对于曹保平来说,他需要更加用力,才能符合大家对他的期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