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羊皮扇鼓唱词中四个陇南有趣的民间神话故事解读
原创 高山猫 高山猫 2022-10-10
第一次阅读沈文辉编著的《陇南羊皮扇鼓》第一卷时,开路爷,牡丹三姐,喜神三娘,火神娘娘四位源自陇南的神话故事就曾让我非常好奇,今天结合这本著作再给大家加以解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研究本书中的神话故事。
开路爷的神话故事
《陇南羊皮扇鼓》第一卷三个部分都对开路爷的出生有过很多的笔墨的叙述,第一、二部分的叙述内容基本一致,第三部分流传于武都三仓一带的唱词与前两部分截然不同,就开路爷生平事迹我概括如下:
一、开路爷出生寒门人生苦短
开路爷姓邓名哥,三岁丧父八岁丧母,哥嫂二人扶养长大,家境贫寒加上哥嫂尖酸刻薄,从小就饱受哥嫂虐待,可以说是哥嫂的雇佣工,由于他放羊时不慎丢失了一只羊被哥嫂两个痛打了一顿,只能离家出走,投奔他姨娘为生。姨娘起初还算有点良心,供他到学到房读书,后来因为没有背诵过书被老师揍了一顿,一气之下砸了老师的笔墨砚台,踢翻堂桌,摔了壁画大闹学堂而被开除学籍。邓哥儿深知闯下天祸,再也无法面对扶养他的姨夫姨母,离家出走来到教场坝,晚上枕着砖头难以入眠,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于是用麻绳自缢柳树林中,终年十八。邓哥儿的事情感动了玉帝被封为逢山开路的把门大将军,陇南民间称其为开路爷。
二、开路爷的祖籍有待考证
《陇南羊皮扇鼓》第一卷中,对开路爷出生地叙述不是太清楚,第一部分《开坛发马》一节中说她是四川汶川坝里人,姓邓名哥,从小吃糠咽菜,放羊砍柴,深受哥嫂虐待过着艰苦的生活。第二部分《发将军》一节中写到他是四川坝哩人黄州府邓家坪上烂泥坑里人。第三部分《接神》一节中有对开路爷出生的描述内容,却说开路爷名叫郑州儿,父亲是邓天君母亲叫张四姐,还写到玉皇听后说他是亲外甥,内容表述明显有很多瑕疵这里就不再提及。我仅从前两部分对开路爷的生活情况叙述来看,相同之处是都提到他是四川人,第二部分提高到的地名铜川府和黄州府距离陇南较远,可能性不大。第一部分提出的邓哥儿祖籍四川坝或者是四川汶川坝很有可能,因为武都很早以前曾经是氐羌民族生活的地方,到目前为止,也有很多武都人承认他们的祖先是从四川迁移到此,后来随着民族融合或是民族改名,武都本地已经没有氐羌民族生活了。然而一些民俗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因陇南羊皮扇鼓民俗渊源学界尚未研究清楚,我们也就很难断定陇南羊皮扇鼓表演,会不会是流传于四川汶川一带的羊皮扇鼓的分支。在汶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羊皮鼓舞中,关于羊皮扇鼓的来历就有这样的一段叙述:传说羌族释比的祖师在从天上到人间的路上时,所带的经文全写在桦树皮上,他在将经文拿出来晾晒时,不小心让一只白羊偷食了,后来在一只金丝猴的指点下,杀羊后用皮做鼓,击鼓时一方面以示对恶羊的惩罚,一方面用来提示,据说,在击打中写在桦树皮上的经文就会出现在释比的眼前。如果开路爷出生地确定为四川汶川坝,那根据唱词的叙述,他应该是祖籍在汶川,而出生地就在武都马街镇一带。书的第二部分中写到:“年年当有个七月七,才着五凤山开荒哩”,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农民,也只能是生活马街镇一带的,因为太远了做庄稼的时间成本就太高了。然而《陇南羊皮扇鼓》书中的唱词都是老师父们口传声授,甚至是为了表演的需要死记硬背下来的,内容难免出现很多误差,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在武都一定会有开路爷邓哥儿的生活故事。
