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馆里卖糖果 1天半“被清仓”?这位浙商有故事 也有酒
塞尔维亚酒馆的小糖果只要5元一包,斯洛文尼亚的通航飞机以百万计价,保加利亚的玫瑰花露用芬芳留客,波黑艺术作品在笔芯上呈现鬼斧神工……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上,400余家境外展商带来超5000种产品,当东方面孔与异域风情碰撞,盼交易之外,找合作也是展会主旋律之一。我们听到,来自中东欧的企业家与中国企业家都在释放同一个信号:“嘿!伙伴,交个朋友吗?”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中国—中东欧国家交友记」系列报道,讲述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现场“交个朋友”的故事。
对话靠喊,下单得“争”……“塞尔维亚酒馆”几乎是中东欧展厅中最热闹的一方展位。这里不止有来自塞尔维亚的酒,也有如糖果、麦片等零食特产。
展位负责人、义乌市鹤侨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冰介绍,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举办了三届,他们也来了三届,“以往,我们只带酒类产品,相对来说,不算老百姓的必需品,转化率没有那么高。”今年,何冰转变了策略,展位上出现了大量零食特产、日用品等产品,“人气特别旺。”
“一来,塞尔维亚进口的商品平常的确很难在周边商超中买到;二来,我们带来的产品性价比都很高。像是这样一包糖果,只要5块。”何冰指向展位上尤其热销的多口味糖果,她透露,这两天,因为参展观众热情“买买买”,展位上的箱子看似垒得很高,其实底下的都已经售空了,“一天半的时间,带来的300件货基本都‘清仓’了,现在又联系马上运了一卡车过来,大概500件左右。”
谈起与塞尔维亚的故事,何冰表示,这还要从父辈说起。她来自丽水青田,一个有着33万华侨华人的著名侨乡,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数据显示,这些华侨遍布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何冰一家也在其中。她介绍,父辈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国打拼做外贸生意,与塞尔维亚有很深的联结,“我父亲回国时,义乌正提出‘买全球卖全球’口号,我们也是这时候,开始做塞尔维亚、黑山等国产品进口贸易。”如今,他们的身份既是进口商,也是代理商。
何冰一家从事中东欧商品贸易已近30年,何冰也很喜欢同热情豪爽的塞尔维亚商人打交道。这些年来,让她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中国消费者对中东欧产品认知的变化。她坦言:“中东欧地区产品体量不大,知名度也不高,最早的时候,大家对中东欧的产品都没有认知,甚至不知道塞尔维亚在哪。”
随着近年来宁波持续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样板”,疫情期间中国与塞尔维亚也结下了“钢铁”情谊,“我们与中东欧的联系愈加紧密,我们在做产品推广时也更加得心应手一些,有越来越豁然开朗的感觉。最近,我们也在筹划,准备在宁波落地一个分公司。”
“塞尔维亚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在塞华人却是个不小的群体,数以万计。”何冰说。
据塞尔维亚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西尼沙·马利介绍,在过去十年间,塞尔维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53倍,目前塞尔维亚国内的三大出口商实际上都是来自中国的公司,在2022年创造了近30亿美元的出口,占塞尔维亚去年总出口额的10%。
“我们民企在塞投资也越来越多。”何冰以旅游业举例,在她的观察中,因为当地旅游政策宽松,许多中国人都在塞尔维亚投资盖民宿、开旅行社。
塞尔维亚国家酒馆直播间截图,参展观众正在热情“买买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