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黑洞的大小相当于 2000 万个太阳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失控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似乎是从其母星系喷出的,并在太空中奔跑,身后拖着一系列恒星。

  根据该团队于4月6日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快报》上的研究,这一发现首次提供了观测证据,证明超大质量黑洞可以从其母星系喷出,在星际空间漫游。

  研究人员在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距离地球约75亿光年的矮星系RCP 28时,发现了这个失控的黑洞,它是一条明亮的条纹。#黑洞#

  

  后续观测显示,这条条纹长20多万光年,大约是银河系宽度的两倍,被认为是由活跃形成恒星的压缩气体组成的。这种气体追踪着一个黑洞,据估计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2000万倍,正以350万英里/小时(560万公里/小时)的速度离开它的母星系,大约是音速的4500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份声明,这一速度足以在大约14分钟内从地球到达月球。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条条纹正好指向星系的中心,而超大质量黑洞通常就坐落在那里。

  

  “我们在哈勃图像中发现了一条指向星系中心的细线,”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耶鲁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Pieter van Dokkum告诉《现场科学》。“使用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我们发现这条线和星系是相连的。通过对这一特征的详细分析,我们推断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它从星系中喷出,留下了气体和新形成的恒星的痕迹。”

  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大星系的中心都有超大质量黑洞。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经常以高速发射物质喷流,这些物质喷流可以被视为表面上与研究人员发现的光带相似的光带。这些被称为天体物理喷流。

  为了确定这不是他们观察到的,van Dokkum和团队调查了这条条纹,发现它不具有任何天体物理喷流的迹象。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天体物理喷流随着远离发射源而变得越来越弱,但潜在的超大质量黑洞尾部实际上随着远离银河系起源点而变得更强。此外,黑洞发射的天体物理喷流从其源头呈扇形散开,而这条轨迹似乎一直保持线性。

  

  该团队得出的结论是,最符合这种条纹的解释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在其星系周围的气体中爆炸,同时压缩这些气体,足以引发其尾流中的恒星形成。

  van Dokkum说:“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是我们第一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超大质量黑洞可以从星系中逃逸。”。

  一旦失控的超大质量黑洞被证实,天文学家需要回答的下一个问题是,这样一个巨大的物体是如何从宿主星系中喷出的。

  van Dokkum说:“最有可能解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的场景是由三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弹弓。”。“当三个质量相似的物体在引力作用下相互作用时,这种相互作用不会导致稳定的构型,但通常会导致双星的形成和第三个物体的弹出。”

  

  这可能意味着,失控的黑洞曾经是一个罕见的超大质量黑洞双星的一部分,在一次星系合并期间,第三个超大质量黑洞被引入了这一伙伴关系,将其中一个居住者驱逐出去。

  天文学家不确定这些大规模的逃逸现象有多普遍。

  van Dokkum说:“喷出的超大质量黑洞已经被预测了50年,但没有一个被明确地看到。”“大多数理论家认为应该有很多。”

  van Dokkum补充道,需要用其他望远镜进行进一步的观测,才能在神秘条纹的尖端找到黑洞的直接证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