沈文辉老师为我赠送图书时合影三、开路爷到底是男是女
《陇南羊皮扇鼓》第一卷中,第一部分《开坛发马》一节中说她是女儿身。有两个地方可以看出她的身份。当邓哥儿带着伤离家出走走到姨娘家里,“一步跳进姨娘门,吓得大孩小女跑出门。姨娘忙把孩儿问,你是哪里的姑娘娃”这句中透过姨娘的话就可以看出她是个姑娘娃。当邓哥儿在教场坝柳树林中自缢以后,“我吊了三七二十一,吊了七七四十九,一股凶气冲上天。天上冲开南天门,凡间有啥为何事?玉皇坐不住凌霄殿,娘娘坐不住斗牛宫。凡间有啥凶和事?十七八的女娃儿挂在柳树上。”指出她是十七八岁的姑娘。第二部分《发将军》一节中,当邓哥儿自缢以后玉皇大帝和他谈及封神的事情时唱词是“行里走里吭吭吭,我放的我十七八的小后生不当着当那老土神。看来看去无处封,把你封着金山庙里的打头李将军。”“后生”一词是对青年男子的称呼,所以可见开路爷邓哥儿是男的。两个版本那个更准确呢?我觉得应该是第二个版本,因为根据唱词中的叙述可以看出,邓哥儿有着调皮淘气情绪容易激动的特点,尤其是大闹学堂的举动更像一个男孩所为,因此断定开路爷邓哥儿性别为男。
老师父的表演工具八卦罗裙和羊皮扇鼓四、开路爷神话故事的思想内涵
开路爷邓哥儿的故事确实很悲惨,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发生过真实事件,为什么在羊皮扇鼓的唱词编撰过程中,要将这件事神话并不断传颂下去呢?一是这件事确实很凄惨叫人无法忘记,二是邓哥儿做为弱势群体,被亲人虐待的孤儿所经历的短暂生命而怜悯同情,对他因无知而侵犯师道尊严而走上绝路的做法让人惋惜,对哥嫂百般虐待打骂的嘴脸无比憎恨,对姨夫姨母收养攻读的恩情倍感可贵。三是邓哥儿的故事既具有教育意义也有宣传价值,于是人们将其在传播中加以神话便显得神秘而伟大。对开路爷的祭祀是羊皮扇鼓表演中精彩的部分,因为叙述性的唱词内容让人倍感震撼,而开路爷的神灵使命则喜庆向善,人们在知神娱神的过程中达到尊神的效果,这也便达到了祭祀的目的。开路爷象征着开启新路,前途似锦,也象征着一路顺风,逢凶化吉,路路畅通,这正是大众的精神寄托。
牡丹三姐的神话故事
《陇南羊皮扇鼓》第一卷第一部分中有两个神话故事叙述非常精彩,故事内容也很完整,《迎佛》讲述的是陈光蕊和江流儿的故事,《牡丹三姐》讲述的牡丹庄三兄弟和妹妹牡丹一家人的故事。牡丹的三个哥哥都成家另住,十八岁的牡丹和八十八岁的母亲相依为命,牡丹到了出嫁的年龄,于是提议老母亲将自己嫁人,本想着能得到三个哥哥的支持,谁料三个哥哥都希望她净身出户,还咒她早死。失去亲情关爱的牡丹三姐看透了世态炎凉自杀而亡,因家人指定牡丹三姐死亡时间是红煞日子迟迟不能安葬,后来草草在五凤山脚底掩埋,却传言说牡丹三姐成了犯丧,三个哥哥掘开坟墓要烧掉妹妹的遗体,牡丹三姐由人变成了神,并要求三个哥哥为她修庙画神像成了当地的神。
沈文辉早年深入民间考察羊皮扇鼓舞时的情景
《陇南羊皮扇鼓》第一卷第一部分中对牡丹三姐的故事内容叙述虽然不是太清晰,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曾经流行于封建社会的社会陋习,比如说女儿的出嫁权力完全又父母掌控,在哥嫂眼中嫁出去的女就是泼出去的水,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很低,尤其是封建迷信盛行的农村,即便是一些人不幸早年去世,也会有人以各种借口冠以“犯丧”的称呼掘坟灭尸侮辱人伦。牡丹三姐由人成神之路是艰难曲折的,反映了封建女性在反抗旧的婚姻观和三纲五常中的悲惨处境,牡丹三姐从被亲人唾弃到立庙供奉颇具讽刺意味,人生在世不如意,死后却能当神供,这恰恰说明封建制度下的女性生不如死。
