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画玉石:自然之美,千姿百态的玉石

  原标题:天然画玉石:自然之美,千姿百态的玉石

  玉文化贯穿中华文明史,中国古玉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是玉器之所以成为历代官吏显示身份地位的随葬品的原因。在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就是将玉石的5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5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古语有云: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天然画玉石是玉石上的自然色彩斑纹,形成于玉石的生成和演化过程中。它利用玉石原生的色带和纹路,通过自然变化、地壳运动,形成具有画意效果的装饰,天然生动而不添任何填料彩绘。天然画玉石的色彩来源于玉石固有的矿物化学成分。白玉的颜色来自于石英和长石,青玉的颜色来自于绿泥石的绿色辉石,而红色则来源于铁的氧化物。

  这些微量的元素和矿物质在玉石形成和遭受外力作用的演化过程中,沿着裂隙、夹杂物和流理等天然结构汇聚分布,形成色彩斑纹,为天然画玉石提供了颜色基础。天然画玉石在色彩和构图上都具有极高的美感,色彩和谐而不俗套,布局自然而又富于变化。

  天然画玉石按照玉石的天然纹理与色彩进行自然演化,充分展现了玉石独特的美。它蕴含了玉石这一富于神秘色彩的魅力,是中国古玉与生俱来的美的代表。天然画玉石在色彩的美感和构图的巧思上,都达到了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境界。

  宋国有位叫做子罕的官员,多年为官,不贪不占,廉洁清正,深受百姓爱戴。一日有乡民送来一件璞玉表达对子罕的敬慕之情,并说璞玉外貌不扬,却是价值千金之宝玉。子罕正色道:“我一向把‘不贪’当作宝物,你把宝石当作宝物。如果把它给我,岂不是你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吗?你还是把它拿回去,这样你我俩都能保留自己的宝物了。”乡民甚感羞愧,说出原委。原来乡下盗贼蜂起,若把玉留在家中,难免遭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献玉则既表示敬意,又可免杀身之祸。子罕于是安置这人在城中居住,同时派人督察乡里加强缉盗,又命玉工把这块璞玉拿去打磨。果然是色质晶莹,光泽柔和,世上少有的千金宝玉。子罕命人将玉卖了一大笔钱,交给献玉人,叫他回乡去过安宁日子。“子罕辞玉”作为廉洁正直的佳话就一直流传下来,为人们所传颂了。

  早在几千年前,古人们就对玉石有着特别的喜爱并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直到现在,人们都一直热衷玉石收藏。天然玉石的形成需要经历十多亿的时间,经过流水冲刷、搬运、沉淀,和沙砾混合而最终形成玉石的沉积矿。其绚丽多变的纹理则因为天然形成过程中所包裹的沙砾物质不同、结晶程度不同、冲刷斱向不同而产生美丽的变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