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我闺蜜要毒死我
宿舍撕逼这种事情,谁没在大学经历过那么三四年呢?
我也不介意说,当年我们宿舍四姐妹,一共开了四个群。
以“黑一保三”为原则,“静则谩骂,动则扯发”为底线,维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关系。
而从这一段关系中,我学习到一个经验,表面最婊的那个人,往往成为人群里第一个被攻击的对象。
美国的泰莉妹子,就因为婊气冲天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死了很多次都没搞明白自己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所以只能多死几次,重复地过同一天,这就是[忌日快乐]
发现自己是被一个“茄哩啡“杀人魔杀死的,她内心窃喜——原来我的朋友没有在抵制我的婊气。
杀了杀人魔,她还能伸张正义,给刚刚良心发现的自己积回一点德。
万万没想到,她又死了一次。
这一次,她发现自己就是被闺蜜毒死的。
▲震惊脸
好一场漂亮的“反转战”。
广义的反转,指一个事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方向转变。
这里的反转,指的是在剧情都在料想中进行的情况下,突然改变方向,让故事有相反的结局。
好的反转,就是像[忌日快乐]这样,有啪啪打脸的感觉。
所有人都以为这部惊悚版“土拨鼠之日”,会照着原有套路,让主人公在发现生命真谛后就回归正常生活。
它却在故事结尾站出来说,不,当回了好人以后你还要以婊治婊,不然还是难免一死。
无论是电影还是新闻,一个事件中的戏剧性反转,往往给人带来莫名其妙的兴奋感。
▲难怪星爷当年对那招“巴黎铁塔反转再反转”那么有信心([家有喜事])
我想,这还是来源于人们八卦的本能。
1987年美国法医学会会长唐·哈普·米尔斯在演讲的时候随口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叫罗纳德·奥普斯的年轻人留下遗书,从10楼跳下自杀。
事后法官验尸发现,他的死因是头部中枪。
警方继续调查发现当时9楼的老头在和老伴发生口角时开了枪,子弹从窗户飞出,打中了跳楼的罗纳德。
而当天8楼正在施工装了安全网,所以如果没有被枪打死,罗纳德可以活下来。
▲电影[木兰花]呈现了这个情节
这直接导致案件从自杀变成了老头对罗纳德的凶杀。
事情没完,老头和老太坚持认为枪里应该是没有子弹,这把枪只是恐吓作用。
警方再次调查发现,是老太的儿子出于恨意将子弹装进了枪膛。
于是老头对罗纳德的凶杀,又变成了老头的儿子对罗纳德的凶杀。
最后,有着八卦精神的警方又发现,罗纳德就是老头的儿子。
▲罗纳德(在[木兰花]中名为Sydney Barringer)峰回路转地杀死了自己
事实证明,唐·哈普·米尔斯是一名有着优秀编剧能力的老法医。
这个拥有三次戏剧性反转的故事,在1994年被心有不甘的人士搬弄成“新闻”。
在网上转到飞起来,甚至成为1994年度美国报界十大最离奇新闻之一。
1999年,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把它搬进了电影[木兰花]里。
剧情反转,是小成本电影的福音。
它不跟特效、场景或大牌明星一样,随时掏空投资人的口袋。
只需编剧们多烧几个脑袋,多码几页剧本就可以达到抓住人心的效果。
▲当年日版[嫌疑人X的献身]的反转浪漫又令人神伤
这些年[嫌疑人X的献身]、[告白]、[黑暗面]、[消失的爱人]、[完美陌生人]都是成功典范。
西班牙导演奥里奥尔·保罗2012年依靠[女尸谜案]的反转桥段一鸣惊人,还是不服气。
2016年又拍了[看不见的客人],依然是低成本,依然打着以反转取胜的旗号,竟真的收买了大片人心。
▲[看不见的客人]“高频反转”的剧情设置,让奥里奥尔·保罗在国内获得“反转王”称号
不过反转这回事,不仅仅属于会烧脑的编剧,有的时候,也看个人。
[色,戒]里,王佳芝精明到最后,却让一瞬间的爱情晃了神。
她在最后关头说了句“快走”,扭转了所有人的命运。
但这一刻,她也终于成全了自己。
如果让李安来拍[忌日快乐],大概死一次就看破红尘了吧。
最后,还是要感谢室友当年的不杀之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