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八岁的愤青太监,多次向慈禧太后谏言,梁启超称他为烈宦

  晚清时期中国风雨飘摇,普通百姓自保尚且困难,国家也是摇摇欲坠,对外战争一次又一次惨败而归。目睹着中国面临一场又一场的悲剧,马上面临亡国的危险,清廷内部以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为首的反派仍然一味向列强求和,年复一年的加税,增兵,堵塞百姓们向上的通道。

  我们国家封建王朝一大特色,就是有宦官的存在。作为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宦官历来受到人们的歧视,更有甚者,一些心理变态的太监在历史上只手遮天,像魏忠贤、汪直这样的大太监出现的多了,对于这个群体大家都厌恶至极。

  然而在晚清时期,中年的梁启超却极力讴歌一个年纪18岁的少年“愤青”太监,在多个场合极力吹捧他,认为他是“烈宦”!精忠报国,甚至可以与岳飞相提并论。

  “少年烈宦”名叫寇连材,从小生得聪明伶俐,眉清目秀。15岁的时候入宫成了慈禧太后的心腹,最得宠的时候,寇连才甚至还被慈禧太后派往光绪皇帝身边刺探皇帝的日常起居事情。

  不过随着在紫禁城中的日子越来越难熬,寇连才也逐步听说了洋人对清政府的鱼肉瓜分,慈禧太后全心信任的这个小心腹良知未泯,在伺候光绪皇帝的过程中,偶然听说了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之后的悲惨国运,一股天生的爱国力量和良知的趋势使得他叛变了。

  寇连材不仅不再刺探光绪皇帝的日常起居,更是趁着慈禧太后召开暖阁会议的时候,大声向慈禧皇帝直言觐见!为了保住面子,慈禧太后表面训斥让他悬崖勒马,并称事情第二天再议。不过寇连才此时心意已决,决意“一死酬君王”。二月十六日,寇连材再次进谏慈禧,条陈十事“请止演戏”。

  小宦官面对一群清廷重臣直言恳求,甚至直言要废除李鸿章的官职,太后多次驳斥,仍然面不改色,不由得使人怀疑他背后是否有人指使。然而经过一夜的残酷拷问,寇连才只字未说,最后因为得罪了慈禧太后从容就死。

  寇连才的死讯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当时仍在海外流浪的梁启超听闻这件事情大呼“中华民族希望不绝!”,年纪18岁的少年就敢直言进谏,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举报/反馈