男扮女装的喜神三娘表演者背面装束
喜神三娘的神话故事
喜神在中国民间神话中有很多版本,有说是殷商时期的商纣王,也传说是明末清初的苏州人葛方,道教传说是北斗星神的虔诚女信徒得道成仙,因问所求笑而抿口,北斗星神误认为她需要胡须便赠予她胡须,谁料弄巧成拙,因女神脸上长有胡须不便露脸,故而从不显形。因为喜神象征着喜庆和吉祥,虽无具体神像也被大众信仰。
迎喜神表演过程中喜神三娘表演者
迎喜神是陇南羊皮扇鼓舞表演过程中的精彩片段,更是多年以来的保留道场,即便是羊皮扇鼓表演逐渐向着商业化转型的今天,迎喜神的表演环节也是逢场必演的。至于武都人信仰的喜神,在《陇南羊皮扇鼓》一书中也有文字记载。喜神的穿戴装束是头上戴的牡丹花,后头戴的纂疙瘩,两鬓戴的金银花,口里含的水仙花,身上穿的黄菊花,腰里系的带子花,脚下踏的马莲花。可见喜神还是挺喜庆的,穿着华丽。至于喜神三娘从人成神的过程,书中第一部分有关喜神的故事比较意外。说是喜神三娘和她的两个姐姐在正月十五嬉耍秋千,轮到三妹荡秋千的时候,大姐二姐送小妹一不小心翻过了秋千梁,头磕在地上不幸去世,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得知此事把姊妹三人都封成了神,大姐封成青龙神,二姐封成白虎神,喜神三娘自然封成喜神。书的第二部分则记录了喜神三娘三姊妹家住胡广阴成县渠家河村,大姐封成青龙神,二姐封成红女神,三姐本是白女神,却因正月十五姊妹三人戏耍秋千,十七八岁的大丫头裙襦扫开南天门,惊动太白金星,这种不知羞耻的行为引起太白金星的愤怒,于是变化出钢刀剪断了秋千红襦绳,导致喜神三娘意外死亡,因为摔破了头皮,满脸是血,太上老君封神之时让她打扮一番。于是对镜梳妆,前头梳起龙摆头的流海,后头梳起龙摆尾的发髻,头上插上金簪银簪,佩戴上八宝耳环。涂脂抹粉,胭脂涂抹口唇。对于喜神三娘的装束描写也非常详细:上身穿着大红袄,下身穿着三合豆绿裙。编织着青龙裤子,刺绣着鸳鸯的腰带和蛟龙一样,绒线做的带子扎紧裙子,白绫绑腿缠绕着脚心,高底子的绣花鞋穿在脚上。
迎喜神表演的情景
喜神三娘的故事之所以在武都民间广为流传,是因为她出自农家,象征意义非常广泛,传说迎喜神能够保国泰民安,能够降吉祥保官运,学子功成名就,庄稼人万籽归仓,保佑一方百姓清平顺意。
在羊皮扇鼓迎喜神表演环节中,因为蹿神回避的是女性,大多仪式由男人完成,喜神通常也由主办祭祀仪式的会首(参与者)乔装打扮,头戴纸花,身穿花衣裙,手拿小旗幡或者丝带,跟随着敲打羊皮扇鼓的师父节奏载歌载舞,围绕着祭祀场地转。表演过程中,扮演喜神三娘的演员不需要演唱,只需要露出笑脸开心地跟着跳就可以。
由年轻人扮演的喜神三娘
更有意思的是在武都高山戏里面有一首爱情名曲叫《嬉耍秋千》,唱的是正月里姑娘嬉耍秋千的情景。由于早先在接触这首歌曲的时候了解不是很全面,我还误认为这首曲和陇南羊皮扇鼓中的《迎喜神》说的是同一个故事,后来经过咨询陇南市级高山戏传承人杨建军,抄录全了歌词内容发现是两个不同的版本。现将我抄录的武都高山戏《嬉耍秋千》歌词展示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女:好一个正月三,好一个正月三,娘屋里接我嬉耍秋千。两点点小脚蹬在马垮上,一跐两拜一跐两拜,三跐四跐拜着起来。风吹那个白罗裙照着绿丝带,秋千底下看秋千底下看,秋千底下跌下一根簪,谁人把那捡着去,我奴家将钱儿把它换。男:不要你金来换,不要你银来换,将银簪相送你我才是男子汉。
