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人类献给未来的礼物”,上海做了这些尝试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意在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做出积极贡献。4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此后,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成了非遗工作者的盛大节日。

  今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纪念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特别举办专题座谈会,邀请50多名非遗工作者欢聚一堂,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非遗保护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我们祖先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在主旨发言中透露,2001年,中国的昆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历史性时刻也被认为是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点。自此之后,中国的非遗保护经历了抢救性保护、立法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几个阶段,“非遗”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所了解、所喜爱。截止目前,我国现有世界文化遗产56个,其中,世界遗产38个、自然遗产14个、双重遗产4个,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还有200多个项目有申遗意愿,已列入预备清单的有数十个,如果全部完成申报程序,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足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

  “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应尽责任。”高春明表示,50年来,尤其是中国开展非遗保护工作20多年来,如何对世界遗产这个被誉为“人类献给未来的礼物”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期以来都是各界关心的话题,也是举办此次座谈会的初衷。

  会上,非遗协会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单位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吴德昇文化艺术中心、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智乐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亚振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欧喆华教育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分别作交流发言。他们都是来自一线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代表,从管理者、传承人、经营者、培训师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在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的背景下,上海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做了许多可贵探索和有益尝试。

  在非遗展览方面,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近年来承担了多场重要展览的展陈设计,包括“百匠百艺·薪火相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非遗精品展、“红色筑梦·光辉历程”——“四史”记忆与上海非遗主题展、“至臻与永恒”海派名媛旗袍展等,为传播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做出积极贡献。在非遗传承方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昇将自己从事玉雕创作40余年的经验口传心授给一批又一批学徒,培养出多位非遗玉雕大师,并设立玉文化技艺传承工作室,创建学术团队,致力于提升每一位玉雕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养。在非遗管理方面,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代表全市各区分享了非遗保护的“长宁经验”,令人受益匪浅,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指引下,长宁区先后在新虹桥中心花园、珺悦18广场建立了“虹桥香事馆”、“非遗宣传厅”,让非遗走进社区、走进景点、走进商圈、走进楼宇,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非遗传播。在非遗推广方面,上海智乐贸易有限公司坚持守正创新,对“琥珀雕刻”项目进行了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开发设计了琥珀蜜蜡雕刻的一系列衍生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其中3件优秀作品入选了本届进博会“非遗客厅”,向全球观众展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在非遗体验方面,上海亚振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市非遗协会携手合作,相互赋能,计划在沪太路打造数千平米的“海派生活空间”,融静态展示、动态演绎、文化交流、教育培训、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未来将成为上海文旅市场上重要的非遗体验新地标。在非遗教育方面,欧喆华教育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近年来与瑞士富兰克林大学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培养复合型非遗传承人为己任,积极促进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座谈会倡议,面向未来,非遗工作者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为契机,坚守非遗保护工作的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理念,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李婷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