火神娘娘的神话故事
《陇南羊皮扇鼓》一书中没有专门的章节写火神娘娘的故事,根据第二部分《迎神》一节里的文字描述,火神娘娘是黑煞神之女,名叫红煞女。她母亲火神娘将其产于农户家中的灶堂之中,生下她时才七寸见长,浑身上长了两行黄毛,写着神的名字和年号,黑煞神父亲要求打死火神娘娘,被火神娘救下,放在了家里后院,三天后本想着已经饿死,谁料乌鸦和大雁叼来食物来喂养她,火神娘娘张着大口等待鸟儿来喂养。后来火神竟不知去向,经桃花女占卜测算,火神已经被天庭一员大将营救,成为春吃鲫鱼夏吃粮秋冬二季吃雪霜的煞神,长着流星一样的大眼睛,丈二长的红嘴巴,干着伤及无辜性命,毁土灭江的勾当。火神娘娘来无影去无踪,通常是癸巳之日上天,在天界待上十六天以后,逢已酉时日下界,占据东北方向要统管人间四十天时间。这四十天里,火神娘娘通常是身披金甲,身骑白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搅扰得天界二十八宿不得安宁。人们只能想法应对火神娘娘的淫威,将其脊梁筋斩断,将天庭水字宫斩开来灭火神娘娘,人们艰难地过着没米没面的艰苦日子,终于想出应对火神娘娘的办法,就是用三封码子来斩她,于是火神从此不再嚣张。每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火神娘娘就只能躲避在河岸边上,初九十九二十九,火神娘娘躲避在三关口。直到将火神娘娘赶出人间之时,人们才大胆的迎接喜神的到来。
宗师父和他的徒弟在表演羊皮扇鼓
火神在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中有很多版本,《陇南羊皮扇鼓》中的火神则是一位女煞神,因为父亲是黑煞神,所以女儿也不见得是好人。陇南羊皮扇鼓表演中对火神的祭祀主要内容是斩杀或者回避,希望凶恶的火神娘娘不要打扰人间的幸福生活。这个故事中既流露出人们对火的敬畏和恐怖,也寄托了避免因火成灾的祈祷和祝福。至今在武都方言句子中,都把那些长得凶恶,说话语气很重,脾气很大的男人形容成“黑煞神”估计典故就出自于此。
沈文辉在武都三仓考察羊皮扇鼓民俗
除上述神话故事外,《陇南羊皮扇鼓》书中还有二郎神以及太上老君的神话故事内容。尤其是陈光蕊和江流儿的神话故事,内容叙述完整,语句章法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堪称是全书精华内容。更令读者期待的是《陇南羊皮扇鼓》第二卷即将出版,我在参与校对第二卷书稿过程中,还发现有牡丹香等神话故事更是富有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以上本人只是从神话故事的角度来帮读者解读书中的内容,这些资料是在网上搜索不到的,希望能够给热衷于陇南民间非遗文化研究的学者和同学们提供参考借鉴,同时非常感谢沈文辉老师对我的信任,说的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需要图书的朋友请加我微信gaoshanmao520咨询。
(孙代军,笔名高山猫2022年10月9日于武都池坝)
文章来源:
【原创散文】高山猫-陇南羊皮扇鼓唱词中四个陇南有趣的民间神话故事解读 https://mp.weixin.qq.com/s/NuPuI3KNUSsB8RfnHB5nsA;原创 高山猫 高山猫 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